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

近日,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兔狲狲思邈的去世,引发了诸多关注与讨论,多家媒体纷纷报道狲思邈的故事,在提到兔狲的人工繁育如何如何困难时,均要来上一句:“兔狲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

在野外恶劣环境下好端端生存了几百万年的兔狲,到了圈养环境下繁育困难,这锅真的该兔狲自己来背吗?

最近,有只网红兔狲不幸去世的消息,一度冲上了热搜。公众能够关注动物园饲养展出的本土“小众”物种,按说是件好事。就像相关动物园发布的声明里写的那样:“让无数人知道、了解、关注、关心兔狲这一物种。”

到了今天,此事仍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搜索引擎上相关的报道可谓连篇累牍。如果,再多加一个检索词“免疫”,您甚至会直接得到如下的结果: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

嗯,“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没想到大热网红竟有如此“悲惨”的身世啊。

那么,这个说法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敢说是找到了最初的源头哈,但在今年3月,某知名大V到访该动物园的视频里面,出现了“兔狲的免疫系统是不健全的”这样的表达。

这话是不是就是兔狲“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的最早出处,确实没有考证到。若是考虑到该段视频在网络上极高的人气和非常可观的传播量,或许,可将其视作让“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这么一种说法更为人所知的出口。这样理解,应该不过分吧?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兔狲真存在“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的问题吗?那它们是咋个苟过近六百万年漫漫演化之路,在野外生存下去的啊?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猫科专家组旗下的刊物——CATnews,曾在2019年推出过一个兔狲专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官网获取全文)。去看看国际上从事兔狲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人们,有没有就“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发表过什么看法呢。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3)

CATnews兔狲专辑封面。猫盟的翻译组志愿者已经把2019年兔狲专辑的主要内容都翻译整理出来了,可戳:啥?!兔狲无危了?就不用保护了?

CATnews的这期兔狲专辑,其实源自2018年11月中旬在瑞典Nordens Ark动物园召开的一次国际兔狲保护行动计划研讨会。这次会议规模并不大,总共只有28位与会者,但包括了有兔狲分布的16个国家当中8个国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尼泊尔、印度、吉尔吉斯斯坦)的代表。

而除了举办地是在瑞典的一家动物园之外,还有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Cincinnati Zoo,请记住这个和下个名字,后面还会出现)、苏格兰皇家动物学会旗下的高地野生动物园(Highland Wildlife Park),以及俄罗斯的几家动物园的代表参与其中。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4)

参会人员合影 | 引自CATnews N° 13

最终,参会者们交流和商讨的结果,汇成10章集合为了这个兔狲专辑,可以说是凝聚了当时人们对于兔狲在野外和圈养条件下现状的重要认知。

其中的一些章节,对兔狲感兴趣的朋友或许会觉得特别有价值。比如,第三章《兔狲的行为和生态》(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the manul);想要了解圈养种群的情况,则不应错过第八章《兔狲的迁地保育》(Ex-situ conservation of manul);要是尤为关心兔狲的健康问题,那第十章《对兔狲构成潜在威胁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Pathogens and parasites as potential threats for the Pallas's cat)就值得好好读读了。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5)

CATnews兔狲专辑目录

《兔狲的行为和生态》有专门的一节讲疾病(disease),第一句就提到,“圈养兔狲,尤其幼崽,对感染性病原体有着独特且明显的易感性,尤其是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第二句指出可能的原因“兔狲被怀疑是由于在野外较少存在弓形虫,而导致(圈养条件下的兔狲)容易被弓形虫感染”。

这个翻译可能有点儿绕啊,直白点儿讲就是因为生活在野外的兔狲没有什么被弓形虫感染的天然风险,因此缺乏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力。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6)

引自Ross et al. 2019

这一段的后面还提到兔狲在野外会感染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FIV),这种病毒的感染并不致命,但是可能会导致免疫衰减(immune depletion)。

《兔狲的迁地保育》里则对兔狲的圈养历史进行了回顾,据记载莫斯科动物园在1949年就有了饲养记录,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他动物园也开始饲养兔狲。

根据国际兔狲血统簿(international studbook)的记载,1960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有了首次的圈养兔狲繁殖记录,但幼崽仅存活了三天。直至1971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动物园( Augsburg Zoo)才成功养大了一只圈养繁殖的幼崽,该个体三岁左右的时候卒于汉诺威动物园。

而作为有兔狲自然分布国家的动物园,莫斯科动物园和新西伯利亚动物园(Novosibirsk Zoo)先后于1979年和1995年实现了兔狲的成功繁育。

截止该论文发表时,国际兔狲血统簿里共登记了超过1300次的圈养繁殖记录。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7)

引自Barclay et al. 2019

这一章指出尽管兔狲的圈养管理仍然存在着种种挑战,但目前已经形成了欧洲、俄罗斯、北美和日本四大圈养种群。

据2020年发表在《国际动物园年鉴》(International Zoo Yearbooks)上的国际血统簿报告,截止2018年12月31日,记录在案的圈养兔狲计有170只,分别生活于63家机构。当年记录到36只幼崽的诞生(23雄/11雌/2性别不明),42只个体的逝去(25雄/15雌/2性别不明)。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8)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9)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0)

高地野生动物园的David Barclay先生是国际兔狲血统簿的保管人,长期从事圈养兔狲的饲养管理工作,看到这里的媒体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写邮件(邮箱如上)采访采访他,看看欧洲动物园业界的同行是怎么想的

这章还提到了高地野生动物园的一项研究,认为在兔狲妈妈生产之前,通过口服克林霉素(Clindamycin)可以降低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指出了兔狲在野外很少有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因此可能导致了圈养条件下它们在面对弓形虫时的易感性。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1)

引自Barclay et al. 2019

本章还提供了关于圈养兔狲寿命记录的信息,当时已知最长寿的圈养兔狲分别为15岁零11个月(雄性)和16岁(雌性)。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2)

《对兔狲构成潜在威胁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两位作者都来自俄罗斯,综述了前人和自己对兔狲感染病原体的研究,总结出三种被认为与兔狲最相关的三种:弓形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和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

作者认为跟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家猫和野生猫科动物相比,蒙古和达乌尔地区家猫的弓形虫感染率较低,可能与当地极为干燥,外加冬夏季的极端温度有关。全篇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跟兔狲“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有关的内容。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3)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4)

引自Naidenko et al. 2019

虽说从1960年开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300次的圈养繁殖记录,兔狲仍被认为是圈养繁殖极为困难的物种,突出表现在幼崽极低的存活率。

2003年,牛津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针对影响圈养食肉动物繁殖的因素展开了研究。作者根据《国际动物园年鉴》第26至35卷(1986-1996)当中的数据,整理了这期间记录在案的兔狲繁殖数据,结果非常非常的不乐观。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5)

这十年间仅有三家动物园提供有兔狲的数据,幼崽的死亡率竟然高达90.9%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6)

从上往下数第二条就是兔狲的记录 | 引自Karin 2003

圈养兔狲在过去如此糟糕的繁殖记录,严重阻碍人们想要建立一个可以自我维持(不再从野外获取个体)种群的努力,也就自然引起了动物园业界的关注与重视。

2000至2001年的夏季,人称“辛辛那提三宝”之一的辛辛那提动物园组织了一项在蒙古国境内开展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项工作极大地改变了后来圈养兔狲新生幼崽的命运。

研究者们在蒙古野外从15只野生兔狲及其部分猎物、以及家猫身上获取了检验样品,再跟北美动物园圈养的9只兔狲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野生与圈养兔狲在弓形虫抗体检测上存在明显差异,仅有2只野生个体血清反应阳性,而9只圈养个体则全为阳性,而野外获取的家猫和猎物种类的弓形虫检测也是阴性。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7)

弓形虫感染免疫球蛋白滴度和PCR检测结果,15只的为野外个体(左),9只的为圈养个体(右) | 引自Brown, et al. 2005

基于上述检测结果,研究者们认为圈养兔狲对于弓形虫的易感性,是长期处于一种较为独特的环境中演化的结果。

蒙古人并没有养猫作为伴侣动物的典型习惯,使得当地环境中家猫的数量和密度都不利于弓形虫的存续。其次,蒙古高原较高的海拔和严酷的冬季气候,也不利于弓形虫的存活。

换句话说,兔狲在当地野外环境极少会受到弓形虫的影响,也就自然缺乏对弓形虫感染的适应,从而导致它们在圈养条件下接触到弓形虫之后表现出了的高易感性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幼崽死亡率。

总之,还是没提什么“自身免疫系统不健全”。

不过,还确实有人这么想过。俄赫拉荷马城市动物园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直接在论文题目中就用了“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一词。

他们对该动物园内弓形虫合并病毒感染的兔狲进行了检验,认为受检个体表现出了免疫缺陷的症状,但是无法确定或排除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的感染。同时,他们还指出美国动物园内的兔狲可能都来自俄罗斯境内的同一地区,彼此之间或许就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8)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19)

在论文的最后,作者们还指出如果兔狲没有遗传性的免疫缺陷,那么它们可能就是种非常敏感的动物,饲养管理中所涉及的诸多环节都可能导致出现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ion)。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0)

现在看来,弓形虫感染,以及可能存在的“免疫缺陷”,(至少是)圈养兔狲的管理者需要面临的大难题。

该怎么办呢?

2020年,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高地野生动物园和瑞典Nordens Ark动物园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论文,报道了在后两家动物园使用克林霉素极大提高兔狲幼崽存活率的案例。

从2006至2016的这十年间,欧洲动物园与水族馆协会(EAZA)下面饲养兔狲机构的繁殖成功率很差,71.59%的初生幼崽都没能活过1岁。为此,从2014年起,在高地野生动物园和Nordens Ark动物园对怀孕母兔狲及其产下的幼崽口服使用克林霉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2至2013年间出生的9只幼崽都没能活到1岁,但2014至2016年间出生的17只幼崽,仅有1只在一岁前死亡!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1)

引自Girling et al. 2020

该论文的作者们认为弓形虫所引发的兔狲免疫系统反应值得进一步的研究,而现有证据清晰地表明,2016之前EAZA旗下动物园针对兔狲在饲养管理方面做出的改变和努力,并没有起到降低幼崽死亡率的作用,反倒是就弓形虫对症下药(克林霉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欧洲动物园距离建立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的兔狲种群的目标,现在看来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2)

对了,这篇论文里还提供了兔狲的食谱可供参考,他们会为兔狲提供小鼠(mice)、大鼠(rats)、鸡雏(day-old chicks)、鹌鹑(quail)、兔子(rabbit)、带骨肉(牛肉、鹿肉,有时还会提供淡水鱼(freshwater fish

食物通常会预先在零下18℃冷冻,用于杀死其中可能携带的病原体,解冻之后再行饲喂。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3)

引自Girling et al. 2020

中国动物园饲养兔狲的历史最早或许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北京动物园,从这一年到1979年,该园一共饲养过16只兔狲,并且在1979年5月实现了首次圈养条件下的繁殖。直到1984年,该园仍饲养有4只兔狲。

遗憾的是,历史上国内动物园里兔狲的寿命大多不长,往往活不过三年。尽管没有看到明确的证据,从上面的描述我们或许能够合理地推测一下,圈养条件下的弓形虫感染恐怕难辞其咎。

现在,国内只有在西宁才能一睹圈养兔狲的身影。网红个体的离世,毫无疑问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悲剧。

作为园方,除了迎合网友对兔狲萌萌哒气质的追捧之外,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家“知道、了解、关注、关心兔狲这一物种”,恐怕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Barcley, D. et al. 2019. Ex-situ conservation of manul.CATnewsSpecial Issue 13 Spring, 41-45.

Brown, M. et al. 2005. Exploring the ecologic basis for extreme susceptibility of Pallas's Cats (Otocolobus manul) to fatal toxoplasmosis.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41 (4): 691–700.

Girling, S. J. et al. 2020. Use of Clindamycin in Pallas's Cats to reduce juvenile toxoplasmosis-associated mortality rates.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51 (1): 39–45.

Ketz-Riley, C. J. et al. 2003. Immuno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concurrent infections in captive Pallas's cats.Journal of Zoo and Wildlife Medicine, 34 (3): 239–245.

International Studbooks for Rare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in Captivity. 2020. Int. Zoo Yb., 54: 393–423.

Jutzeler, E. et al. 2010. The smaller felids of China: Pallas's catOtocolobus manul.CATnewsSpecial Issue 5 Autumn, 37-39.

Naidenko, S. et al. 2019. Pathogens and parasites as potential threats for the Pallas's Cat.CATnewsSpecial Issue 13 Spring, 52-54.

Ross, S. et al. 2019. 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the manul.CATnewsSpecial Issue 13 Spring, 9-13.

- END -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4)

成为猫盟月捐人,共守中国荒野

----关于兔狲,你还可以读----

西北小雪豹?兔狲这家伙实在是被低估了

兔狲的家乡也太旱了,蛇都被晒成了干儿!

有一只兔狲每天都在观看人类建风车

云猫 | 云豹 | 老虎 | 华南虎 | 华北豹 | 豹猫 | 宠物豹猫 | 荒漠猫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四川金钱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黄鼠狼| 野猪 | 豹吃牛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 猫盟周边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5)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6)

兔狲怎么存活(兔狲那么难养要怪它太)(27)

关于兔狲,宋老师已经画好一张饼了,但不知何时能出锅,大家可以一起来催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