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

当我在大峰山展览馆看到下巴伏击战的简介时,我便全神贯注看有关照片和资料,此战斗是发生在我村的附近,从小听着这个故事长大,展览馆内只是提到下巴伏击战,没有详细资料叙述战斗经过。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1)

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终于详细知道了那次伏击战的细节和过程。一九三八年夏八月,日军在济南报纸上宣称,“皇军在长清下巴镇与八路军主力千余人遭遇,打死打伤共军数百人……”但是,他们在吹嘘“赫赫战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皇军也伤亡百余人”。其实,被日军称为“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原来是我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大峰山独立营———一支刚刚诞生不久的抗日游击队,并不是什么“八路军主力”。一九三七年芦沟桥的炮声,震动了整个中华大地,召唤着无数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拿起枪杆,投入报国雪耻的抗日斗争。一九三八年一月,山东省委派张北华、程重远同志来到泰西,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在泰安夏张镇拉起了队伍。这支队伍刚成立时只有十个人,十杆枪,但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即泰西自卫团),先后攻克肥城:夜袭界首,破铁路,炸桥梁,并在道朗首创日本侵略者。从此,自卫团威震泰西,成为泰西人民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也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和注意。日军驻济南的最高指挥官尾高次郎遂调集重兵,准备进攻驻在肥城的泰西自卫团。同时,国民党政府也派部队开进泰西,打着抗日的招牌,抢占地盘。他们借口其是“国军”,要求进驻县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和争取国民党一致对外,我自卫团便主动撤出了肥城,部队分几处开展游击战争。一九三八年三月,自卫团四大队、十一大队、十七大队,在肥城五区尚里集结整顿。尔后,由自卫团政治部副主任李文甫同志带领,开进肥城八区大峰山岚峪村,驻扎在山上的道士庙里(这一带现已划归长清)。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2)

大峰山位于长清、肥城,平阴等县的交界地带,紧靠津浦铁路。它西临黄河,东傍泰山,西南与平阿山区相连,东南与泰肥山区相峙,北面和长清山区接壤,四面环山,峰峦起伏。又紧靠津浦铁路,不仅地势险要,而且是济南通往泰西的交通要道。我自卫团选择在大峰山安营扎寨,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队伍刚到大峰山时,工作相当困难,生活也很艰苦。由于当时政治形势非常混乱,乌七八糟的队伍到处都是,当时群众说“司令满天飞,团长赛牛毛”。这些自封的“团长”、“司令”,不打日本,却经常去勒索百姓。今天这里要粮,明天那里要款,有时因为要粮要钱还大动干戈,搞得民不聊生,鸡犬不宁。由于我们队伍刚到大峰山,当地群众一时还弄不清这支队伍是干什么的,以为这支队伍与过去的那些土匪队伍没什么两样,再加上国民党县政府给各村下令,不准给自卫团送给养,致使我们队伍的供给发生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李文甫同志提出了三条意见:一、要使大峰山的形势好转,必须设法打一个胜仗,让群众知道谁是真正抗日的,谁是冒牌的。二、成立一个公开的组织,打出新的旗号,以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到给养。三、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搞好群众关系,即便是饿肚子,也不能对群众耍态度。李文甫同志的三条意见,对解决当时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在李文甫同志的倡导下,一九三八年五月建立了大峰山独立营。营长是汪毅同志(他是鲁西区党委派来的)。原自卫团四大队改为一连,连长曹鸿胜,指导员万晓塘;二连连长是张杰,指导员是张毅山。张耀南同志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和关系,又动员了许多人加入了大峰山独立营,后又扩充了四连,连长阴鹤亭,指导员李明生。独立营建立后,一面积极开展练兵,提高部队军事素质,一面寻机打击日、伪军。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3)

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九日下午,战士们正在山上顶着烈日挥汗苦练,侦察员回来报告:长清日军增加,数目不详。营首长一面要求侦察员继续搞清敌人的动向,一面要部队做好转移和打仗的准备。 听说有任务,战士们立即活跃起来,紧张地做着战前的准备工作。营部里,营长汪毅同志和李文甫同志把连以上干部召集起来,分析敌人的意图,认为敌人虽然早有进攻大峰山的打算,不能排除进山“扫荡”的可能性,但是,被我独立营在保麦收、反抢粮斗争中打伤的日军队长木野和汉奸队长杨玉珠至今住在医院里,元气未复,一时也不大可能再组织大规模“扫荡”。可是,敌人增加长清兵力,目的是什么,大家一时还拿不准。临近黄昏,游动哨在山下抓到一个可疑的女青年,怀疑他是汉奸,将她押到营部。女青年涨红了脸,气乎乎地嚷道:“俺不是汉奸,俺是来找人的!”她约有十八九岁,身穿短褂筒裙,留着学生头,体态丰满,脸庞白皙,一双大眼睛漏出愠怒的神色。 “姑娘,你是哪里人,叫什麽,来这里找谁?”汪营长轻声问道。“俺是长清城里人,叫阮丽华,来找俺的同学杨大力。”少女的声音微微发颤,更让营长摸不着头脑:杨大力是二连的一个班长,她与他是什么关系?“你怎么认识他?找他有什么事?”“不见本人俺不说,谁知道你们是不是游击队!汪营长见她回答得沉着而又固执,考虑到她只身进山必定有要紧的事情。为把事情弄清楚,就让通信员把杨大力找来了。“大力” “丽华!你怎么来了?”杨大力有点惊慌,脸也刷地一下红了。 他不好意思地向营长说:“她是俺同学阮丽华,我们在济南认识的。” 原来,他俩不仅是同学,还因为一件事成了朋友。杨大力家里很穷,父亲在铁路上扛大个(搬运工人),勉强供他上了几年学。每天放学后他就到车站帮父亲干活。一天, 阮丽华去车站送姑母,被一个日本兵缠住,拉到一个小屋里要强奸她。杨大力路过此地,听到呼救,破门而入,抡起干活用的扁担,猛地向日本兵砸去,只听“哇”的一声,日本兵栽倒在地,脑瓜崩裂,顿时气绝。他们见闯下大祸,不敢在济南停留,弃学回到长清老家,两人也渐渐产生了感情。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杨大力上山参加了游击队。 阮丽华见到杨大力后,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向我们游击队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她父亲是长清县城的地主绅士,哥哥还参加了日本宪兵队。昨天晚上,她从爸爸、哥哥那里偷听到日军在鲁西北“扫荡”失利,被八路军拖住,骑虎难下。结束“扫荡”吧,战绩不大,伤亡不小,怕在汉奸中影响不好,有失皇军威信,继续“扫满”吧,又到处扑空,所以只好向尾高次郎要求增援。尾高次郎便从胶济沿线和济南调来一千日、伪军,准备增援在黄河西阳谷、寿张一带“扫荡的日军,妄图扭转战局。同时命令长清、肥城的日、伪军火速査清大峰山游击队的活动情况,严密监视其行动。阮丽华怕日军突然“扫荡”大峰山,游击队吃亏,就背着家里人想方设法跑上山来送信。 听完阮丽华的叙述,营长王毅、李文甫认为阮丽华提供的情报是可靠的。并推断敌人可能要在平阴与东阿一带过黄河增援,决定乘此机会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下巴镇附近公路上打个伏击,拖住和打乱敌人的增援计划。为了具体摸清长清城里敌人的数量和出动时间,汪营长派王大力带一个班连夜打入长清县城侦察,争取抓一个“舌头”,务必于第二天(三十日)中午十二点以前赶回。当时,独立营主力外出执行任务未归,研究决定命令二连和四连指导员去从留守人员中挑选一百二十名有战斗经验、作战勇敢的战士做好战斗准备,两个连长随营首长前去观察地形。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4)

山区的夜晚,静谧安然,安睡的群山隐约显出黑黑的影子。十点钟出发,翻过坦山,拂晓前到达下巴镇马庄村附近,详细察看了地形。这一带是丘陵地,长(清)平(阴)公路横穿其中。路南侧是三米多高的石堰,上面梯田层层,正是青纱帐起来的时节,高粱、玉米一人多高,长得茂密旺盛,象一堵绿色的高墙;路北侧石堰稍低,也有一堵绿色的“墙”所以那公路恰似一条夹道,真是个打埋伏的好地方。营长当即决定在这里伏击敌人。杨大力同志第二天中午准时返回,汇报了侦察的情况:长清城戒备很严,日、伪军正在集结,没有零散人员外出,“舌头”没捉到。通过关系了解到,济南来的日、伪军今天下午到齐,第二天拂晓出发。过黄河执行增援任务。敌情明确后,营长汪毅、李文甫同志下了决心,立即把二、四连抽调的一百二十名战士编了班、排,指定了临时班、排长,每个人配给四颗手榴弹。由于当时我们队伍的枪支大多没有剩刀,还抽了一部分红缨枪,组织了红缨枪班。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5)

晚上十点左右,队伍集合起来,李文甫做了战前动员,王毅部署了任务,宣布了战场纪律,并规定:听到王毅的手枪打响后开始袭击敌人,袭击之后要迅速按预定路线撤至黄崖。二连撤退路线是经孝里以东的凤凰庄到黄崖,四连是经大小坦山、陈家峪到黄崖。这次伏击是部队来大峰山独立营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为了不暴露部队行踪,向埋伏地点进发时部队既不过村庄,也不走大道。盛夏夜短,当部队赶到埋伏地点时,启明星已高挂在微亮的东方天上,分散隐蔽,每人都抓紧挖好了简单掩体。天渐渐亮了,晨雾慢慢散去,四周仍静静悄悄的,公路上不见敌人的影子。大早晨竟没有一丝风,又是一个闷热的天。战士们趴在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心里焦急,浑身象冒火似地。 “伙计,别着急。鬼子这次是到河西增援,好比大姑娘出嫁走远门,人多东西多,没那么麻利。”“嘘——别吱声!”大约早八点钟,侦察员报告:敌人来了。一听到敌情,大家不约而同地向公路上望去,只见一串串黑点渐渐靠近了。战士们像猎人见到了野兽,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把子弹推上膛,手榴弹揭开盖,但等一声令下了!日军侵入山东后,还没有遭受过什么大的打击,骄横之极。日军排成四路纵队,连尖兵、搜索队都没有派出。前边是敌人的步兵,大约有二三百日本兵和一二百伪军后面有几辆运输辎重的汽车,还有几十名骑兵。敌人的队伍走到游击队埋伏的石堰下,距离不过几米了。“打”汪营长枪响了。正在行进的敌人猛地一愣神,还没有反应过来,石堰上的高粱地里飞出无数个手榴弹,像冰雹似地落了下来,顿时“轰隆、轰隆”爆炸声响彻山谷。公路上,烟雾弥漫,血肉横飞。有两辆弹药车也爆炸起火了!火光冲天,响声惊天动地,日军被炸到一片。没被炸死的日本兵乱作一团,有的趴在地上盲目射击,有的贴在石堰下“哇啦哇啦”地怪叫,有的往汽车底下钻;车上的日本士兵迷迷糊糊地跳下车来,摔得筋断骨折;伪军汉奸更吓得丢魂失魄到处躲藏。战士们都嫌自己的手榴弹太少了,搬起石堰上的石头向敌人砸去,正在攀着石缝向上爬的日本兵,被砸的脑浆崩裂,鬼哭狼嚎。停了几分钟,敌人稍微清醒了,开始组织反攻。几个日本兵以汽车作掩护,架起了机枪、小炮。杨大力看见,转身把剩下的手榴弹全抱上来,一口气投了十五个,每辆汽车上都投了四五个,炸的敌人连人带枪飞上了天。炊事员肖庆云正挑着饭桶准备下去,听到枪声,转身投入战斗。他扔了几个手榴弹,一低头,看见石堰边上露出了两个日本兵的脑袋,随手抓起挑饭的扁担,连抡两下,把他们的脑袋打开了花。左边又爬上来三个,肖庆云招呼着红缨枪班的同志们,趁其立足未稳,连捅带刺,把三个敌人又捅了下去。堰下的日本兵见势不妙,都不敢往上爬了。敌人遭我猛烈打击后,采取从旁边迂回的办法,向我阵地进攻。一阵黄土飞扬,日军骑兵从两边绕了上来。汪营长沉着指挥命令向敌骑兵打排子枪,结果打得敌骑兵人仰马翻。

历史上两次伏击战(下巴伏击战始末)(6)

战斗已进行了二十来分钟。此时,战士的手榴弹已经扔得差不多光了,而步枪火力弱,子弹又少,再打下去是不利的。汪营长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命令。趁着烟雾,战士们在青纱帐掩护下,迅速消失在无边的田野中。敌人扑到游击队阵地,连个人影也没有见。这场漂亮的伏击战仅用了三十分钟,游击队以伤亡各一人的代价歼敌百余人,炸毁敌人汽车两辆,更重要的是达到了阻击敌人增援目的。下巴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部队士气和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使广大群众看清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抗日的队伍,更加拥护支持大峰山游击队,青壮年纷纷参加独立营,为建立巩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老干部回忆和有关资料整理,保护著作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改编。)作者: 李士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