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

宋代高僧慧开禅师曾经说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诗很浅显直白,叫人要活得自然,与天地同息,与山水同存,世人却难以做到。

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1)

春有百花秋有月

这不仅仅是人的欲望在作祟,而是环境已经改变了很多,叫人无法再像诗意般那样活着。

夏天不仅有凉风,还有蛙鸣和蝉声。依然记得小时候,每逢夏日晴天,天气还不那么炎热,就找一个池塘边的树林,选择两棵相对较近的树,系上秋千,躺在里面,听风吹树叶哗哗声里夹着水里呱呱的蛙鸣声。偶尔还会有知了在树上引吭高歌。阳光透过叶缝随风摇摆。

可惜这样的时光再也不会有了,不是自己长大没有那份心思了,而是环境的改变让人无法再有同样的机会了。

也许是穷怕了,所以但凡有点赚钱的机会中国人都不会放过,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投机倒把、五花八门的赚钱手段。知了便是赚钱对象之一。

记不清几岁开始了,每逢夏日的第一场雷雨降下,我们这些孩子就开始在地上寻摸带有小孔的洞。人手拿一根软草,往洞里伸伸,如果有反应,那就将洞口扣大,拿出待蜕壳的蝉,干什么呢?当然是卖钱。也有经验老手不需要试就知道里面有没有。

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2)

蝉栖柳

不仅雨后寻找,入夜了更是不得了,手电筒将树林里照地亮如白昼,不管它爬多高,人们总能想办法能将它搞下来。后来更严重的是掘地三尺去寻找刚成形的幼蝉。于是乎,我印象中的夏天,知了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直到现在,好似听不见知了叫了。

人是最无下限的动物,为了凸显自己赚钱赚得正大光明,却说蝉是害虫,破坏植被,颠覆自然平衡。以前不懂事对此深信不疑,现在想想有些可笑,如果它们这么厉害,那就自三皇五帝就不会有原始森林了。破坏环境,颠覆自然的恰恰是人。

蝉终归是越来越少了,于是夏天又少了一个象征性的东西,那些记忆中美好的夏日终归只停留在了诗词里。

蝉鸣最早见著于典籍《礼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可见,先秦古人也知有蝉鸣叫的夏日才是欣欣向荣的夏日。

南北朝时,梁人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短短几个字就勾勒出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夏日奇景。

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3)

富春江夏日

当然,蝉不仅是夏日的特景,也是文人心中的情,比如说离别,思想,清高等。

唐人虞世南由隋仕唐后,李世民身边之人对他颇有微词,毕竟他先从南陈入仕隋朝。隋亡后,效力于窦建德,虎牢关之战后,归顺李世民。所以他多易其主惹得誓死不渝的人的不耻,更何况他还居于高位。因此为自证高洁,作《蝉》以表心意。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以蝉自励。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蝉表思乡之意的诗词不多,白居易的《早蝉》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诗意浅显直白,将作者自己的失落,愁苦,思乡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早蝉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当然,蝉不仅是唐诗的常客。到了宋代,蝉在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高了起来,首开蝉有凄婉哀伤之意先河的便是柳永的《雨霖铃》。自其写词忤逆仁宗之后,他就浪荡街头巷陌,终日流连坊曲。一个深秋的黄昏,面对送行的红颜知己,他一瞬间悲上心头,写下这首词以述离别之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当然,要说最有夏日味道的还要数辛弃疾的《西江月》。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有感于眼前令人陶醉的夏日夜景,他作下《西江月》来抒发自己对这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自宋亡后,中华文化就开始停滞不前接着开始下滑,蝉的经典之作寥寥无几,但也不乏有新颖独到的,就比如清代袁枚的《所见》。

初见这首诗还是在小学的课文上,由于跟自己日常生活多差不大,周末得闲,骑上水牛,折柳做笛,听风吹稻浪,看天边飞霞,偶尔听见树上有知了声变仔细观察良久,直到水牛将自己载向远方。所以对该诗很是喜爱,将童趣与自然的和谐完美表现出来。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个夏天你再也没了我 再也没了夏日的味道(5)

牧童骑黄牛

写蝉的或者带蝉的经典之作多如牛毛,各有各的经典之处,李商隐的“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苏轼的“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晏殊的“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可是再多的经典之作都唤不醒人们以金钱至上的心,毕竟金钱的诱惑力远比诗情画意对人的引诱力大。或许有一天,当人们突然反应过来,车水马龙,喧嚣吵闹的夏日都市少了一抹自然的声音时,人们才会想起来蝉鸣,希望那天人们不会后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