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

提起四川,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的乐山大佛,历经千年不倒。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1)

这主要得益于大佛巧妙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在大佛“体内”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其被侵蚀性风化。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2)

大佛脖子、衣领处还有捶灰做的褶皱,一是起到装饰作用,另外能起到排水作用。在褶皱上,古代工匠设置了一些小型的排水沟槽,能将水顺利排出去。

很多人说,乐山大佛有神迹,逢灾难大事曾闭眼掉泪,这是大佛显世,关注世间疾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历史上,大佛曾经4次闭眼流泪,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因为1962年、1963年刚好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而1976年则发生了唐山大地震,2000年则发生了合江沉船事件,130人死亡的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3)

所以很多人说,乐山大佛逢灾难大事曾闭眼掉泪,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大佛为什么会闭眼

大佛闭眼流泪的真实原因是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后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展开,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国防科研单位纷纷入驻乐山。而到了21世纪初,乐山大佛所在的岷江上游仍然有造纸和制药企业排放废气、废水,乐山市西北沿成昆铁路还有五通工业带。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4)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工业建设、大兴土木,乐山大气污染逐年加重,这导致了酸雨的产生,酸雨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会对佛像产生腐蚀作用。

酸雨的近源除了乐山地区的工业区,远源还有来自成都、德阳、绵阳等经济工业带,以及西边的自贡和重庆等工业发达城市,这些都容易向大佛传输大气污染。而且乐山位于四川盆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气候多雨多雾,空气湿度大,酸雨沉降更为严重。其实不仅是乐山,在21世纪初,酸雨危害覆盖了四川全省21个市、州中绝大部分地区,覆盖面达80%。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5)

在酸雨的腐蚀下,大佛眼睛的涂料会脱落,从远远看去,就像是乐山大佛闭眼了,而且雨水冲刷的痕迹,看起来就像是大佛在流泪!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6)

这张是PS的结果

从60年代到21世纪初,乐山大佛一直饱受酸雨的腐蚀。2007年,大佛全身布满沧桑,脸上的黑色条纹如一行行眼泪,胸部、腹部和腿部被风化剥落了好几大块,露出红色“肌肉”,大佛两侧的九曲栈道风化严重,两尊守护门神也被侵蚀得面目全非。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7)

根据雷达无损检测,大佛左小腿区域砂岩风化层平均厚度达2.7—3.35米,大佛腹部和胸部区域表面风化层厚度变化于2.6—3.6米之间,大佛左手背正下方发育一条裂缝长达11米。

修缮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解决的是大佛所面临的大气污染和大佛区域的地下水渗透问题。

乐山加大环境治理,大佛闭眼将成历史

十几年来, 有关部门对乐山大佛的 头部、肩部、手和脚部进行了清洁、修补和装饰, 乐山大佛身上的杂草进行了清除,对乐山大佛的 周边环境及危岩进行了整改,乐山大佛附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8)

目前乐山已经在对全市加大环境治理,2020年,乐山主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9%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成都平原平均水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均比2015年减少28%、21%。

乐山在未来还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利用和生产,重视脱硫与氮氧化物污染治理,从根源上减少酸雨污染的发生。

总结

目前,我国有30多处世界遗产正遭受空气污染的损害,峨眉山、泰山、黄山、武夷山等,都处于酸雨和其他有害气体污染的包围之中。

减少污染,不只是在保护我们自身,也是在保护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三座诡异的大佛(这座千年不倒的大佛)(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