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哪些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反感的流行观点)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些事件或是某些看法经过传播后,往往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受到广泛关注,看似稀松平常的见解,也会一时间得到了大众的认同。但这些流行观点,实在也有很多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反感的。

1、三观一致

不要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哪些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反感的流行观点)(1)

他和她可能三观不合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三观”似乎已是明日黄花了(世间万物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厄运,只不过网络流行的东西保质期更短,更容易衰退乃至消失)。当初被提出来时,三观一致成为了很多人交友和择偶的圭臬(尽管我们连三观是什么还没弄清)。

后来对三观一致的要求放松了一些,譬如说我喜欢海你不喜欢海不叫三观不同,而是你不喜欢海也就算了,还非要说什么大海淹死过很多人这种让人扫兴的话(其实也算是实话吧)。

再后来又有人发觉,其实也不一定要三观相同,像夫妻之间,对方能够迁就一下,也是可以相处融洽的。

三观一致到底有多难?试想一下,很多父母与孩子,或是兄弟姐妹之间,他们一起共同生活多年,相同的环境和教育,也会是矛盾重重,甚至爆发手足相残的悲剧(所谓兄弟阋墙)。两个陌生人就更不用说了。

大而言之,中西文化,即便是欧美文化(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正是喜欢表现两者的冲突),都有很深的隔阂。

再反过来说,引发不和的未必是三观不合,恰恰是由于三观一样,例如都有野心,于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瑞士籍德国作家黑塞大约说过,一个人之所以憎恨另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和自己太像了。

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应该是彼此尊重,宽容理解,也就是求同存异(想想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当年在万隆会议提出这个论点是多么的英明和睿智,可谓远见卓识)。悲观点来说,人与人之间更容易相互敌视仇恨,而不是团结友爱,这也就是为什么世间总是充满无穷无尽的纷争的原因。

2、平庸与平凡

不要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哪些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反感的流行观点)(2)

他应该是在享受平淡的生活

这个观点的原话大概是,最怕一生平庸,却安慰自己说平淡是真。又有一句是,人生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庸。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物欲横流应该是人们最喜欢用来描述当下社会的词语了),金钱似乎成为了平庸与平凡区分的标志。功成名就的人去做一件普通的事情,那叫甘于平凡;而一个一文不名的人做同样普通的事情,那就是平庸。

我们可以想到一个非常俗套的小故事:一个渔夫在钓鱼,有人跟他说,你应该去努力挣钱。渔夫反问,然后呢?那人说,有钱了你就可以悠闲地钓鱼了。渔夫说,我现在不是在钓着吗。——不妨说,没钱的渔夫在钓鱼就是平庸,有钱的渔夫钓鱼是在享受平淡的生活,这自是可笑的。

还可以再套用一个家喻户晓的禅宗的故事。那位大师说,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也就说,单纯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是平庸(只能看到表面);经历过后,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那才是平凡(已经参透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我们又要认同人生需要不断历练,从平庸蜕化到平凡了。

3、断舍离

客观说来,断舍离的出发点是好的,让人不要为过多的欲念所扰。不过话说回来,人类终究还是欲望的奴隶(只是有时候我们会自欺欺人地以为自己摆脱了欲望的束缚),也正是欲望促使着人类去奋斗、去创新,才创造出了今天的科技成果,所谓的人类文明(按马尔库塞发挥弗洛伊德理论在《爱欲与文明》一书的看法,则是人类压抑爱欲,以“现实原则”替代“快乐原则”,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开玩笑说一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断舍离,例如收藏家(即便收藏的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另外,断舍离也不一定使人生活得更好。家徒四壁的人过的不就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吗?然而他们很少会说自己很幸福的吧。

因此,没必要要求每个人都去践行断舍离吧。就像有的人适合结婚,在婚姻中感受幸福;有的人适合单身,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人的秉性有异,本就不可强求。

4、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大抵是,站在二楼,你看到的全是垃圾,全是问题,站在高楼,你才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所以人要有高度和格局。我们不禁想起了古时的皇帝,身居高位,却不了解民间疾苦,就像晋惠帝在饥荒之年听到饿殍遍地的消息,不禁惊讶地问:“何不食肉糜?”

5、与优秀的人为伍

不要总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有哪些令人不敢苟同甚至反感的流行观点)(3)

这应该是一群优秀的人

这个观点想表达的是,和谁在一起,你也会变成怎样的人,要善于交友(有利用价值的),譬如说,和有钱人交往,你也会变得富有(除了人脉,还可以了解到赚钱的契机和秘诀),和穷人待一块,那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我们似乎忘却了,自己并不属于优秀的人,如果那些优秀的人也作如是想,还会降尊纡贵和我们交好吗?)

还有一句意思相近的是,永远不要和低层次的人纠缠不清。非常的功利,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要重复一次),似乎也是很多人心有戚戚焉的吧。当然,实际上攀龙附凤的做法古已有之。

我们可以想到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这两位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前者出身于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结交的都是侯爵和侯爵夫人这类上流人物。后者则在欧洲各国拖家带口的到处漂泊,身边的朋友是门房、裁缝等社会底层人物。两人曾有过一面之缘,但是不欢而散。乔伊斯说:“普鲁斯特只愿意谈公爵夫人们,而我却更关心她们的侍女。”

两人来往的阶层无疑影响着他们小说的题材(比较《尤利西斯》与《追忆似水年华》便知),但不可能据此去评判他们的作品孰优孰劣。从某种层面说来,乔伊斯的文学成就要更伟大些。——说这些好像扯得有点远了,就此打住吧。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