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有哪些差异性(美术与美有没有关系)

美术有哪些差异性(美术与美有没有关系)(1)

今天咱们谈谈“美术”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它的原意究竟是什么意思?美术与美有没有关系?

首先,在中国古籍中曾经出现过“美术”这个说法,但是它的含义与今天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泛指所有好的方法,与绘画、雕塑、建筑没什么关系。

其次在中国古代画论典籍上,从未出现过“美术”这个专用术语。与“美术”意思较为近似的表达有“刻削”,“绘缋”(hui)、“刻镂”,或者“丹青”、“图画”。有所谓“刻削之道,绘繢之事,刻镂之术”的说法。但是没有所谓“美术”这个术语。

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术”这个词是外来语,是日文借用汉字对英文Art的翻译。而英文Art一词又源自希腊语,原意大致可以理解为“技巧”,或者“熟练掌握某种技能”的意思。

英文中Art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大约起源于17世纪。它的原意所涵盖的范围除了绘画、雕塑与建筑之外,也涉及诗歌与音乐。

1871年,奥匈帝国筹办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在展览分类说明中有一个分类就叫“Art”。日本明治政府的译员就把这个Art分类,借用汉字翻译成了“美术”。这就是“美术”一词在日本最早的出现。因为这是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词汇,所以日本译者特意对“美术”这个词作出了解释。他说,所谓“美术”,在西洋是指音乐、画图以及诗学等内容。而近代意义上的“美术”一词,在中文中的最早出现,是在清人李筱(xiao)圃撰写的《日本纪游》中。李筱圃在他的《日本纪游》中记载,1880年5月25日,李筱圃同日本友人游览了上野博物院他说“上野博物院又名‘美术会’,收藏有不少画作”。这是在中文中“美术”这个词,第一次与绘画之事联系到了一起,也是“美术”这个日本的翻译词,第一次进入中文。

1901年,蔡元培编纂《学堂教科论》 。受日本井上甫水(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的学术分科思想的影响,蔡元培将学术分为三类:一是 有形理学,二是 无形理学,三是 哲学。

“有形理学”之下分算学、博物学、物理学以及化学;“无形理学”之下分名学、群学以及文学。而这个“文学”按蔡元培的说法也就是“美术学”。蔡元培说“文学者,亦谓之美术学”。按照蔡元培的分类,这个“文学”之下就包括音乐学、诗歌骈文学、图画学、书法学以及小说学。也可以说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术”这个词, 在中文中成为了一门学科的名称,或者一种学问。

其后,王国维对“何谓美术”的进一步解释是:“美术之知识,全为直观之知识……美术上之所表者……故在得直观之,如建筑、雕刻、图画、音乐等,皆呈于吾人之耳目者。” 王国维的意思就是说美术所指的就是建筑、雕刻、图画、音乐等这一类事。而这一类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可以直接看到或者听到。

应该说至此,这个“美术”的含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术”,应该已经大致是同一个意思了,指的就是“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这一类事物。

但是,日本人为什么要把指代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诸如此类的事物的Art这个词翻译成“美术”呢?这恐怕就要先从“美学”开始说起。

英语中美学这个词Aesthetics来源于希腊语,本意是“感觉、感受”,或者“对感观的感受”的意思。1750年德国哲学家亚力山大·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b Baumgarten)就以这个Aesthetics为名出版了一本书,并由此开创了一个新的独立学科,这个学科就是专门研究所谓“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所以最初这个学科就被翻译成“感觉学”。

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纂的(Wilhelm Lobscheid)《英华大词典》将这个Aesthetics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审美之理”。1883年,日本启蒙思想家中江兆民,正式将这个词翻译成“美学”,所以鲍姆嘉通的这本书的书名,今天就叫《美学》,它是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

而日本另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西周,他在1872年为了给日本皇室讲学,自己自编了一个讲义,这个讲义从内容看,就是介绍美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但当时还没有所谓“美学”这个说法,所以他给他的这本自编讲义起的名字叫《美妙论》,而这本书就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独立的美学著作。

他说,“哲学之中有一种叫做‘美妙学’的学问,此学问与所谓的‘美术’有相通之处,是研究美术原理的学问。” 他说,“在西方,当今列入美术之中的有绘画学、雕像术、雕刻术、工匠术这样一些内容。然而,诸如诗歌、散文、音乐以及中国的书法也属于此类。这些都适用于‘美妙学’的原理。如果将范围再扩大一些,那么,舞蹈、戏剧等也可划入这一范围内。”

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大词典》出版于1866年。这本词典是在大规模修订了之前马礼逊,麦都思、卫三畏等人编著的《英汉词典》的基础上,直接根据《韦氏英语词典》选择词条。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一本英汉词典。这本词典曾经对日本明治初期,开创性地翻译西方新名词,产生过很大影响。因为日本当时是大量的借用汉字翻译西方新名词。而罗存德的《英华大词典》中的汉语对应词

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词都可以追溯到古汉语文字中,而且其词义多多少少与词典中的相应术语有些关系。所以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大词典》,就成了当时日本人很重要的翻译参考工具。

比如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英语Nature,Naturally这个词中文有“自然”“自然地”、“理所当然地”、“合理地”、“天生地”意思。而“自然”,这个说法就是罗存德翻译的。而罗存德的这个“自然”的翻译,就来自老子《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这个说法。

简而言之,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Aesthetics这个词被罗存德翻译成了“审美之理”,而Aesthetics的研究对象就是诸如绘画、雕刻之类的事物,所以受此启发,日本的译员就把指代绘画、雕刻这一类事物的分类名称Art,翻译成了“美术”。

而后是因为在当时影响力非常大的西周对“美术”一词的接受和使用,使“美术”一词开始在日本广泛传播,并输入了中国。

西周曾经创造性地翻译了787个西方新词汇,其中332个在今天日语中还在使用。比如哲学、心理学、观念、抽象这些词,都是西周创造性的翻译。而这332个词中,有242个源自古汉语。

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术这个词,是对英文Art的翻译。而美学是对英文Aesthetics的翻译。它们在英文中是完全没有任何相似的两个词。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美学所研究的对象,大致就是美术所指代的那些事物。而所谓“美术”一词就是对绘画,雕刻,建筑等诸如此类事务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统称。

所以把美术的意思理解为是“生产或者创作大众经验中认为美的东西”,这是望文生义的误解。因为美学中所说的所谓“美”,与我们现实生活经验中的美与丑,或者漂亮好看不是一个意思。鲍姆嘉通说,美学所说的“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反之,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不美”。所谓美学就是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

黑格尔说,美学所说的“美”,不是一般的“现实美”,而是所谓“艺术美”。“美学”的正当名称应该叫“艺术哲学”。

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根本不是“美”,而是“艺术”,因为“艺术不局限于美”。所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艺术理论”。

今天对美术最典型的两种误解,一是从古典艺术的经验出发,望文生义地认为,“美术”的意思就是所谓“造美之术”,所以不美者就不能称为美术。而另一种观点则从现代艺术的经验出发,认为美术与美无关,甚至想当然地认为“美术”这个说法是一个错误的翻译。

这两者其实都是对“美术”的误解。“美术”的意思既不是所谓“造美之术”,也不是所谓错误的翻译,因为这个“美”是“美学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