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研究中心(南繁为什么重要)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 (肖聪聪、实习生刘鸣曦)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归南繁”。若将杂交水稻比作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张闪亮名片,南繁就是这些名片的“名片夹”。
南繁是指利用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物种资源,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亲本繁育、种质鉴定和种子生产等活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指出要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建设。
“打造‘南繁硅谷’是保障中国种业与粮食安全的紧迫国家战略需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强调,南繁是“中国饭碗”的底部支撑。
海南水稻育种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供图
南繁为什么重要?
南繁科研育种起源于1956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借助于海南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南繁极大地缩短了我国农作物育种周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育种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正致力于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自主创新是种业发展的关键,要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南繁发挥了什么作用?钱前认为,南繁的优势在于一年可繁育两代,甚至三代。海南省具有独特的位置和光热条件,因此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殖,相比其他区域,不仅缩短了育种年限,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提高新品种的竞争力和覆盖规模。
钱前说:“如今,每年九、十月份都有来自29个省份的近万名研究人员‘候鸟’一般赶赴海南,开展南繁育种。南繁已近乎成为我国科学家育种工作的‘必经之路’。”
据介绍,目前南繁的育种年限已由十年缩短到五至七年,育种周期缩短超过三分之一。我国主要农作物完成了六至七次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的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南繁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三亿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累计增收稻谷四点五亿吨,相当于增加收入一万亿元。”钱前说。
南繁育种事业的发展还在继续。5月1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南繁育种研究中心落户三亚,“南繁硅谷”迎来“农业科研国家队”。乘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南繁基地正在加大建设保护和管理力度,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如何破解“难烦”,达标“硅谷”?
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出台后,核心区、服务区的使用、建设问题开始得到改善,农业科研的“候鸟”们得以安家,南繁正以喜人的趋势向好发展。但要真正解决“难烦”,达标“硅谷”,钱前认为,当前仍面临发展动力不足、本地高端人才稀缺、生物安全难以保障三大主要问题。
首先,南繁区域有近七百家科研机构和企业,但科研育种条件不足,没能形成共享共融的大平台,动力不足;其次,95%的南繁人员都是“候鸟”,本地缺乏种业“领军”人才,局限性强;再次,每年都有数千批次的种子、种苗走出南繁,但现阶段南繁的检测设备紧缺、检测手段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南繁检验检疫的需求,生物安全难以保障。
如何破解南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钱前认为,关键在于形成“合力”。要聚焦育种技术、检测鉴定、生物安全三方面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要充分利用在地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钱前举例称,今年7月份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在三亚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的成立目标就是瞄准和围绕“南繁硅谷”建设。推行种业科技成果创新,要凝聚在地科研院所、生物企业等创新资源,实施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科技攻关。
如何夯实“藏粮于技”的基础?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打造‘南繁硅谷’是保障中国种业和粮食安全的紧迫国家需求的直观路径。”在谈及南繁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钱前表示,应瞄准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五化”总目标。
“强观察”栏目了解到,7月29日召开的《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新闻发布会提及,海南规划建设南繁科技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五大平台,把南繁硅谷打造成全国种业创新高地。
“下一步迫切需要在体制上改革、机制上创新、方式上转变。” 钱前认为,要以国家需求和短板为导向,以重点南繁物种和海南本地重要粮食作物为对象,从种业前沿技术战略必争领域和产业科技关键核心领域夯实“藏粮于技”基础。同时,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建设世界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国家种业基因资源大数据中心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和提升国家种业竞争力。
在生物育种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我国品种创新取得新进展,我国种业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钱前表示,良种繁育的国家队“南繁硅谷”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建成。
“另外,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对南繁事业发展的具有重要作用,要搭建国际一流科研平台,让年轻人心无旁骛,从种源开始做扎实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钱前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