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瓷器鉴定(明清瓷器鉴定清部分摘录4)
咸丰
咸丰一朝,国力虚弱已极,御瓷烧制已力不从心,生产数量减少,工艺水平降低,咸丰五年以后基本停烧,咸丰瓷虽制作水平不高,但物以稀为贵,仍值得加以重点保护,对民窑制品亦然
造型
- 与道光时期多有相同,造型趋向拙笨,笨拙的风貌有增无减,例如玉壶春瓶颈部明显短粗
- 民窑器中各类餐具等较多
胎体
- 胎质貌似细润,实则粗松,一般胎体较前时厚重
- 琢器口沿处显厚、腹壁较薄,质疏不坚。圆器胎体亦欠坚密
釉面
- 釉质泛白,釉面薄厚不一
- 薄者,釉汁稀淡,表面光泽和滋润度不足,呈微小的桔皮坑,厚者,多同道光时的波浪釉(又称“浪荡釉”),这些也是清代后期的普遍现象
- 前期釉色较白、后期白中泛青
青花
- 色调比较稳定一类,同于嘉、道青花色,精细器物呈色更为鲜艳
- 一般者为黑灰或淡青的蓝色,多显漂浮,釉面亦不够平整。民窑更是如此
五彩与其他
- 五彩色泽不及前时鲜艳,红彩泛黑
- 粉彩官窑器物相对制作精良,施彩与道光时基本相同,其中雪青紫色与佛头青蓝色,较道光色彩浓烈,俗艳刺目、常被称为色“品”
- 粉彩多施藕荷(雪青)、紫彩及品蓝色,色彩鲜艳灼目
- 后期釉里红呈浅淡的粉红色或乌暗的黑褐色
- 官窑茶叶沫釉器制作相对精致,堪与前期之器媲美
纹饰
- 图案纹饰大体同于道光时期,只是人物面部,鼻骨比较高大有勾,甚为独特
- 纹饰布局相对涣散,即使精细之作,人物神采与背景层次均远不及乾隆时期,民窑作品尤其如此
- 人物形象,寿星、钟馗、八仙、十八罗汉、仕女、五子夺魁等最为常见
- 八宝、博古、山水人物、花蝶等纹饰又加饰金彩的器物,工艺较为精细
款式
- 一反前时多篆书的习惯,较多运用楷体书写,字体以侧锋书写,相似道光时的“慎德堂”款识
- 色釉器官款常暗刻于器底
- 太平天国也烧造了瓷器,均署“太平天国”款识
同治皇帝幼年登基,国家大权被慈禧独揽,此时御窑厂的生产,较前时更趋萎缩,总体上工艺低下,制作粗糙。同治七年,大婚礼造器,餐具为主是晚晴官窑中式餐具的典型器,全数成套者不可多得。同治九年,“体和殿制”款识,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慎德堂”款器物
造型
- 官窑器制作仍很规范,薄胎器也是如此,只是器型见拙而欠秀美
- 民窑器多不规整,厚胎器更为粗糙,厚重笨拙
胎体
- 官窑器胎质与咸丰时相近,洁白而精细,民窑器则更加厚重,疏松,也有的较为轻薄
- 圆器以指轻叩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特征
釉面
- 整体釉色粉白或泛青灰,釉质较前朝显得疏松
- 官窑器及“体和殿”款器物,釉面细润,一般器物则因胎质不够坚致,施釉稀薄
青花
- 具有晚晴时期的呈色特征,既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黑褐劣色
- 与清代前期相比,色料都有漂浮的弊端、胎釉的粗松更加显而易见
五彩与其他
- 五彩仅剩传统的龙凤碗,但色彩鲜艳,与前后两朝基本一致,民窑出现仿康熙的五彩器,但大器类色彩过于浓艳,施彩凝厚,缺乏光泽,纹饰粗率
- 粉彩各种色彩较前时鲜艳,施加粉质较多,“体和殿”款的器物彩色更为鲜亮,多用彩色为地
- 常见的墨彩与清早期风格不同,轻描重绘,多色阶层次,但不施加玻璃白,表面暗涩无光
- 同治黄釉器釉色较为浓深
纹饰
- 绘画内容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并从此成为晚晴三朝瓷器装饰的共同风格,多用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寓意的图案做主装饰
- 延续传统的龙凤、云鹤、八宝图等,突出吉祥的,五福捧寿、万寿无疆、喜字、丰登、教子、瓜瓞绵绵、探花及第、麒麟送子、五伦图等
- 纹饰风格已图案化、书意庸俗、笔触呆滞拘谨,缺少生气
款式
- 粉彩器款识多为红彩楷书,民窑器大量用篆书四字或六字戳记印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