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亡国之君的年号(明朝的亡国之君)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纵观历史,各朝各代的亡国之君都有着传奇的一幕,例如历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变”,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后。杀妻,杀子,杀女,一顿屠杀后,自己跑到了故宫后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杀了。
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堂堂的大明皇帝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毕竟李自成的叛变不是一天两天,眼看支撑不住为何不跑?如果说历史上的弃城逃跑案例,其实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唐朝的安史之乱,唐玄宗跑到蜀地,宋朝的靖康之耻,迁都临安。先例有很多,为何崇祯皇帝偏要选择与大明王朝共存亡?到底是谁逼死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画像
一调不过来的救命稻草——关宁铁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念起文天祥的诗,心中顿时就会感到心情澎湃,基情满满。同样提到大明王朝的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心中更是不由得充满了敬畏之情。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吊死煤山,这件事来看,果然虽未亡国之君,却不失帝王之仪。
李自成起兵造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难道崇祯皇帝就没有想过逃跑吗?当然想过,年纪轻轻的谁不怕。其实当时,明王朝还有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关宁铁骑,这至支大明王朝的精锐部队。如果把这支部队调过来去镇压李自成的部队,那绝对是绰绰有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这支部队没法调过来,为什么?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支部队有它自己的任务,那就是抵御长城外的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
吴三桂画像
此时的努尔哈赤也是蠢蠢欲动,如果把关宁铁骑调过来,就相当于放弃了山海关以外的大片领土。二是因为吴三桂父子以及朝中大臣的刁难,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崇祯皇帝就多次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想要调他们的关宁铁骑守卫京师。吴襄开始拒绝原因是祖宗之地,寸尺不让。
后来崇祯皇帝好说歹说,首都都没了,还谈什么祖宗之地。说吧,把军队调过来需要多少军饷。吴襄说想要调军队最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乍一听,一百万两,不多啊,对于一个世界上的第一大国的明朝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但是今非昔比了,连年的征战,各种天灾人祸,已经掏空了明王朝的家底。
关宁铁骑
没有钱咋办,当然皇帝也不是吃干饭的,没钱找钱,怎么找,众人募捐,说白了就是集资,国库没有钱,那就大臣们自掏腰包。不过这场由皇帝从上到下的募捐活动,最后却成了一场闹剧。为啥呢?大臣都哭穷,没有钱。反正就是没有钱,那能怎么办。
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些大臣在都在家门口,贴上了“毁家纾难”的字条。什么意思,就是告诉你,我都要卖房了,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这些每日花天酒地的大官们真的没有钱吗?当然不是,李自成打入北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这些达官显贵,土豪士绅们要钱,从皇亲国戚开始。
李自成画像
依次排开,内阁大臣,尚书等开始捐款。按照等级划分,不同的官职交的钱也不一样。不交钱就是一顿揍,最后光白银就有7000万两,每个大官家中的地窖里都藏着几十万两。那么这些大臣为什么这么麻木不仁,李自成都打到家门口了,都不愿意出钱,为国家解难呢?我们下面再说,事情到这,想要调关宁铁骑的想法,因为无法凑出百万军饷,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二迁都南京屡遭反对——皇帝很无奈因为无法凑齐调关宁铁骑的军饷,也就没有军队可以拱卫京师,保护京师的安全。但是兵贵神速,李自成的大军连克太原,大同等重镇,明朝军队溃不成军,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眼看就到北京城下了,形势越来越危机。难道崇祯皇帝这就准备等死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缓解危机,不至于亡国。
李自成
这个方法不仅崇祯想到了,而且大臣们也都想到了。那就是迁都南京,其实当时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有很多有利条件,完全可以避免亡国。首先军事布局,李自成军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这一块,像河南,山东这些南边地区,基本没有起义军。其次,当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时候。
南京还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什么六部,督察院,凡是北京有的,南京都有。再次,虽然说北方的大明正牌军队被打得七零八碎,溃不成军。但是南方还有将近一百万的正规军。所以说崇祯皇帝,迁都南京,轻轻松松还占据大半江山,不敢说平定李自成,但是分庭对抗还是可以的。
崇祯皇帝剧照
问题来了,为什么崇祯皇帝没有迁都呢?毕竟是皇帝好面子,迁都逃跑这种话怎么能由皇帝来说呢。一来不符合祖宗礼制,二来不仅自己挂不住面子,而且还要背个弃守陵寝之名。迁都是肯定要迁的,不过不是从皇帝嘴里说出而是从大臣提出,于是就上演了一出大臣请求南迁的大戏。
首先崇祯找到的是内阁大臣陈演,告诉他在早朝的时候说出来这件事,然后他在御笔一挥,按章程规定一走,南迁就妥了。私下里崇祯还暗自派人打探这一路的情况,做了很多准备,结果第二天,陈演叛变了,坚决不南迁,死守北京城。有人说了,皇帝说了都不算吗?没错天下是姓朱,但是朝廷的决策,内阁还是占有很大话语权的,群臣都不同意。
明朝大臣剧照
皇帝他也没招,难道就没人跑出来,拍个马屁,附和一下吗,还真是没有人。当皇帝当到这种地步,也真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这就可以与我们上一个问题连接起来了,为什么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愿意,捐钱凑军饷,保卫大明。为何大臣们都不同意崇祯皇帝南迁,这其实都与崇祯皇帝的性格有很大原因。
三大明王朝的悲哀——性格缺陷的崇祯崇祯皇帝之所以会把君臣关系搞得很僵,在亡国,这种紧急关头都没人愿意帮助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性格缺陷。历史上但凡是亡国之君,都不会有什么好的名声,但崇祯皇帝却恰恰相反。如果明朝不亡国,没准还能拿个杰出皇帝奖。
崇祯皇帝自杀
崇祯自打登基以来,就像他的名字朱由检一样,他真的很节俭,龙袍打了很多补丁还在穿。他的皇后也是一直都穿着粗布衣服。政治上,一上台就清除了大宦官魏忠贤及其党羽,为东林党人平反,而且勤务政务,不痴迷丹药,不好色毕竟老爸是那么死的。而且还没有前面几位老祖宗的特殊爱好,所以崇祯皇帝既谈不上明君,也算不上昏君。
崇祯皇帝性格不好,原因是啥,皆是因为成长经历的原因。母亲刘氏是一个比宫女才大一个级别选侍,地位卑微,在崇祯三岁时,就病死了,也有史料说惹皇帝不开心,被杀死的。父亲朱常洛也仅仅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做皇帝不行,做木匠却是技术一流。
天启皇帝朱由校
这兄弟两也没什么感情,谁知道年轻的朱由校打着打着家具就死了。还没留下皇子,这才在他的弟弟中选了一个最大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幼父母双亡,生活环境明刀暗箭无数,在加上突如其来的皇位,这个少年承担的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的崇祯皇帝生性多疑,明朝大将袁崇焕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被他冤杀。还有就是崇祯皇帝不愿意承担责任,而且对于那些在战场上拼死拼活的将军士兵,只要打了败仗,就是一句话作战不力。一出事就杀大臣,败了就作战不力,在位期间内阁六部的官员换了不知多少位,搁谁谁心不寒。没人同意南迁就是大臣怕担责任,没人捐钱,是因为心都寒了。
明末起义军地图
其中崇祯最致命的性格就是意气用事,李自成曾给崇祯写过信,心中写到,两种解决办法,一割据山西,陕西两省,封他为王,二两百万两银子,同时还为他平定叛乱,抵御后金。如果能实现当然是好的,结果大臣们不是不说话,就是与他对着干,好好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就是这种情况下,还不至于亡国,因为有一个叫李邦华的人提出将太子送到南京,来延续大明朝的香火,不至于一锅端,虽然并非良策,但却是个权宜之计。不过因为多疑,杀掉袁崇焕,自毁长城后的崇祯又因为多疑杀死了大臣李邦华。
煤山歪脖子树
1644年4月24日下午,李自成下令攻城,内无强将,外无援军,其结果可想而知。统治了中国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了,最终崇祯皇帝杀死妻子儿女,自杀在煤山之上。据说崇祯死后尸体在大街上扔了好几天,原来的大臣们都躲得远远的,好像不认识一样,这结局却是挺悲惨的。
崇祯:"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我",这句话看似在推卸责任,但却是也有一定的原因。到头来还是崇祯皇帝自己逼死了自己,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并非某个人的错误,而是没能逃脱王朝兴衰的循环。不过看到崇祯皇帝留下的遗言时,还是挺让人欣慰的,“宁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或许是无法挽救亡国的无奈,或是一个帝王最后的心声吐露。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青年讲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