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及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及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1)

大军书法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心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民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新说:

江海,指水汇聚的地方,百谷,指天地间万事万物。看起来万事万物与水不相干,好像万事万物都比水强,但是,却离不开水。水善处下,柔弱和顺,虽然任何事物都比它强,万事万物却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因此,江海能够成为百谷之王。

所以,过去有本事的人,也就是圣人,想要领导万民,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顺从民意,在了解民情,知道民意后,再做决定。这样,做出来的决定,才会符合客观。就如人的身体,如果不了解身体的状况,不知道身体各个方面的需求,就在主观上随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比如:锻炼的方法不符合身体的需要、睡眠严重不足等等,都会招致身体不同方面不同形式的反抗,如果不能觉察,一意孤行,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在思想上领先于百姓,必须在行为上做出表率,即是先于百姓默默无闻地工作,仿佛一切事情都是百姓做的,功劳却都是百姓的,是百姓在自觉按客观要求去努力把事情做好。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及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2)

认识客观后再做决定,再去行动,就充分体现了水的品质,退后、示弱、柔和,不会任性逞强。水善处下,滋润万物,又居于万物之后,往往人们只见万物生长茂盛,却不见水的滋润。

所以,圣人处于上位,却不会使民众感到压力,增加负担,在思想上领先于民众,却不会妨害民众的利益。那么天下百姓就会乐于亲近、拥戴圣人,而不会厌弃他。如此,上下一心,主观与客观统一,还有什么会不乐意的呢?这就如人的思想,不会充满了欲望,给身体增加负担,并且在行动上伤害身体,若非如此,身体就会厌弃思想、意识,人就会生病、出问题。思想、意识要做身体的圣人,如水的品质,善处下,不争,迎合身体各方面的意愿。

由于圣人行无为之事,如水的品质一般,处其上却居其下,不争,迎合民众的意愿,那么天下自然就没有人与他争了。我们要做自己身体的圣人,那么,什么是养生?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欲望与无知伤害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意识要如水一般,处下、处后、柔和,顺从身体的需要和自己的理想去思考与行动,让思想、意识如水滋润自己的身体,汇聚生命能量。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及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