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

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书面劳动合同?近日,韶关市翁源法院审理一起劳动纠纷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

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

入职登记表能否认定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书面劳动合同?近日,韶关市翁源法院审理一起劳动纠纷案。

吴某轮系翁源县江尾镇居民,于2020年3月3日入职位于翁源当地的某有限公司。入职时,吴某轮未与某有限公司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仅填写了某有限公司提供的入职登记表。

此后,吴某轮在该有限公司从事仓管员工作,直至2020年9月30日,某有限公司向吴某轮发出《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要求吴某轮当天即与某有限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吴某轮未及时与某有限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同日,某有限公司向吴某轮发出《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告知其双方劳动关系自2020年10月1日终止。吴某轮向翁源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有限公司支付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双倍工资差额约23000元。2021年1月28日,仲裁院裁决某有限公司应向吴某轮支付上述款项。某有限公司不服该裁决,遂向翁源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某有限公司提供的入职登记表,虽然有吴某轮的签名及该有限公司的盖章,但吴某轮签名的行为仅是对其自行填写的个人身份、受教育情况、工作经历、家庭成员等的真实性进行确认,并非是对登记表中的入职岗位、岗位工资、试用期工资等内容进行确认,且该入职登记表仅载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入职岗位、岗位工资、试用期工资、入职时间、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并无用人单位的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及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内容,不完全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因此,涉案入职登记表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构成要件,不符合法定的劳动合同形式。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某有限公司应当向吴某轮支付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双倍工资差额约23000元。

翁源法院判决某有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约23000元给被告吴某轮。

【全媒体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何辉熊

【作者】 叶志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