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

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1)

其实我一直想要评论影响我很深的一些金融题材电影。这个系列其实也是一个尝试,并不算是影评,而是在一个专业的角度去表达我对于这些电影的看法,然后带到一些干货,并且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金融以及电影。

如今的很多公众号文章以及作品,重段子和讲故事,轻讲解本质和原理。事实上这可以理解,因为绝大部分写作这类金融作品的作者本身缺乏实战经验的磨砺,因此很难真正去解释这些金融题材电影背后的一些关键点。

因此这个系列是想做一个尝试,如何在科普性,干货以及故事性获得一个平衡。写作也一直是我的一个习惯。这几年一直有在创作一些戏剧,诗歌还有小说。不排除未来会陆续将我的一些文学作品和尝试发布在这些平台上。

今天要讲解的电影是我很喜欢的导演,Oliver Stone的经典作品,华尔街Wallstreet,相信有很多读者都看过这部经典的电影作品,它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角色, 不朽的Gordon Gekko.

这部经典的作品之所以被拍摄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纪念他的父亲,Louis Stone, 一个在1929年大萧条痛苦挣扎的股票经纪人,同时也是老兵。作为一个局外人去观察华尔街所发生的的纸罪金迷的一切。也正是由于导演Oliver Stone的生活经历,导致了他的ZZ理念更为极左。在他的作品中将资本主义的罪恶刻画的入木三分。但是难免会多少具有主观色彩。

主角是一个初出茅庐,对于华尔街充满憧憬的股票经纪人Budd,然而刚毕业的他毕竟涉世未深,并不了解华尔街的黑暗面,而他也遇到了他一生的敌人/贵人 ,财富惊人手段毒辣的企业掠夺者 Gordon Gekko 并通过内线消息获得第一桶金。

Gekko 的角色原型事实上参考了Dennis Levine(1980年代通过内幕消息操纵市场获利的资本大佬), Ivan Boesky(80年代被判罚1亿美金罚金天价的内线股票交易者), Carl Icahn(活跃至今的资本大佬,擅长大量买进公司股份并且积极改造公司,接着卖出股份), Asher Edelman(1930年代的神级大佬,在哥伦比亚大学甚至开课教授孙子兵法,并且应用在企业的收购战中), Michael Milken(在去年被特朗普特赦,曾经是不可一世的垃圾债券大王,基金经理只要获得开挂的米尔肯的帮助,就进入了无限弹药的BUG模式)。

Gordon Gekko在当时被称为corporate raider(企业掠夺者),按照现在的通用说法应该是较为中性的activist investor(激进投资者)。在剧中Gordon Gekko瞄准了主角父亲所在的蓝星航空公司,并且从中耐心穿针引线想通过软化徒弟Budd以获得他作为蓝星航空公司的工会领袖父亲的支持。然而最终Budd发现Gordon事实上是有意在接触他并且利用他来搞定父亲的时候,他醒悟了,并且通过他师父教会他的战术,将他师父绳之於法。

事实上整部电影的情节都是对1980年Carl Icahn 对于环球航空公司(TWA, Trans World Airlines)的收购案情节的一个再创造。现实中TWA的工会并未成功战胜邪恶的企业掠夺者卡尔伊坎,最终卡尔伊坎将TWA整家公司收归己有。

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2)

对于Carl Icahn 的介绍可以阅读

对冲基金经理风云录(三)Activist 激进投资者,华尔街之狼- Carl Icahn,不亚于巴菲特的传奇人物】

TWA 这家公司事实上最终被Carl Icahn成功捕获,也被他获得控制权之后”五马分尸“并且销售掉以获得庞大的利润了。像是蓝星和TWA这类航空公司都是属于重资产,现金流巨大的好公司,而捕猎这些公司牟利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企业掠夺者):快进快出,大量吃进这些上市公司流通在外面的股份,并且迅速成为大股东。在市场意识到这家公司事实上被市场低估很久,现金流丰沛,隐藏资产巨大之前把股票价格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媒体炒作,企业改革故事等)然后迅速脱手这些股票,或者是直接找到不错的买家,直接将企业各个部门分拆掉,变现离场。

第二种(激进投资者):大量吃进这些公司股票并且获得控制权,通过改革企业落后的管理制度和帮助企业进行重新定位,转型,并且长期和这些公司共进退,企业盈利预期以及营业情况获得大量改善,最终股价飙升,投资者出手股票套现。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投资者寻找到资产价格被长期低估,现金流事实上丰沛同时报表上存有大量隐藏资产(HARD ASSETS)这类标的。而往往这类公司都会有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会选出资质非常平凡的CEO,而由于企业现金流稳定,CEO不思进取,这类企业往往最后会沦为上市公司管理层输送利益的肥油水来源。正是出于这类mismanagement,这类公司会有大量的绯闻以及丑闻,最终导致的是股价低迷。

许多这类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同时疏漏的管理制度会让大量的股权以及流通股票散落在公开市场。便宜的股价,这时对冲基金这类私募就可以运用杠杆以及现金(比如垃圾债券募资等),大量的资金买入这些股票直到自己成为最大的股东。

如下图,卡尔在TWA的控制权不断增加。

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3)

在TWA以及蓝星这个案例,Gekko扮演的绝非老好人,CARL ICAHN对于TWA也如此,他们绝非菩萨心肠帮助企业的改革者,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占据这家优质公司,趁你病拿你命。并且最终把这家公司的优质财产变卖。

Carl Icahn 尝试吃进资产,并改变企业的会计报表制度,拉长资产折旧年限,这种财务魔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类航空公司的飞机,设备都会有折旧,而拉长折旧年限相当于这些资产每年折旧没那么厉害,那么企业相应的财务报表里的资产被拉高了。

而这个细微的操作自然导致财报看起来更好了,因此也提振了股价,并且美化了这家公司的运营状况。

紧接着Carl开始对TWA进行私有化操作。并且通过发行垃圾债券(high yield junk bond)这类企业类型债券通过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收益率来吸引金融机构买入并持有。这类金融机构之所以会被吸引蒙骗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认为TWA的资产负债表的状况不好,他们认为短期之内TWA这家公司绝对能够偿还垃圾债券的本息(因为TWA自家飞机都有很多台,所以他们认为TWA具有足够清偿能力。)

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4)

上图为TWA的现金收入

Carl蒙骗了这些外部投资者,他们并不了解Carl的战术。他们只是简单购买了这些债券来给予他所需要的资金。

那么Carl需要那么多现金干什么呢?因为有那么多股东太麻烦了,这些股东也会想尽办法阻止卡尔变卖家当,所以他嫌这些股东麻烦,决定给这些股东一大笔钱,然后把TWA变成自己私有的公司,这笔通过发行垃圾债得来的,从机构中借来的资金被用以支付这些TWA的股东。

这样一来,就没有人能够阻挡卡尔变卖所有TWA值钱的家当了。因为现在TWA是卡尔私有的公司了。

下一步就是卖家当了,TWA的确有很多值钱的家当。比如飞机,比如航线,然后把航空公司员工的退休金以及这类现金储备全部榨干。之后这家公司账上一点资产都没有,全部转移到了卡尔的名下,而不是公司的名下。再让背负着大量公司债,无法偿还本息注定违约的公司破产。

这样一来,所有TWA值钱的家当就从TW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到了卡尔的名下。然而因为破产保护的缘故,在这个过程中,卡尔以TWA chairman以及CEO的角色仍然管理着TWA,他心里自然明白这家公司是一定会完蛋的,当债主们上门的时候,他上演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戏码,那就是用他手持的股份偿付这部分债务,并且辞职离开TWA。

由于他是TWA的CEO,因此从法律上讲,TWA仍然欠着卡尔相关的薪酬还有奖励,而由于刚接管公司的债主手里也没有多余现金支付给卡尔的款项,因此他们决定以45%的折扣机票作为现金的替代以支付卡尔偿付这笔款项。

更TM牛叉的是,卡尔跑去建了一个网站,专门出手这些手上的廉价折扣机票,以获得更多美元收入。。

金融电影华尔街(经典金融电影1华尔街以及TWA狙击战)(5)

牛逼,趁着人家老公出门,把人家白富美老婆炮了,抢了,享受一番然后把老婆的房子车子家人的钱全部卖掉,再卖掉这个老婆身上所有值钱的家当甚至是嫁妆,再让这个老婆为自己卖身做小姐,之后还不够,还要离婚把债务放在她的头上,再让这个前妻欠自己钱让她卖身偿还自己,她卖身钱不够用套套来顶,连套套你TM也不放过,你把套套半价卖出去换现金。

这个就是TWA案例的本质。

当然在这部电影中,主角Budd后面也功成名就,而恶人Gekko受到法律制裁铃铛入狱。这个可以从华尔街的下一部,华尔街2看到Budd已然成为了一代大佬。具体的电影情节我就不再详述,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前往观看。

我想从企业掠夺者这个角度来深化,来解析这部电影。当然我们可以看到Carl 甚至是Gekko的贪得无厌(超乎常理)但是我们往往过分妖魔化CARL ICAHN,或是这些大空头或是企业的掠食者,却忽略这些企业脆弱甚至是生病的原因。

事实上往往我们会去更多同情这类公司,相反忽略的是这些大公司的管理层本身究竟是如何贪污,甚至是消极管理(MISMANAGEMENT)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茅台的管理层,你有特权,你会不会不用,你顶得住不用的诱惑吗?

大家心里自己清楚答案。

掠食者和被掠食事实上是自然的一部分,金融市场亦然。所谓的激进投资者(Activist),比如当代的Bill Ackman, Carl Icahn 等,还有我刚才简单带到的一些过去的大佬,事实上会大量增持一家公司的股份以谋求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企业的控制权是一个艰涩的话题,但我会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企业的控制权一直充满争议,到底应该由谁来管理公司,那么当公司出现巨大的管理失当问题,往往会引来外部的猎食者,那么简单通过毒丸计划(poison pill)即使能够逼迫猎食者退却,但往往最终都是以外部猎食者获利以告终。往往动用毒丸计划的,杀敌一千自损6百,到最终毒丸计划后的企业,能否重振过去的雄风也是现代金融学术corporate finance在公司治理上的争议点。

即便是OLIVER STONE是以批判的角度看待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而我更能从他的敏锐洞察中学习到更多他的思考,以及感受。经典的作品就是如此。看一遍是不够的,往往越看就能理解的越透彻,越能发现过去的无知以及不足。

限于篇幅有限,未来我会在适当时机展开我这几年在这个领域上面的一些思考。

后记

一句经典台词,GREED IS GOOD,以及Gordon Gekko在工会前激昂演讲的神态正是让我对金融引起强烈兴趣的原因。我在初中就开始广泛阅读叔本华,尼采,罗素以及黑格尔的人的书籍以及理论。当时的我是哲学的狂热读者,也因为这个缘故,我和同龄人基本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当同学在谈论明星或者是想买入什么鞋子的时候,我在思考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拜火教之间的联系。嗯,这个是我一直以来的重度思考怪癖。

而在进入大学之前,我非常困惑于,哲学应当如何改变社会。确切来讲,我知道我如果仅仅成为一个哲学家,我没办法养活自己。同时,很明显社会对于哲学等人文社科的知识并非具有更大的兴趣。

而当时Gordon的一席话让我明白Greed can do good.让我明白资本市场通过贪婪以及竞争来让人类进步的本质。于是我便开始在家中广泛阅读我能够获取的所有经济学读物。正是由于我看了这部电影,并整整观看了近20次。之后我开始我作为高中图书馆的管理员的part time career,在闲暇时阅读大量的经济学书籍以及科技类书籍。

当然我那个时候对经济的理解是浅薄而且是不足的,但是这部电影WALLSTREET启迪了我,激发了我对于复杂现实社会不断思考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我真正开始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不对称性以及反身性。所以金融于我,不单单只是哲学和世界观,更是一套可行的方法论。我一直保持积极思考,写作,交易,教学的正向循环,不断强化我在金融领域上的视野,见解,能力和技能。

写作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让我影响更多的人。即便我在一些私募甚至是公募基金讲课,我所能影响的人毕竟相对有限,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一些浅薄之力,能够让更多人开始感受金融之美,哲学之美。而这些哲学绝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他们更是战略,和每一天我们的决策。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加入我们,为未来做提前准备。相信未来的你会感激今天的你所做的付出以及投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