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的读书生涯(我的读书生涯)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规定的世界读书日回想起我的读书生涯,亦感情趣,写出来与大家分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6年的读书生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6年的读书生涯(我的读书生涯)

6年的读书生涯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规定的世界读书日。回想起我的读书生涯,亦感情趣,写出来与大家分赏。

我识文断字是从9岁开始的,因那时家里生活很穷,兄弟又多,我排行第五,到了上学年龄,看到同龄小伙伴都上学去了,我天天吵着要去读书,妈妈拽着我说:“现已有2个哥哥在校读书,家里没钱送,还等2年吧”。于是只好推迟至9岁才入学,深知上学不易,珍惜时光,学习认真,自然成绩优秀。

记得1965年读小学3年级的时候,一位私塾先生名叫欧阳醒初,在我家教老书,听到学生们成天背诵古文,读之乎也者,我也萌发了兴趣,想去读老书。那年刚放暑假,我就上山砍柴,挑着60多斤干柞柴送往烧砖瓦的窑棚里,换了1元多钱,到南江集镇上买了一张白纸和毛笔回来,要妈妈把白纸用线装订成课本,找爸爸要读老书,爸爸欣然同意,与欧阳老师商定,让我读《增广》。因为没有教材,是欧阳老师帮我抄写的。上一节课文,就背诵一节,到暑假结束,能背诵《增广》全文。

新学期开始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书学堂,进入小学四年级。我在作文里时常用繁体字书写文章,老师批改作文时,在文章最后写道:“你能写繁体字很不错,但现在已经简化了就不要再写了,只要认识就行。”后来进入露江山完小,班主任方老师见我语文基础较好,爱学习,选我当班长。不久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学校,校内开始批斗老知识分子,所谓“臭老九”,但我仍坚持读书,同学们说我埋头读书,不问政治,在合并班级时取消了我的班长。

读书一直是我的梦想,可遇上了“文革”又有什么办法呢?“读书无用论”当头,张铁生交白卷进大学,学校学工、学农、学军,尽搞劳动,令人匪夷所思。我怀着空空的书荒皮囊惆怅地高中毕业了。因当时上大学要当地所在的贫下中农推荐选拔,上级审查通过后方可录取,父亲是国民党员,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我只有老实地回乡务农的份儿。可我不甘心,不气馁,在队里积极劳动,虚心向农民学习农业知识,时间久了,也向队里提出农耕的合理化建议,赢得社员们的信赖,选我当生产队保管员、民兵排长,后来担任大队出纳员、会计、民兵营长、大队长、支部副书记、公社企业会计等。

一路走来,我始终没有放弃读书,文革中没有书看,我就看大哥在卫校读的中医书,如汤头歌诀、中医四性、绝脉歌诀等,并熟读背诵,不认识的字问大哥和父亲,读这些书虽然对文学帮助不是很大,但能提高我的阅读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医体知识和中医药用知识。改革开放后,开始读文艺书籍,招哥在板江扇厂,那里有图书室,我请他帮我借书,每次借四本,读完归还又借。我虽已成家立业有负担,但我还是挤时间读书,晚上在熏暗的煤油灯下读,除了劳动和村上工作外,在家总是抱着一本书,自己的行动是孩子的影子,潜移默化,孩子5岁启蒙,学习认真,不要我们督促,还主动找我帮助辅导,解答难题,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一直到复旦大学硕博连读毕业,而今已是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青年专家教授。

我由于业余时间爱读书,自然麻将扑克不沾边,妻子也支持我读书,家务事从不让我做。只是有一次曾遭到妻子的严厉责备。那是1984年,妻子响应党的号召,去医院做计划生育结扎,出院后带着5个月的孩子住到了她姐姐家休养几天,我一人带着1岁半的长子在家,忽然孩子泄泻不止,在医院住院6天,本来1岁零1个月就能稳步走路的孩子,刚出院后走路却东倒西歪,妻子看后大发脾气,说我是专心读他的书去了,没有带好孩子。其实这是误会,是因继祖母去世,办丧事的人在厨房拿了冷炸油坨给孩子吃了,引起了肠炎。

读书既是件愉快的事,同时也是一桩苦差事,白天工作劳动一天,到了晚上就感觉疲倦欲睡,但我已形成了读书习惯,晚饭后没有别的事就必看2个小时的书,年轻时记忆力好,有时还做些笔记,大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知识。1986年湖南省组织开展招干考试,由于自己平时爱读书,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以全县第二名的笔试成绩录取,我是从村干部中爬出来的,自然面试应付自如,过关合格。

在政府机关工作,读书条件好多了,除了忘我地工作外,自然不会忘记读书,积极报考中央广播电视学校湖南会计分校,3年毕业。以前只是读书,很少写文章,参加工作后,所分管的线上工作,上面经常要求写材料汇报工作,才开始写工作总结等。后调到党政综合办,更是写材料频繁,汇报总结是常事。还要起草文件,写通讯报道,反映本地的新闻新事。起初对公文写作不内行,买来工具书阅读,逐渐掌握了方法后,写东西就不那么吃力了。

时间长了,积累的文章也多了,我将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集成一本书,名为《六十拾零》,由南江诗联学会帮我编辑出版了。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浮生漫记》。先后在全国及省市县报刊杂志及网络公众号发表文章200余篇,诗词联700多首(副) 。

回想起来如果我不去努力地读书,就根本考不进国家公务员队伍,出书更是望尘莫及。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有如下五点体会:

1、读书能明理启愚。一个人不读书,很多事情无从知晓,许多问题无从解答。如日食,本来是太阳、地球、月亮运行到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的,不读书就不知道这个原理,认为是天狗吃月,误导人们。同样如果不读书,就不懂得礼仪,就会出现不文明的举止,更不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又如一个文盲出外旅行,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不通,不会普通话无法与人交流。其次坐车乘船不能掌握时间。再是到大城市连找个厕所方便都成问题。仅举几例就说明人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启愚,才使人更聪明,通过读书,充实自我,增长见识,知书达理,才能走遍天下。

2、读书能改变人生。知识就是力量,掌握了它就能改变自己。自古至今是如此,古时代开科取士, 设科举考试制度,激励人们奋发读书,一旦考取状元、进士及第,就能辉煌腾达,光宗耀祖。如今莘莘学子,都潜心读书,挤高考这座独木桥,被重点大学录取者,就犹如鲤鱼跃龙门,改变了人生。许多硕士、博士毕业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当然没有考取的,只要发愤读书,也可自学成材,亦可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事不乏先例。

3、读书能养性达观。读书能明智,使人醒悟,提高理论水平。读书使人胸怀宽广,陶冶情操,心情快乐,改变性格,有礼有节,成为大家风范。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每逢读书到深处,时常废寝忘食,津津乐道,此谓之心境悠然,旷达怡情矣。青少年读书,能使自己慢慢变得成熟起来,中年人读书,既获得有益的知识,又能开阔视野,从中得到快乐,实为美事矣。更有老年人读书打发时光,闲着无事,读书使其充满生活情趣,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就是从读书中得到的,极为乐事矣。同时摒弃了打麻将之类的赌博风,在书里安哉乐哉,甚为雅事。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更是一种儒雅风度,为后代树立一种读书榜样,何乐而不为。

4、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把书读透,写起东西来就会应手自如,信手拈来。总之多读书能启迪智慧,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增加自己的写作灵感。广泛积累素材,为写文章积累资料,多读人家的经典,借鉴别人经验,为自己奠定坚实的文字功底,再结合多写多练,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使文章添色增彩。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5、读书要选好书读。要精选,不能盲目地无目的地乱读,因为书海茫茫,不可能读尽。同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宝贵,只能择其精华去读,不要把光阴浪费在杂乱的书堆里。选自己所从事对口的职业书籍读,文学类选经典名著读,使读书效益快速得到提高。

《增广》书里说:”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这是至理名言。书要经常读,才能适应时代的更新,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多读书,善于读书的人,才能从中吸取营养,受益无穷。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天天读书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