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说说阅读对话中理性思维的运用)

阅读思维活动中,如何提高效能和理解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语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语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说说阅读对话中理性思维的运用)

语文阅读中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阅读思维活动中,如何提高效能和理解的准确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有几个物理科专业学习背景的朋友,他们性格不同,都很聪明。与他们说话,不存在交流中的思维障碍。你要说什么,一张嘴,他就明白。他们在理解上的思维穿透力非常强,超过一般语文科专业背景的人。显然,物理科背景,给他们提供的优势,不是在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上,而是在思维的敏捷度和理解的准确性上。物理科背景的人,在语言理解上超出语文科背景的人——自然,我看到的这个现象还是孤证,未必确切——这是理科学习优势转化应用在语言理解中产生的效果。还有一个现象,我也是关注的,就是在区域考生范围,用同一张考卷,在两个群体的比对中,传统意义的理科生语文高考的平均成绩要超过文科生。也就是说,文科生投入语文学习成本高,而且语文学科素养也应该超过理科生,可是在阅读理解上,在语文学习的效能上,反而处于劣势。

我以为有必要挖掘出理科优势背后,他们是如何思维的,与语文科训练的思维有什么不同的规律,这对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意义。

下面谈谈这个问题。做两个样本的解剖:

理科男,甲:

该生,比较闷,平日少言。他说话也是跳跃性的,在听众一方觉得理解起来吃力。我对他刮目相看,是在一次问题讨论中。我们讨论如何划定一个切分线。线上的人通过考试,而线下的人被淘汰。这就关系到各方利益。

甲生主持会议。这就形成了多人对一人的对话局面。

每人发言,在他的观点后面都有一大段理由铺陈。他不听,迅速给你提炼出论据:你的意思是——你的理由是——好的,我明白了。

模式如此。

他说,你这么切分,也就是要让谁上来。他上来的结果是什么?有利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

这又是一种话语模式。

他还会揭穿说话人的目的:你把他提上来,就意味着你们学科组增加一人,可是这对于其他学科组是否公平?请秘书组算算账,他们学科组加一人后的整体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有人附议观点。他说,你这么说,是为了争取人家的支持,从而把你们组的谁,也过线吧!

说话人都有先天代入的立场,立场决定态度和观点。他很清楚。

理科生,乙:

他是张扬的性格,冲动型,爱说话。你一张嘴,说一件事刚开头,他就明了了两点:你要说什么,你的目的何在。接下来,他就会打断你说话,开始阐释:

我认为——他会提出他的观点。而且,我注意到,他总会找到另外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不一样的观点。

他还会分析,你的看法,他能理解的方面,说出很多优势;然后话锋一转就要说出不利的方面,这一点点到为止。

再后,他就要例举论据,铺陈理由,阐释自己的看法。他很能说,你插不上话。

你听,他话很密,可是都有逻辑。基本模式是:总起提出观点,包括分论点。然后说理,再例举案例。案例有正有反,配合起来产生很强的说理效果。

本次会话的最后,他会说,你别急,别为难,我支持你,总会解决问题的。

慢慢回味他的话,主要传达了几个意思:我理解你,也支持你,可是你的认识和做法有偏颇,这主要是着急,你别急,慢慢来,问题会解决的。

现在可以做一个文理科思维不同的比对了。

其一,理科生较多关注谁在说话;文科生关注语言较多。

人重要,还是他说的话重要?文科生重视阅读,为了提高语言素养,在教学中引导关注语言本身,包括词汇、句子、语段等。而较多忽略是谁在说话,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两点恰好是可以最直接看穿表达目的的办法。

理科生的思维敏捷性源于此。前面的甲乙两生,他们善于识人。对于每一个发言的人,他们会有预判:你找我什么事,要说什么话,我怎么应对,我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问题在你张嘴之前他就迅速在心里过一遍,然后就可以从容应对了。

我刚才说的是超文本信息,这些被语文老师指导阅读中忽略的方面,对于提高理解力更加重要。

其二,理科生比较理性,文科生更加感性。

在语文科阅读中,分量最重的是文学类作品。而被老师和学生偏爱的,又以情感表达类为主。这一类文章具备语言优雅、善于抒情、体现审美等特点。在这一类文字的长期浸淫中,很多文科生在感情上很丰富,有艺术审美能力。这是文科生的优势。而理科生接触的文本,大多是科学性的,知识性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而且是去感情因素的。这是偏于理性的一种阅读。这就训练出理科生在阅读理解上的一个独特优势——他们善于一眼看穿,你在一片话语背后,要达到的目的。理科思维,就是要抵达目的地的。

其三,文科生说话善于延展,理科生说话重视逻辑性

文科生说话,由一点就会铺陈开来,容易偏离主题。说话很多,一大片,一大片,可是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在听众感觉言不及义。自然这不是要打击所有文科生。我也是文科生,这里指向特定人群的基本特征。理科生,他们说话与目的关联——他不忘了要取得的效果。所以话语的展开,都要集中达到这个目的。而且话语组织都是按照“归纳思维——演绎思维”这样的循环模式。话语运用的模式,很简单的模式,会用用熟了,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来源:中华语文网赵福楼博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