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天都有什么新电影要上映 又一部好片上映四天跑了
这个国庆档电影的关键词是什么?
小编以为是“撤档”。
前有《心理罪》(邓超版)无声无息地消失,中是《芳华》临上映前紧急下线,具体原因不明。
前两天,一部上映了的电影,也从国庆档“呼啸而过”。
片名起得像预言——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片方8日上午发出声明,是这么解释的:
因市场原因导致票房失利……现决定紧急撤片,待准备充分后择机再映。
它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中国东北,年代极为特殊。
它的原著小说,被称为青春版《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
更由于其对历史环境的极端刻画,曾多年成为大陆的“绝版禁书”。
看此片时,我也一度想到被扼杀的《芳华》。
废话少说——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
以下简称《呼啸青春》
我们知道,东三省有一个外号叫:东砍省。
青春,砍省,荷尔蒙。
这三个词,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一个情境——
打架。
我是以下内容含剧透的分割线
电影开场一幕,正是主人公杨北冰(卜冠今 饰),带着一帮女同学打群架。
这里,我想先说明一点:在我们东北,女性的确是普遍比男人还要狂放的。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不屑地问:切,这不就是青春片惯用的套路吗?
没错。
打架,《致青春》有,《同桌的你》有,《万物生长》有。
但那些影片里的打架,大多起因缘由都很浅薄。为了引起观众廉价的回忆,生硬插入一通乱打的情节。
换句话说:它们只是为了卖弄“打架”这个噱头,却并不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打。
因此,他们用力越猛,我们就越觉得空洞。
《万物生长》
《呼啸青春》摸到了青春躁动的一些实质。
杨北冰父母离异,又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她的父亲是理科生,是中国男性常见典型的“爱无能”。
在学校,由于自身的家庭环境(离异,父亲蹲过监狱),她屡遭同学欺凌。
久而久之,打架与狂放的性格,就成为她掩饰自己内心脆弱,防御他人的潜意识盾牌。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杨北冰对她的爸爸说——
我不回家,我在外面打架
是因为我不想回到家后,一个人孤独地
想我妈
这段台词原本没什么特别,但卜冠今的表现,让我看到新生代演员的希望。
她先怒吼出前面的句子,随后语调霎时转变成一种诡异的呢喃。
“想我妈”。
这三个字,如果不借助字幕,我们很难听清楚。
这是悲伤至深,导致话噎在嗓子里,却无论如何也要说出的一种感觉。极难“演”好。
虽然找不到合适的图,但我敢说——
《驴得水》之后,卜冠今的演技得到升华。她用渗透到灵魂的变化,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戏剧。
《驴得水》中,卜冠今饰演孙佳
我们看以往的青春片,很多设定常常缺乏核心推动力。
打架,缺乏;爱情,也缺乏。
还是以刚刚的三部影片举例——
《致青春》郑微爱陈孝正的酷冷端正;《同桌的你》林一爱周小栀的清纯萌动;《万物生长》秋水爱柳青的妩媚风情。
借用某名人名言:这只是皮肤与荷尔蒙层面的喜欢,缺乏深度的情感依托。
《呼啸青春》不同。
杨北冰是个自由狂放的女生。而说是自由狂放,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盲目的无所适从。
对于未来,她没有规划;对于父亲和喜欢的男生,她不敢说“我爱你”。
她就像一个野生动物,混社会,打群架,浑噩度日。
于一(刘畅 饰),让她看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这是一个从气质上,与东北社会格格不入的男生。
他学英语,不喜打架,性格文弱,对未来抱持坚定的目标。
香港,扬帆,周游世界……
当杨北冰在社会上瞎混时,他潜心埋头读书,表面上生活枯燥,被枷锁限制。
但尼采说过:自由的保证,是良心与尊严,是能用坚强的精神意志,掌控自己的人生。
盲目的杨北冰,在于一身上看到对未来的希望及真正的自由。于是她奋力读书,追逐自己憧憬的他(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即使放在青春期也依然正能量的,一种能使自我升华的深度情感依托。
如许多青春片一样,《呼啸青春》讲述了一段多角恋情。
杨北冰爱于一,于一爱紫薇(李梦 饰)。
而经过交往与了解后,杨北冰也爱上了紫薇。
这是两个纯真少年,发源于内心的爱意,与性别无关,与性亦无关。
因在紫薇身上,有他们未曾见过的特质。
紫薇拥有撩人的歌声,拥有在他们那个年纪里,本不该存在的成熟魅力。
她是一个真正的成年女人。
聪明、圆滑、拎得清。
跟杨北冰和于一在一起时,她能瞬间洞悉两人的小心思,并对杨北冰说:放心,我不是你的情敌。
后来,当一切无可挽回,当她注定要与两位挚友,走上截然不同的路途时,她说——
珍惜对方
忘了我
S.H.E在歌曲《不想长大》中,如此唱道——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
长大后我就会失去他
歌词里的“他”,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说一种纯真美好的向往。
然而,人在走向“成熟”的路途上,这种向往总会与你渐行渐远。
如果没经历过拔苗般的残酷童年,谁会想要急着长大呢?
紫薇与众不同的特质,是一种伴随着悲伤与颓废的美,来源于她那极端痛苦的过往。
她被别人强暴过。
加菲猫说过:如果你不能战胜让自己恐惧的东西,你就有可能会成为它们。
打个比方:你害怕自己被批斗,于是你就跑去揭发别人。
紫薇被强暴的经历,使她对暴力产生恐惧,也使她在潜意识里认为:暴力最强大,足以解决一切。
于是,她成为一个崇尚暴力的人。
因此,她爱上了雷管(黄觉 饰)。
雷管,是这场多角恋情的终结者。
他出手狠辣,遇事惯以用暴力解决,是那个年代中国东北的黑社会缩影。
与此同时,他还象征成人世界。
由于沾亲带故,再加上有救命之恩,杨北冰十八岁(成人礼)时,雷管对她说——
这是我干妹妹
以后都给我罩着她
杨北冰信了。
她以为自己有多重要。
她并不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冷酷,很多时候是占据大部分情感元素的。
得知紫薇与雷管相好,杨北冰和于一之所以大怒,是因为自己内心纯真美好的部分,正在被某种现实的黑暗力量吞噬。
他们去酒吧闹,却被雷管关禁闭。
然后,雷管掏出一摞钱。
他们没有接过钱,选择潇洒走去。
这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第一次拒绝。
《呼啸青春》的很多桥段看似套路,其实质却与我们以往的青春片不可概论。
没错,我又要举例了,还是那三部。
《致青春》结局,郑微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白领,陈孝正选择背弃良心与尊严,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同桌的你》结局,林一在美国浑浑噩噩,周小栀没有考上哈佛,最终选择做一个平庸的人妇。
《万物生长》结局,秋水放弃了作家梦,也没有成为一名医生,而是沦为被削平头的营销书商。他和他的同学们,无例外地都成了社会上的庸碌之辈。
让您老失望了
《万物生长》
“青春过后,我终于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在这些所谓青春片的结局里,总是出现此类的无病呻吟,及向现实低头、随波逐流的软弱无力。
换句话说:它们表达的,是青春的遗失。
而《呼啸青春》表达的,是青春的坚守。
影片最为冰冷刺骨的一幕,是紫薇被雷管的仇人害死后,在紫薇的葬礼上,雷管送来一摞钱。
紫薇的父母,在尸体面前,接过了钱。
我想起《后会无期》的一段台词: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目睹这一幕后,杨北冰和于一,这两个小孩子,顿时无比愤慨。
如果成人世界是这样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长大呢?
最后的一场恶战里,他们明知自己很难取胜,却偏要如小孩子般奋不顾身,冲向雷管的领地。
这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的第二次拒绝。
在现实的迎头痛击下,他们被打得头破血流。
可他们,却仍要选择坚守,坚守那份纯真和坦率。
在紫薇离开之前,她曾对他们说过——
将来
不管我们在哪
不管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都应该骄傲地活着
杨北冰和于一,全都做到了。
多年以后,杨北冰在香港定居,成为一个优质白领。
然而,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职场生涯,她仍然敢于选择辞职,敢于对这俗世喊道: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于一虽然没和杨北冰在一起,但也没成为自己鄙夷的冷漠与庸碌之辈。
他真的扬帆起航,开始周游世界。
你看,他们虽然长大了,却因为没有选择妥协低头,而依然散发洋溢着青春的光芒。
最后,在送给杨北冰的信中,于一写道:
我最喜欢的
还是少年时光
这句话,让我又想起一首S.H.E的歌。
那我们就用这首歌来收尾吧,《你曾是少年》。
习惯说谎,就是变成熟了吗?
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去爱别人吗?
难道我们是为了这样,才来到这世上?
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
相信爱会永恒,相信每个陌生人
相信你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
你曾是个朴素的少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