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

这样的理解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解读,将人物的悲剧结局,归结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但是这只是一种解读角度而已,而且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解读方式。

长期以来,特别是49之后,这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解读,非常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的阅读期待。

但是,现在的趋势,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不满足于这种解读的趋势,为什么呢?

因为实际上,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杰出人物涌现出来,总会有人落魄、总会有人发迹!

这种例子,其实很多的,这里稍微点一下,比如晚清民国初年,是大家公认衰败的末世吧,但是东北地区还是出现了张作霖这样人称“东北王”的一流人物,他一生纵横东北,在官与匪之间,灵活切换,娶了6房妻妾,生了8个儿子、6个女儿,他的大家庭,也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当然随着张作霖的故去、张学良的被软禁等原因,而导致风流云散、家族盛世不再了,这样的家族盛衰,有心有才的人,又可以创作出一部类似《红楼梦》的巨著出来了。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1)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2)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3)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4)

所以,单纯从社会学意义上,去解读的话,容易流于浅表层次,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意义,比如说,美学意义上解读,特别是悲剧美学的解读!

王国维在自己的《红楼梦评论》当中,就特别从叔本华的悲剧美学角度,进行了一番自己的解读,其实就非常新颖、独特!

实际上,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悲剧,是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永恒价值的,不会受限于哪一个特殊的时代,比如说封建时代啊。

在任何时代,类似这样的悲剧,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从贾宝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富家公子哥儿,都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喜欢被拘束、不喜欢读书上进;而喜欢跟一大群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在一起,几乎肯定不是贾宝玉一个年轻男性的嗜好吧?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5)

贾宝玉,作为男一,在内心深处、在精神世界,喜欢与自己有共鸣的林黛玉,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作为男性,真的是特别理解贾宝玉对林妹妹的爱情。

可是,在家庭和世俗的眼光看来,尤其是在贾府当时逐渐衰败日益明显的形势下,贾宝玉的妻子这样的身份,就不能是出于贾宝玉自己的爱情理想,而必须要屈服于家庭的需要,所以贾宝玉爱而不得,不能娶林妹妹,而只能选择自己其实不是不爱、只不过不是唯一挚爱的宝姐姐了。

所以,贾宝玉,作为男一,其悲剧,可以简单概括为爱而不得、恶而不去,在爱情与婚姻的矛盾上,不得不牺牲爱情,而屈从于家庭为自己选定的婚姻对象。

这是贾宝玉的不幸,也是很多男一的悲剧,带有很大的必然性、代表性、典型性,是可以超越时代的。

不管是在帝制时代、还是在非帝制时代;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类似的悲剧,几乎已经屡见不鲜了。

从林黛玉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失去父母怙恃、宠爱与陪伴的没落千金大小姐,爱情与婚姻,能够获得幸福的概率,明显要远远小于不幸的概率;而这也绝不是林妹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群类似命运的女人,即使再青春貌美魅力无限,也几乎很难改变的命定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6)

林黛玉的家庭出身,其实也是很不错的,母亲贾敏的出身,就不用说了;父亲林如海,也是出身显赫的家庭: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时,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林家祖上降等袭爵,至如海之父为最后一代,至如海时,林家根基已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祖上也是书宦之家,但到林如海这一代,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至如海时,只剩得一身一口,无甚亲支嫡派。林如海生于末世,已沾不到祖上之光,于是便以科举出身,考中了前科的探花,官至扬州巡盐御史。

即使林如海家族衰落了,林如海本人还是前科探花、扬州巡盐御史,要知道,在明清时期,扬州巡盐御史可是出了名的肥缺,不是皇帝亲信,是根本不可能担任这一肥缺的。

所以,林如海死了之后,应该是给林黛玉留下来一笔丰厚遗产,可以作为嫁妆的,但是很不幸的是,贾琏在帮助办理了林如海丧失之后,几乎没有给林妹妹留下多少可以过手的钱财。

很多红学家也说到这一点,应该是贾琏贪墨了年纪尚小的林妹妹的家产,导致林妹妹后来连一笔陪嫁的嫁妆都拿不出手。

否则的话,以林妹妹如此丰厚的嫁妆,多少总会有一场体面的婚姻吧,然而没有,因为嫁妆被贪墨了,林妹妹注定了要长期寄人篱下、看人眼色、吃尽凄风冷雨!

也注定了要面临自己的凄惨结局,亲眼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娶了别人女人!

从薛宝钗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已经衰败了的富家千金,想要挽救家族的衰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一个有权势的贵族家庭联姻,而宝姑娘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只是那男方,不仅家族整体败落了,而且那男人——贾宝玉也是一块假宝玉,是有眼不识金镶玉的蠢货,辜负了宝姑娘的一番爱心!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形象性格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以悲剧结局)(7)

其实,作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社会人,宝姑娘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宝姑娘小的时候,也是个爱淘气、爱自由的大小姐啊!《红楼梦》第42回,薛宝钗自己说: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 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 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 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 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

然后,随着家族生意的败落,宝姑娘就开始对生活上心了,就开始留意家族生意、家庭活计了,虽然还不至于要自己亲自去讨生活,但是明显是开始懂得世道艰难、生活不易这一类道理了。

所以,当薛家来到贾府,马上就有了金锁要找个有玉的才嫁的传言,而这个传言应该是薛家人主动放出去的。

因为试想一下啊,衔着一块宝玉降生的小孩,全天下能有几个啊?即使是到了2019年的今天,好像也只有《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是这样的人啊!

所以,薛家人其实是想跟贾府联姻的,王夫人也是中意的,贾元春晋封妃子之后,赏赐给贾府族人的礼物里面,就只有薛宝钗的礼物,跟贾宝玉的是一样的,这应该就是王夫人进宫里探望的时候,透露的心意,只是碍于贾母的面子,而没有明说出来而已!

本来是大家看好的婚姻,可惜随着贾府的败落,而鸡飞蛋打了,因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又注定了宝姑娘是一番心血,只能付之东流了,这是宝姑娘的悲剧,但又不只是宝姑娘一个人的悲剧,因为类似的悲剧,其实也很多很多。

综上,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性格和其家庭因素,来综合分析比较的话,从悲剧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就明显可以看出,这三个人的悲剧,几乎是注定了的悲剧,是难以改变的。

而悲剧美学的意义,就是要挖掘出人物命定的悲剧,通过演绎,让读者看到其中不可遏制、难以避免的悲剧发生,将美毁灭给人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