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

趣话文史,共读好书,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春深读书。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1)

导语:

说到“登徒子”,咱们眼前便出现一副色眯眯的流氓嘴脸,这是古人对举止轻浮的好色之徒的称呼,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沿用至今,妥妥的骂人话。

而“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则是遵守礼仪道德的典范,被孔子称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这两位各有“标签”的古人是否真有其人,又是否真的如人们所传呢?

“好色之徒”登徒子——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好男人典范

“登徒子”这个人物,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宋玉的辞赋作品《登徒子好色赋》。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无从考证,在这篇让他遗臭万年的文章里,他和宋玉是这样结下“梁子”的:登徒子和宋玉皆为楚襄王的近臣。某一天,登徒子对楚襄王说宋玉的坏话,说他“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长得英俊,爱说别人坏话,还十分好色。这样的小人,可万万不能待在楚王您身边啊!

能言善辩的宋玉受此诬告,立马针锋相对、洋洋洒洒做了这篇著名的赋,赋中说自己并不好色,因为有位清丽无比的“东家子”爱慕自己,自己却不动心。

这个“东家子”美丽到什么程度呢?宋玉说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如此美女,倾国倾城好颜色,坚持天天趴在墙上偷看宋玉达三年之久,宋玉还是没有答应和她交往。可见宋玉并不好色。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2)

而那位登徒子呢?家里的妻子相貌丑陋不堪,“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如此丑女,登徒子却娶了她,可见好色的人是登徒子而不是我宋玉啊!

文章里还有一位章华大夫,遇到美女心悦而追之:“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遭到拒绝后,谨守礼仪而不逾矩,以此来反衬登徒子的“好色”。

据后世论证,宋玉这篇《登徒子好色赋》作于战国时期的楚襄王后期,楚国衰败,襄王好色淫逸。宋玉这篇文章假借登徒子和章华大夫,表明自己对奸佞小人的痛恨,对于男女关系“发乎情止乎礼”的正确态度,暗含规劝楚襄王的意思。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3)

可是,不管这篇《登徒子好色赋》如何文采斐然、微言大义,登徒子可是被冤枉得彻彻底底啊!

家有丑妻,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再加上一瘸一拐、身有恶疾,别说在古代,放在现代也够憋屈的,而娶了这样一位妻子却专一长情、不离不弃,不是一位绝世好男人吗?从哪里看出好色了?

《登徒子好色赋》一经问世,“登徒子”便成为好色之徒的代称,人人骂之而后快。好在“登徒子”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一个角色,如果真有其人,岂不被活活冤死。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4)

“坐怀不乱”柳下惠——被孔子称赞的贤德圣人

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登徒子”不同,柳下惠历史上真有其人,姓展名获,生在战国时期的鲁国,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孔子称为“被遗落的贤人”。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

柳下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名声呢?与他正直的品性有关。他曾任鲁国士师,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当时鲁国衰败、奸臣当道,柳下惠生性耿直、为官公正,从不会谗言媚上,因而遭到排挤,虽然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还接连三次受到黜免。

孔子也为他鸣不平,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记载:“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5)

仕途上的不顺利并没有让柳下惠屈从权贵、改变自己,也没有失落沮丧、一蹶不振。《论语·微子》中写道,柳下惠专心做学问,后来名满天下,被各个诸侯国争相聘用,但他却一一拒绝,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很清楚自己在鲁国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朝堂之事天下皆同,如果自己一直刚正不阿,到了哪里都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国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故乡舍近求远呢?如此正直高尚,不愧被孟子尊为“和圣”。

柳下惠正直高洁的气节并不为后人所熟知,反而是“坐怀不乱”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所著的《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相传在一个寒冷的雨夜,,柳下惠外出办事,夜宿于城门,遇到一个衣衫单薄、无家可归的可怜女子。柳下惠担心女子冻死,就让她坐在自己怀里,脱下衣服为她御寒,两人同坐一夜,并没发生违背礼教的行为。于是柳下惠正人君子的名声传遍全国,世人皆知。

柳下惠思想精髓(好色之徒登徒子)(6)

这个故事还有一种不同的版本,是说有一次柳下惠外出访友时,突然下了好大的雨,他就到路旁的古庙里避雨。谁知道刚走进古庙,就看到一位妙龄女子坐在庙里,正在拧干自己湿透的衣衫。柳下惠为了避嫌,连忙出去坐在古槐树下,把古庙让给女子避雨。由于“槐树”的“槐”与“怀抱”的“怀”同音,渐渐讹传成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了。

我觉得这个版本更加可信,因为在那个重视礼教的时代,柳下惠如果在夜里与一个单身女子独处一室,说出去势必会影响女子名声,甚至会为女子遭来横祸。以柳下惠的品性,他即使做了好事也不会这么大肆传扬,故事中的女子更不会说出去,“坐怀不乱”的故事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

事实上,春秋时期,并没有哪一部古籍正史言之凿凿地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事迹,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罢了。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古人颇具质疑精神,但并没有人怀疑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真伪,不知是不是因为柳下惠素有贤名,是世人学习的榜样、儒家称颂的道德典范,所以人们宁愿相信这是事实,让柳下惠这个形象更加神圣、高大。

结语:

“好色之徒”登徒子其实并不好色,反而是天下少有的好男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也并没有正史加以印证。心理学有个词语叫“贴标签”,登徒子的好色之名和柳下惠的“坐怀不乱”,也算是古人贴标签的一种行为吧!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哦!


END.

共读好书,趣话文史,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春深读书,记得点赞转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