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州寒食诗帖(春中帖云山苍苍)
苏轼在元丰八年(1085)前后,给友人范纯粹写下一封问候的信函,后人称之为《春中帖》范纯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四子,和他的二哥范纯仁同为当朝政治家苏轼在信中表达了思念之情、无恙之喜、平安之愿,并提到了自己的弟弟苏辙和范纯粹的二哥范纯仁也都身体康健,带着通家之好的温情意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读黄州寒食诗帖?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读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在元丰八年(1085)前后,给友人范纯粹写下一封问候的信函,后人称之为《春中帖》。范纯粹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四子,和他的二哥范纯仁同为当朝政治家。苏轼在信中表达了思念之情、无恙之喜、平安之愿,并提到了自己的弟弟苏辙和范纯粹的二哥范纯仁也都身体康健,带着通家之好的温情意味。
范仲淹文章卓著,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更有忧天下、致太平的高远志向和博大情怀。苏轼童年在私塾读书时,就听先生讲述过范仲淹等一众庆历年间的贤臣事迹,十分盼望见识这些人的风采。可惜的是,待到苏轼于嘉祐二年(1057)来到京城考中进士,范仲淹已经去世。苏轼深以为憾,在范仲淹的墓碑前流泪致哀道:“我仰慕范公的为人已经十五年了,却最终没有见上一面,难道这就是命运弄人吗?”
苏轼很重视和范仲淹后人的交谊。范家兄弟对苏轼的文才非常赏识,把父亲的遗稿交给苏轼,嘱托他作序。苏轼与他们“皆一见如旧”,不仅因为先人的余荫,更因为政见和行事风格多处趋同。
范纯粹比苏轼小九岁,在苏轼担任徐州知州的时候与之结识。据宋史记载,范纯粹为人沉毅有干略,曾因调停平息西北军将领的矛盾获得神宗嘉奖和升迁。他行事正直,比邻政区受西夏侵略,他派部下紧急驰援打退敌军。他针砭时弊建言献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的做法。他接任掌管财赋的转运使官职之后,把前任的苛刻法令全部废除。苏轼从登州召还回京,范纯粹与苏轼一起提出了募人充任官役的相关制度主张,苏轼认为范纯粹的议论非常精当。范纯粹于元丰八年出任庆州(今甘肃庆阳及宁夏南部一带),苏轼写诗送别,祝愿朋友能像东汉的邓训一样招抚外族,像先君范仲淹一样立下边功。
范纯粹的二哥范纯仁生于天圣五年(1027),比苏轼大了十岁。他为官公正无私,忠直敢言,俭朴清廉,很受朝廷倚重,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人称“布衣宰相”。他行事仁厚宽大,主张“消合党类,兼收并用”“圣朝宜务宽厚,不可以语言文字之间,暧昧不明之过,窜逐大臣”,在愈演愈烈的党争中多次进言或上表保护苏轼兄弟。然而他持中允衡的做法,得不到很多人的理解和认可。
与哥哥苏轼态度不同,苏辙就与范纯仁政见不合,或许是因为他认为范纯仁对政敌太过宽容。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苏辙上书言事,触怒了刚刚大权在握、自以为是的皇帝。哲宗抓住苏辙将宋神宗比作汉武帝之事不放,怒责苏辙:汉武帝穷兵黩武,害得天下民生凋敝,晚年还下了罪己诏,你怎敢将先帝与他相比!苏辙不敢自辩,朝臣们一片寂然,此时只有范纯仁挺身而出。他说:汉武帝雄才大略,用他来比先帝并无不敬,况且苏辙所论对事不对人,陛下刚刚亲政,应该礼待大臣,不能呵斥如对待奴仆一样。皇帝听了,脸色略有缓和,放过了苏辙。苏辙对范纯仁大为感服,下殿后举笏板长揖而谢曰:“公佛地位中人也!”
范仲淹一生高风亮节,心忧天下。其子承其家风,为当时的政坛注入了朗然正气。范仲淹曾写文章祭奠东汉高士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此看来,这句赞语,同样可以用在范家人身上。苏轼官场升沉四方飘零,能有这样的朋友,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吧。(梁蒙)
稿源:今晚报 编辑:赵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