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

援藏两年,青年教师刘小飞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能给拉萨带来什么?

刘小飞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不教语文数学,也不教历史地理,而是从事食品工程相关的教学研究。当得知学校有援藏任务,刘小飞心想着自己的专业恰好对口,可以帮助当地提升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便主动报了名。

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1)

2019年8月,不到35周岁的刘小飞踏上援藏之旅,担任拉萨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轻纺食品部的学科带头人。

进藏前,刘小飞对高原反应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初到雪域高原,他还是有些吃不消。上课过程中,他经常需要停下来,大口地喘气。比起身体上的不适应,更让他不适应的,是两地教学水平的巨大差距。

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2)

在讲授《食品微生物检验》和《食品分析与检验》两门专业课时,刘小飞发现,当地的学生基础薄弱,而且特别害羞,即使听不懂也不好意思说。于是,他跟学生“拉勾”,上课问答的时候,要站得笔直,自信地抬起头看老师。他跟学生开玩笑说,就算遇到不会的问题,也要抬头挺胸、大大方方地说不会,而不要把头一低,一言不发。

学生基础差,但刘小飞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教学标准。他针对当地学生理论知识欠缺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他在课堂上常常讲述“大国工匠”成才的故事,为孩子们树立榜样。

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3)

为了让学生把技能基础打得牢一些,他尽可能多上实践课,带领学生动手实操。刘小飞了解到,学校曾购置了一批食品检测实训设备,由于搬迁新校区,这批设备未能安装,一直堆放在仓库里。为了让这批设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刘小飞多方协调,于2020年上半年将实验台安装到位。他还牵头建立了虚拟仿真实训室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使实训室使用、管理走向正规化。

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4)

为了用好实训室,刘小飞大部分时间都扎在仪器堆里。一些特别基础、特别重要的操作,他都是手把手地进行示范。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明白,一些关键操作,他都录成了视频。一遍遍给学生们播放。为了让学生们看懂学会,有的操作他从不同的角度,录下教学视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拉萨市职业技能大赛上,他指导的学生获得银奖和铜奖各1项。同事们向他伸出大拇指,“感谢你带来的北京标准!”

援藏教师个人事迹(援藏教师刘小飞)(5)

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刘小飞常说,一流的产品一定要有一流的技工,优秀的技工才能支撑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两年援藏期满,刘小飞收获的哈达多到数不清,但他总有一种遗憾,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新成立的学校、校区,无论是教学上、实训上、教师培训上,还是学生的基础教育上,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