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第5单元习作点评(高段习作评改四部曲)

高段习作评改“四部曲”姜苏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部编版四年级上第5单元习作点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5单元习作点评(高段习作评改四部曲)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5单元习作点评

高段习作评改“四部曲”

姜苏琴

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估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低效性。教师主改,一方面,“成人化视角”的评改和评语无形中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班额较大,评改作文费时费力,却不能利弊自明,起不到应有的点拨和促进作用。虽然当前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多元化评改作文,但是教师缺少对学生修改和批改能力的培养,更缺少相关方法的指导,学生评改他人作文,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进行批批改改,对增强自身作文能力的促进效果差强人意。

现代评估理论认为:评估应着重于“导”。著名教育评估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强调:评估“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创造性地进行作文评改教学的思考、设计和探索,研究如何立足学情实际,高效评改作文,真正地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减负增效,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高度重视自评自改能力的培养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叶圣陶先生说:“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是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因为,改文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欣赏,这既是一种表达信息的反馈过程,也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当学生每次习作完成后,教师应首先安排自读自改环节,从而培养他们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

1.通过“四部曲”促进自评自改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故事诱导、巧设情境、成绩激励等办法调动他们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改作文的浓厚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写完文章后多读几遍的好习惯。

再次,训练学生养成使用修改符号的习惯。

最后,鼓励学生写批改小记。

2.自评作文的方法

一评字,通过认真检查,把文章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二评词,通过默读,细心推敲词语是否运用恰当。

三评句,通过反复诵读,找出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

四评段,注意段与段的顺序衔接,与中心无关的部分要删去。

五评篇,注意文章内容扣题,重点内容详写。

通过自评作文,学生能丰富经验,逐步掌握写作方法与技能,提高写作水平。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习作评改标准

1.学段标准

按照学段目标提炼要点,建立基本标准。如中段课标要求:“能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运用自己学过的积累的语言材料”“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根据标准提炼基本标准要点:一是写得真实;二是写得清楚,会用自己学过的词语;三是印象深的地方写得具体;四是基本标点正确。

2.专项标准

即每一次习作的训练重点,一般习作提示或习作说明中已经明确;也可以是单元文本共同凸显的写作特色,鼓励学生加以运用和学习。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往事”,安排的三篇课文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三篇课文共性的写作特色:插叙回忆和细节描写。单元习作为“写故事”,在引导学生习作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努力回忆那些曾经感动他们的细节,描写出来。

3.习作特色评价

即针对每次学生的习作展示出来的独特“文风”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语言的积极性。

三、建立高效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编排设立科学的小组。小组中优秀生(1号)的习作老师批改,以促进优秀生习作水平有新的提高。潜能生(2、3)号的习作,在小组中以3、2、1的顺序分别进行轮批,积累修改经验;或者两人结合面批。让学生自由评价反馈的速度要比教师评价来得及时,参与评价的面更广,有利于习作者及时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激发再创作的积极性,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高效的小组评价机制必须凸显四个核心思想:一是尤为重视优秀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只有优秀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确保他们的评改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重视2、3号学生具备基本的习作水平,评改时先对“自

改”进行对照评价,然后再针对习作训练重点或重点片段进行评改。三是不管老师批改还是学生批改,评改的重点要明确,即一生一作一得,直指要点和要害,进行针对性指导。四是重视二次修改,当堂完成。

四、重视学生评改成果的推广和发表

在作文教学中要多方构建“我的满意习作”“评改心得”的展示分享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让优秀激励优秀,让成功激励成功”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作品

2.编写个人或小组、班级作文集

3.创建班级小报,开辟习作发表园地

4.表彰“小小作家”

总之,教师要善于借助更大的平台,鼓励学生投稿。学生作品一旦发表,立即向学生表示祝贺,并由学校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积极地作出行动。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外国语学校)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