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

作者/ 林小野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

“瓦尔特”与“福克纳上校”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

铁托夫妻与理查德·伯顿夫妻一起

Ⅰ.铁托听说由理查德·伯顿扮演自己,开心得喝醉了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

《苏捷斯卡战役》Sutjeska(1973)

这张瓦尔特背着施迈瑟冲锋枪的著名剧照,被许多人认为源自《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另一些观众则直接称呼《桥》老虎。

事实上这是不准确的,这张剧照源自1973年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

1972年秋天,刚刚拍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南斯拉夫第一大电影制片厂波斯纳电影(Bosna Film)上上下下沉浸在一片成功的喜悦之中。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4)

1972年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瓦尔特扮演者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

这部电影不仅票房口碑双赢,也令瓦尔特扮演者韦利米尔一跃成为国际巨星。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如今在境外电影网站上仍被各国观众打出8.2高分!而同为战争题材的《野鹅敢死队》也仅为6.8分而已。

当年,踌躇满志的波斯纳电影决心再下一城,开拍《苏捷斯卡战役》!

这是一部投资巨大、场面恢弘、众星云集,号称南斯拉夫“史上最贵电影”的战争片。

如果说“一个角色都没死、最能代表法国人国民性的电影”是《虎口脱险》,那么,最能代表南斯拉夫民族刚烈血性的则是《苏捷斯卡战役》!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5)

1973年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6)

1973年南斯拉夫电影《苏捷斯卡战役》

《苏捷斯卡战役》故事背景发生在1943年5月,德军在南斯拉夫东南部苏捷斯卡河域发起第五次围剿,目标是全歼南人民解放军,口号是——“俘获铁托,生死不论”!南军以寡敌众,以两万军力对垒轴心国十二万大军及战机坦克,最后以南军伤亡惨重、轴心国彻底失败结局!是二战史上最惨烈战役之一!南斯拉夫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争取自由、捍卫尊严,为南斯拉夫人民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样的好题材当然不容错过,当时南斯拉夫演艺界著名人士纷纷请缨。

女主角薇拉由著名的“巴尔干玫瑰” ——米莲娜·德拉维奇饰演!中国观众对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对她的丈夫却十分熟悉。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7)

《苏捷斯卡战役》女主角 米莲娜·德拉维奇 Milena Dravic

她的丈夫就是《黑名单上的人》里面这个著名的男二号“大下巴”——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8)

1974年电视剧《黑名单上的人》男二号普雷尔扮演者 ——德拉甘·尼柯立克 Dragan Nikolic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9)

米莲娜是南斯拉夫国宝级女演员,事实上中国观众在八十年代也曾看过她的作品——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0)

1980年南斯拉夫电影《临时工》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1)

电影《临时工》女主角斯维特拉娜扮演者米莲娜·德拉维奇

当年,《苏捷斯卡战役》开拍时,第一个坐不住的是“瓦尔特”韦利米尔,他直接致电铁托——“我要在电影中扮演您!”

这个放羊娃出身的演员天生不安份,据说年轻时就读电影学院时曾长达十年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因为调皮。但他天资聪颖,生性大胆,他曾当面向铁托索要勋章。正是因为这种“胆大妄为”深得铁托欣赏,两人私交甚好。

然而令韦利米尔意外的是,铁托婉拒了他的要求。铁托的理由是,他刚刚扮演的瓦尔特深入人心,由他来扮演自己,观众们会分分钟跳戏,有感眼前这个“铁托”是那个“幽灵瓦尔特”。

这令韦利米尔十分沮丧,他十分不情愿地出演了《苏捷斯卡战役》男三号尼古拉,与女主角薇拉战火纷飞中磨磨唧唧谈起恋爱。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2)

当时铁托指示电影制片厂各位干部,既然电影靡费巨资,务必要拍出国际水准、具有世界影响力,不如索性花费巨额片酬,出资一百万美金,从好莱坞聘请一线明星扮演男一号——铁托!

当时南斯拉夫国力强盛,风气开放,街上可以随处买到外国电影杂志,工人们下了班可以开着私家小汽车去各个影院观看心仪的好莱坞电影,不论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相当前卫。有人说中国人接触的第一首电子音乐是《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这并不确切,中国电视观众早在那之前就深深爱上了《黑名单上的人》片头曲,而这个原名《阴谋》的南斯拉夫电视剧拍摄于1974年。

铁托虽号称“巴尔干之虎”,却天生一颗文艺小青年的心,他对《苏捷斯卡战役》男一号扮演者的具体指示,确实深谋远虑、高屋建瓴。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3)

电影制片厂马上根据指示制订了一份名单,这其中包括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彼得·奥图等等,首选人物是《斯巴达克》男主角、英气逼人身姿伟岸的柯克·道格拉斯!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4)

1960年电影《斯巴达克》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5)

然而铁托的前卫之处还在于他早早就知道“蹭热点”,他刚刚看完电影《血染雪山堡》,对男主角理查德·伯顿十分欣赏,于是向剧组力荐。

铁托眼光不错,这部豆瓣8.1分的宝藏电影近些年才引起中国观众留意,影片情节紧凑、惊心动魄,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反转,深得年轻一代军迷们的心。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6)

1968年电影《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

而理查德·伯顿接到片约后十分高兴,自打幼年起,他这个穷苦出身的矿工的孩子就视铁托为不二偶像,于是他欣然赴约,与妻子伊丽莎白一起动身飞往南斯拉夫。

铁托听说这件事后,当天晚上开心地喝醉了。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7)

而“瓦尔特”韦利米尔对这个选角结果一直比较抗拒,对于一位英雄情结深厚的演员来说,出演男三号就算了,还要每天对着一个美国阵营的好莱坞男演员敬礼立正,仰人鼻息,他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8)

《苏捷斯卡战役》尼古拉与铁托

影片首映式上,曾有记者提问韦利米尔:“您觉着理查德·伯顿的演技如何?”

韦利米尔耸耸肩,苦笑着说道:“我也不知道他演技如何,我就知道他天天都在喝酒。”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19)

那么,好莱坞巨星理查德·伯顿大老远跑去南斯拉夫,除了“天天喝酒”,他还在做些什么?


Ⅱ. 伯顿与泰勒离婚的导火索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0)

伊丽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1932年2月27日-2011年3月23日)

长久以来,伯顿与泰勒的分分合合一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大众眼里,泰勒只是一个胸大无脑、索求无度的物质女郎。她的婚姻也每每被影视剧拿来调侃,比如我们熟悉的《斯蒂尔传奇》第一季第18集,电视台主持人是这样向观众介绍伊丽莎白·泰勒的——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1)

好莱坞一直盛传一个段子,说拍摄《埃及艳后》时,理查德·伯顿将一大束鲜红的玫瑰捧到泰勒眼前,泰勒堆起一脸笑,“这鲜花真心不错……”又倏忽变脸——“可是,钻石在哪里?”

泰勒的母亲则对媒体解释说,自家女儿生下来后,八天没睁开眼,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了自己的结婚戒指,从此迷上珠宝。

1969年秋天,纽约拍卖会上,一颗69.42克拉名为“卡地亚”的梨形钻石引起了伊丽莎白的注意,这是当时叫价最贵的钻石——110万美元!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2)

Taylor-Burton Diamond

而妻子一句“买!买!买!”理查德·伯顿慷慨解囊,立马拍下。

于是,第二年奥斯卡颁奖礼上,伊丽莎白如愿地戴上这条“Taylor-Burton Diamond”华丽丽地出席。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3)

1970年奥斯卡颁奖礼,伊丽莎白佩戴的“泰勒-伯顿钻石”

这颗钻石在世界十大名钻中排名第九!

曾有人说,理查德·伯顿这辈子啥事儿没干尽忙着为泰勒买钻石了,以致英年早逝,五十九岁便与世长辞。

然而伯顿却不这么看,晚年他曾对媒体倾吐说——“人人都爱泰勒漂亮的脸蛋、完美的身材,而我是爱她有趣的灵魂。”

伊丽莎白·泰勒的确是个聪慧过人的女子,1956年,她与至交蒙哥马利一同驾车出游时不慎发生车祸,驾驶位的蒙哥马利当场昏厥,而坐在后排的伊丽莎白十分冷静,她迅速爬到前排,捧起蒙哥马利的脸,从他的喉咙里掏出两枚断裂的牙齿,为蒙哥马利捡了一条命回来。

从那以后,好莱坞再没人敢小看这个女人。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4)

1951年电影《郎心似铁》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与 伊丽莎白·泰勒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5)

相比之豪门出身的太子女伊丽莎白·泰勒,理查德·伯顿则家境贫寒。

1925年10月11日,伯顿出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矿工家庭,他在十三个孩子里排行第十二,还在他蹒跚学步时母亲即去世,不到三岁,父亲弃家出走。

伯顿是由姐姐一手养大的,靠着奖学金读完剑桥大学,如若不是为了养一大家子人,他会选择做一名学者。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6)

好莱坞对理查德·伯顿的评价是学者 拜金主义者

在同行眼里,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态度和蔼,平易近人。

八十年代初,理查德·伯顿某次乘飞机从墨西哥返回加利福尼亚,邻座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这位小伙子很苦恼地向他倾吐,自己虽然忙于生计一直担任某公司业务员长年做空中飞人,但他的志向是做一名演员。伯顿很有礼貌地倾听他的想法,一路上循循善诱鼓励他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给他一张名片,承诺会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帮助。小伙子下了飞机便毅然辞去工作,正式走上演艺之路。

这位小伙子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凯文·科斯特纳。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7)

1990年电影《与狼共舞》导演/ 主演 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尽管好莱坞同行都称他为绅士,然而理查德·伯顿却痛恨“绅士”这两个字,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我是一个工人阶级,永远都是。”

晚年理查德·伯顿一直对媒体抱怨说,自己之所以提名七次却从未获得奥斯卡奖,是因为五十年代他就上了好莱坞左翼黑名单。

伯顿对英国上流社会所谓的绅士和阶级的仇恨源自一次晚宴。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8)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伯顿带着妻子兴冲冲参加一个英国绅士名流的酒会,中途,晚会女主人走到夫妻俩面前,这位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温莎夫人。

她走到伯顿面前,又瞭了一眼一旁艳若桃李的泰勒,轻慢地说道:“知道么?今天出席晚宴的人,只有你们俩是没有爵位的。”

这令理查德·伯顿深受刺激,深感奇耻大辱!

他当晚在日记里写道:“如果我被封了爵位,或许伊丽莎白会更体面一些。”

然而随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很是体贴人心,原本女王对温莎夫人就没什么好感,听说这件事后,马上决定为伯顿授勋。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29)

理查德·伯顿与妻子在女王授勋晚会上

1970年11月10日,由于理查德·伯顿对戏剧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在自己45岁生日当天被英国女王授予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女王的贴心之处还在于,妻子泰勒与伯顿的姐姐也同时获得了这一奖项,理由是姐姐一手将他抚养长大,功不可没。

虽说此举令理查德·伯顿扬眉吐气,但从那以后,他更加离经叛道,口口声声扬言自己是工人阶级,并在三年里一口气出演了三部红色经典!

电影《苏捷斯卡战役》有一处情节,当年英国观察团曾飞临战场,由于战况惨烈,观察团成员数度落泪,发电报给丘吉尔要求派英军增援。而丘吉尔坐壁上观,按兵不动。铁托毅然决然地说道:“这场战役我们自己来打!”

这样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对于一位英国籍演员来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心理压力,然而理查德·伯顿宛如当年的铁托,不惧艰险,一往无前。

不过,他未曾想到,这次拍摄工作致使他的婚姻狼烟四起,并且与“红色公主”产生了一段浪漫爱情,巧得很,这位“公主”也叫伊丽莎白。


Ⅲ. 两个伊丽莎白之间,该何去何从?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0)

《苏捷斯卡战役》拍摄得并不顺利,首先,伯顿与扮演德军的男演员哈迪·克鲁格屡屡发生冲突,剧组只得让哈迪走人,拍好的戏份全部删除!

这位德国籍男演员哈迪很了不起,二战时曾被纳粹征兵参战,却因执行任务时拒绝消灭一队美军而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然而未曾执行二战便结束。不过二人冤家路窄,五年之后又在另一个剧组里相逢——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1)

最右:德国籍演员哈迪·克鲁格

影片拍摄条件十分艰苦,期间险象环生,拍摄工作本身不亚于一场战争。

前面我们提到伊丽莎白·泰勒聪慧过人,还体现在她过人的直觉方面,她曾因此救了丈夫理查德·伯顿的性命。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2)

拍摄现场,伯顿与铁托夫妻一起

每天清晨,剧组成员要乘坐直升机,越过层峦起伏的山脉,直入深山老林的拍摄地点。因为太过危险,伯顿拒绝妻子伊丽莎白同机。

一天清晨,伯顿刚要迈上直升机,目送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仿佛看见一个什么东西飘过,耳际回荡起一个声音——“不要去那里,告诉他,不要去那里。”

她坚信这是上天的某种昭示,内心浮起强烈的不祥之感,于是她奋力跑上前去,死活拉回丈夫,不许他参加当天的拍摄。

伯顿不明就里,正埋怨妻子无事生非,然而那架直升机已升空远走。

果然,这架直升机当天坠毁在深山,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还有一次,泰勒与伯顿乘坐的飞机直接钻进了带雨的云层,机身开始剧烈颠簸,吓得泰勒不住祈祷。

伯顿则很潇洒地笑了笑,安慰妻子,“呵呵,铁托这一百万美金真不好赚!我拿它来给你买钻石好了。”

这次事故有惊无险,事后,伯顿并未食言,他果真花费一百万为妻子买了另一块钻石——“泰姬”。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3)

伯顿与两个伊丽莎白

然而,影片杀青后,铁托设家宴盛情款待伯顿、泰勒夫妻,晚会上,一个女人的出现令伊丽莎白不安起来。

这个女人就是“红色公主”——伊丽莎白·铁托!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4)

伊丽莎白时年36岁,20岁那年已结婚,育有两个女儿,此时她已离异。

在铁托几个儿女当中,伊丽莎白是最为受宠的一个。

她不仅遗传了母亲的美丽,更秉承了父亲的性格,坚毅果敢,理性从容,落落大方。

更为难得的是,这位“红色公主”脸上毫无傲慢之色,谈起古典文学艺术亦十分在行,以一个小学生的姿态,向在座演艺人员悉心求教。

这令理查德·伯顿心生好感。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5)

伊丽莎白·泰勒的直觉此时再次显灵,她似乎感觉到某种威胁,而这种威胁,是她在珠围翠绕的好莱坞从未体会过的。

晚宴结束后,夫妻二人走出府邸,这时伯顿回头仰视了一下建筑,下意识叹了声:“哎,要是一辈子能在这里读莎士比亚该有多好。”

原本是说者无心,然而听者有意。

伊丽莎白·泰勒顿时醋海生波,花容失色,回到酒店后二人大吵了一架。

她的这份聪明,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6)

伯顿感觉很累,他已厌倦了二人过山车一般的夫妻感情。自打1964年3月结婚以来,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每要以昂贵的珠宝结束硝烟。

他感觉自己仿佛要被这炙热的爱情烧成齑粉。

用现在的话讲,情商很高的“红色公主”伊丽莎白更像一块心灵的舒适区,令人流连忘返。

1974年6月26日,伯顿与泰勒正式离婚,结束了二人长达十年的婚姻。

随即,理查德·伯顿与伊丽莎白·铁托订婚。

他感慨道,自己终于可以在一幢老房子里安心阅读莎士比亚了!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7)

伊丽莎白·铁托在位于瑞士的伯顿别墅前

此时的伊丽莎白·铁托38岁,还未成功摆脱第二段婚姻。

她的第二任丈夫尼尔巴尔佛小她八岁,是伦敦一名股票经纪人,正在参选保守党议员。

为了不影响他参选,善良的伊丽莎白打算静等六个月后再宣布离婚的决定,再与理查德·伯顿正式结合。

然而,她似乎不懂得,什么叫作“夜长梦多”。

1974年8月,刚刚与前妻离异两个月的理查德·伯顿,受邀飞往以色列参加一个活动。

而伊丽莎白·铁托则选择静静地守在伯顿瑞士别墅“威尔士”里,照顾伯顿收养的继女玛丽亚,并未同行。

理查德·伯顿下榻在耶路撒冷最好的一家酒店里,恰巧伊丽莎白·泰勒也住在那里。

伯顿假装不知道消息,他不想再见这个女人。

此时,他的内心仿佛平静的瑞士纳沙泰尔湖,波澜不惊。

晚间,他盛装华服,前去拜访同酒店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刚好基辛格也很喜欢伯顿,两人交谈甚欢,直至深夜。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8)

就在这时,基辛格的几名保镖闯入,声称附近发现了恐怖分子,对方已备好长枪重炮,目标正对这家酒店基辛格房间,建议二人马上撤离。

理查德·伯顿听到这里,第一反应是——她怎么办?

于是他想也没想,扔下基辛格,大步迈入走廊,找到伊丽莎白·泰勒房间,奋力敲开房门,将懵懵然的女人一把拽起,逃离酒店。

在耶路撒冷美丽的夜空下,伯顿有感自己不是护花心切,他是爱这个女人的。

失去她,才是一桩实实在在的恐怖事件!如假包换。

如果说泰勒毫无理性,而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39)

这一夜,还未等东方泛起鱼肚白,二人已情话喁喁,冰释前嫌,打算第二天天明在哭墙前复婚了(泰勒信奉犹太教)。

那个远在瑞士的“红色公主”伊丽莎白,此时早被伯顿丢在了脑后。

1975年10月10日二人复婚,不出九个月,1976年7月29日,又离了。

此后人生,理查德·伯顿唯一的心灵伴侣只剩下酒,只有酒,永远不辜负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喝一瓶,就老一截。

诚不我欺!

暮年,人们经常抬着醉熏熏的伯顿进入片场,断片儿、忘词儿是常有的事,似乎只有《野鹅敢死队》这种台词少,成员多的群戏更为适合他。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40)

1978年,《野鹅》上映后,票房口碑均不理想,虽然后来陆续吸引了各国军迷,可当时理查德·伯顿的自信心倍受打击。

为此他拒绝了1981年的《海狼》,后来又深为后悔。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41)

1984年春,制片人盛情邀请他出演《野鹅敢死队2》,五十九岁的理查德·伯顿极为高兴,他十分配合地减肥,尽可能地戒酒,以期还给各国观众一个英姿飒爽的福克纳上校!

然而,极为不幸的是,就在《野鹅敢死队2》正式开拍一个星期前,理查德·伯顿因脑溢血猝然离世。

他的角色由另一位男明星替代,无意之中成就了斯科特·格伦!

铁托遭批判(曾与红色公主订婚)(42)

斯科特·格伦在《沉默的羔羊》里扮演FBI高官杰克

《野鹅敢死队2》临阵换将,损失惨重。有人说伯顿不仅将自己活成了一个故事,最后还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事故!还是教材级的。

其实不论是故事,还是事故,纵观此人一生,理查德·伯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对爱情最大的诚意!他罔顾世俗眼光,无视门阀权贵,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至情至性,又何尝不是快意人生呢。


(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