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

北宋多名相。据史料记载,宋朝共出宰相133位,但如寇准这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还真不多。寇准为官40余载,以民为本、公忠谋国,素有清廉名,与包拯、狄仁杰、于谦、海瑞等成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被称为“青天”的名臣。寇准晚年遭贬,卒于雷州。雷州百姓立“寇公祠”奉祀,该祠至今仍伫立于湛江雷州市西湖宋园内。寇准逝30年后,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谥号“忠愍”。时至今日,寇准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银屏,例如葛优主演的《寇老西儿》,把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为官清廉、大智若愚、不畏强权又不失幽默的大宋名相塑造得活灵活现。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1)

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久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准招待京城来的钦差饮茶,竟然是“把草帽摘下来,撕下一圈,用手搓巴搓巴放到壶里、沏上水”,还起了个名字叫“圈茶”。由此可见,一贫如洗、为官清廉是寇准的招牌,也是百姓称之为“寇青天”的由来。

然而,素有廉名的寇准,在历史上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司马光《涑水纪闻》中记载:寇准“少时顽劣,颇爱飞鹰走狗”。原来一代名相年轻时也曾是问题少年,不过年少轻狂,谁没有过?成年之后入朝为官,应该一改前非了吧?

好像确实如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准进士及第,入仕为官,景德元年(1004年)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位。为官多年,寇准颇有廉名。《梦溪笔谈》曾提到一位与寇准私交甚好的诗人魏野,他对寇准为官之清廉就曾大加赞许。“蜀人魏野,隐居不仕宦,善为诗,以诗著名。所居颇萧洒,当世显人多与之游,寇忠愍尤爱之”。这样一位一面自诩清高,一面又好结交“显人”的名士,既受寇准青睐,自然要投桃报李。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中记载:因“寇准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赠诗:‘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北人因称‘无地起楼台相公’。”相公啊——等等,怎么这么别扭?还是叫相爷吧。寇相爷,您身居高位,却清廉如斯,连一座像样的府宅都没有啊!这样的廉名,都传到未开化的北狄之地了啊!鄙人对您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2)

名士魏野

对于魏野的马屁,寇准照单全收。有人不解,问曰:“何不趁鸿鹄高飞之际,造厦以荫子孙?”准道:“吾乃当朝宰相,岂可助长奢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唯先正己方能正人也!”

句句铿锵,道貌岸然。

真相确实如此吗?让我们来翻翻正史。

《宋史·寇准传》记载:“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什么是“然炬烛”?这么说吧,在当时,相当于现在某国企价值千万的大吊灯。性豪侈、喜剧饮、宴宾客、燃炬烛,岂无宅乎?

当然,后来某国企辟谣了:本公司办公楼中厅的吊灯高4米、直径6.5米,主要材质为水晶,全部造价仅156.16万元。

欧阳修《归田录》亦云,寇准“早贵豪侈”,知邓州时“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见府溷间烛泪在地,往往成堆”。此事,在已知海内外最大部头的宋版书《锦绣万花谷》中亦有记载。溷间,茅厕也。当时燃烛远贵于油灯,是奢侈品,放现在是要收消费税的。而寇准府邸连茅厕都点烛,其奢华,与西晋石崇、王恺比富时以烛为柴,有异曲同工之妙。

寇准的“豪侈”,已经不是一般的豪侈了。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道:“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殊为不易啊!豪侈,而且是“冠绝一时”,我只想说: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那么问题来了,清高耿直的魏野,是被蒙蔽了,还是在睁眼说瞎话?

还是《梦溪笔谈》。“忠愍镇北都,召野置门下。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因府会,忠愍令乞诗于野,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樽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合坐大笑。”寇准出镇北都之时,还不忘将老友魏野召至门下,独乐乐不若与人乐。美酒盈樽,佳人在侧,兄弟!来一首!当然,不是卡拉OK,是写诗。唱歌跳舞,那是歌妓舞女的事,咱文人墨客,只管吟诗狎妓,娱乐至死!

此情此景,“无地起楼台”之说,魏野,你自己信吗?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3)

“无地起楼台”的典故甚至传到了北地辽国,辽人莫不景仰万分。朱熹著《宋名臣言录》中记载,寇准晚年被贬雷州时,一次北使到宋都汴京,看着一众执政大臣,问引路人:除了寇准,可还有“无地起楼台”之官?满朝官宦皆尴尬异常,无人应答。

辽狗,此尴尬非你所思,城会玩,你不懂的。

《宋史》和欧阳修的《归田录》皆言寇准“好剧饮”,“好”到什么程度呢?还是那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寇准不仅自己嗜酒,还喜欢和下属拼酒,经常把下属们灌得七荤八素上吐下泻,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有一次,把一名下属身体喝坏了,引发下属妻妾告官,把寇准惊出一身冷汗。还好那时没有八项规定,后来此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寇准对舞乐的痴迷,不啻于饮酒。百度一下“柘枝颠”,该词条的百度百科注明:“柘枝颠,……谓酷爱柘枝舞者。指宋寇准。”典出《梦溪笔谈·乐律一》:“寇莱公好柘枝舞,会客必舞柘枝,每舞必尽日,时谓之‘柘枝颠’。”

都已经爱舞成颠了。

柘枝舞为何对寇准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呢?简单说,就是艳舞。唐卢肇的《湖南观双柘枝舞赋》认为它是“郅至(今中亚江布尔,唐属安西大都督府)之舞”。“柘枝”一词,专家考证是波斯语的音译。它的演出,以鼓为伴,间有歌唱,舞者为女性,脚踏红锦靴,身着饰有银带的五色绣罗宽袍和典型的西极(极远的西方)窄袖罗衫。与舞姿轻盈、飘逸柔美的中原舞蹈不同,柘枝舞节奏劲爆,动作销魂,舞者秋波频送,气氛淫靡……怎么样?再配上金樽美酒,像不像夜场那种纸醉金迷、觥筹交错之间荷尔蒙迸发的氛围?薛能《柘枝词》中“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写的就是这种情形。这明明就是脱衣舞加“社会摇”啊,寇准同志,你这么潮的吗?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4)

这种舞蹈,色情意味很浓。白居易《柘枝妓》末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卢肇《湖南观双柘枝舞赋》末句“迨鼓绝而曲既终,倏云朝而雨暮”,不约而同地将这些性感诱人的舞伎与“阳台”、“云雨”联系起来。美国学者谢弗所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中,直言这种舞蹈暗示性的结合。寇准“会客必舞”,“舞必尽日”,《梦溪笔谈》中的两个“必”字,形象刻画出寇准的“颠”相。

当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夜夜笙歌、拥妓醉饮,对于当时的达官显贵,原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勤俭质朴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边穷奢极欲、放浪形骸,一边口口声声说着“岂可助长奢风”,终究不怎么地道。

连他的家人都看不下去了。

《笤溪渔隐诗话》后集记载:“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蒨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云……”寇准出镇北门后,常常是一边“金钟独酌”,一边听歌伎清唱,善歌者唱上几曲,就“赠之束锞”,偏偏歌者还不满意。他的侍妾蒨桃可气坏了,这败家爷们,太奢侈挥霍了!都把这些歌伎惯成什么样了!平时对我们怎么没这么大方?于是以诗进言曰:“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5)

这位蒨桃是个妙人儿。这首《呈寇公》不仅颇具新乐府之风,而且写出了白居易“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的情怀。

百度百科的“寇准”词条中记载了此事,并写道:“寇准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就坚决改了,从此以后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

怎么这么熟悉?这是小学语文课本的编者写的吧?

皆大欢喜有没有?政治正确有没有?

不过,寇准怎么想的你都能知道吗?你是寇准肚子里的蛔虫吗?还“默-默-想-道”,小编,你能不能要点X脸?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苕溪渔隐丛话》后续记载,寇准看了蒨桃的谏诗,淡淡一笑,提起笔来,潇潇洒洒写下《和蒨桃》:“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看看,打脸了吧?人家寇相公根本不买账!

寇准能歌善舞……不!善诗能文,因诗风近晚唐,因此和他的好基友魏野等人被称为“晚唐派”。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但最有名的,还数这句“且向樽前听艳歌”。

经典啊!后任宰相吕端曾说寇准“性刚自任”,这一句“且向樽前听艳歌”,真真体现得淋漓尽致:你一个小妾唧唧歪歪、唧唧歪歪什么?甭废话,老子高兴!你看看,不仅不痛改前非,弘扬弘扬主旋律、传播传播正能量,还继续推崇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倡导纸醉金迷的歪理邪说。

不过,倒也坦白。

话说寇准对这个蒨桃还是不错的。后来他贬官岭南,途经杭州之时,蒨桃重病在身、卧床不起,她对寇准说:“妾必不起,愿葬我于天竺山下。”蒨桃死后,寇准遵循她的遗愿,把她葬在了西子湖畔的天竺山下。清代诗人陈文述在《天竺吊蒨桃墓》诗中写道:“流传讽谏新诗在,寒女机窗感鬓鸦。”

寇准是对事不对人的。我对你很好,但不代表我认可你说的话。吃喝玩乐、狎妓尬舞,吾之所好也,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寇准你这么作 ,你妈……大家不知道吗?为什么百姓口碑、后世传说中,寇准同志总是那么两袖清风、那么高大上,和“性豪侈,喜剧饮”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啊?

这大概就是最早的信息不对称了。

关于其喜奢侈、好饮乐之事,《宋史》、《归田录》、《梦溪笔谈》、《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翰府名谈》等等,正史、杂谈均有记载,然而平头老百姓又有多少读史诵经的?

同朝为官者亦知之。同为宰相的夏竦就说过:“寇准豪奢”,四个字,一针见血。而嗤笑其好艳舞,给他起外号“柘枝颠”的,多半也是达官显贵。普通百姓不得其门而入,焉知其喜剧饮、燃炬烛,焉知其好艳舞、“柘枝颠”?

至于说“无地起楼台”还是“有地起楼台”,在反腐力度如此之大、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官员房产联网公示尚迟迟不能推行,更别说一千多年前了。

那么,寇准是个贪官吗?还真不是。

民间传说中,寇准出生草根。寇老西儿嘛,一身补丁、一葫芦陈醋,多接地气啊!那么,为何传说中他清正廉洁、一生正气,而史书上却穷奢极欲、自甘堕落?他究竟是草根英雄?还是官场蠹虫?这所有的一切,究竟孰真孰假?孰是孰非?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丑恶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敬请关注“weiyajiemi”公众号,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近……

咳咳!跑题了,跑题了。回到寇准的出生这一话题吧。

寇准是草根出生吗?非也。其祖辈曾居上谷(今山西太谷)昌平,后世徙居下邽。寇准曾祖父寇宾、祖父寇延良,都饶有学识,虽因逢唐末乱世均未出仕,但书香门第,非比等闲。寇准的父亲寇湘,善书画,能诗文,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应诏任魏王府记室参军,屡建功勋,后被追封为三国公、太师、尚书令。这是草根吗?人家是正宗的官二代嘛!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6)

寇准画像

不仅如此,寇准还是名正言顺的皇亲国戚。他和宋太祖赵匡胤是正宗的连襟。寇准的夫人宋娥,是宋太祖赵匤胤孝章皇后的幼妹,貌美贤淑,夫妻俩伉俪情深。寇准的老丈人宋偓,不仅是国丈,还是左卫上将军、忠武节度使。而宋偓之父为后晋汜水关使宋廷,母亲是后唐庄宗李存瑁的女儿义宁公主,宋偓之妻,也就是寇准的丈母娘,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由此可见,宋家在五代及北宋初期家世是多么的显赫。《宋史·宋偓传》中称其“近代贵盛,鲜有其比”。寇准强大的家族姻亲关系不仅可以支撑他在朝中不畏权贵,也让他的豪奢生活有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此外,北宋提倡高薪养廉,北宋大臣的俸禄大概是历代王朝中最高的了。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官员俸禄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大类。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虽然只有三百千(即三百贯),但正俸之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马匹刍粟、添支、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等,连随从的衣粮,均由政府埋单,数量相当可观。折成现金,约每月120万贯之巨,是最低级官僚县丞的20倍,古今罕有。古人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腰缠120万贯,基本上可以坐专机去了。所以说,人家寇准同志基本上消费的是自己的工资,也叫合法收入,并非贪墨所得。从这个角度上看,他的骄奢淫逸只是祸害自己,并不祸害他人。

一句话,哥不是贪,哥只是不缺钱。

话说回来,如此豪侈,影响终是不好滴。同朝为官者知之甚众,怎么就没有官员举报、没有御史弹劾呢?御史台作为古代的纪检监察部门,不是很牛逼吗?就算不处分、不通报,最少也要来个诫勉谈话吧?

事实正相反,理由很简单。

一则寇准深得老大,也就是太宗的喜爱。太宗曾言“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评价多高啊,关系多铁啊!因为这么点小事去得罪寇相公,那不是自讨无趣吗?就算寇准后来失势遭贬,他的政治对手——著名的佞臣丁渭,也只是攻击他的政治立场,至于私德什么的,提也不提。为何?大家半斤八两,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二则寇准劳苦功高,可谓彪炳青史。其主导的“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国与中原王朝近百年的战争,开始了宋辽之间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杨家将没做到的,寇准做到了!相比之下,吃喝狎妓、艳歌尬舞什么的,还算事儿么?司马光《训俭示康》中云:“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看看,虽然都把寇准当做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了,但终究还是不得不承认他功业大。

而百姓眼中,寇准同样居功甚伟。与辽国斗,订下“澶渊之盟”带来了和平,使百姓安居乐业;与奸臣斗,一生大起大落,最后贬官雷州,郁郁不得志而终。这样的命运,基本上就是忠臣的标配啊。

这样的人设下,百姓将寇准当做“寇青天”,也就不足为奇了。

北宋名相寇准的岁月(且向樽前听艳歌)(7)

天圣元年(1023年),63岁的寇准病逝于雷州任所。灵车北上,沿途官民设祭哭拜,在路旁遍插竹枝,其上悬纸钱等祭品。一个多月后,这些竹枝边竟生出嫩笋,人们都说这是寇准的高风亮节感天动地,因其曾爵封“莱国公”,遂称之为“莱公竹”。虽是传说,却说明百姓对寇准的深情厚爱。百姓心中,这是一位大清官、大忠臣啊!

既是忠臣,就该清贫。千百年来,人们总是理想化地把忠诚清廉与贫困简朴联系在一起,总是期望官员们个个都是人民公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而“寇青天”居然“性豪侈,喜剧饮”,甚至于听艳歌、好艳舞,那该让人们多不爽、多不好接受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事,我们选择,没看见!

于是乎,寇准的宴席撤了、歌舞停了、烛火熄了,穿上补丁衣,系上醋葫芦去喝“圈茶”了,人们也就舒坦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