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说的真理(真理在变化中成为自身)
《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作者:周濂
在哲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叫作:“一个人在25岁以前不是自由主义者,那他就是没有良心的,一个人过了25岁之后不是保守主义者,那他就是没有脑子的。”
对于这句话,我们本节要讲的哲学家黑格尔,他的一生几乎就是对这句话的实践,前半生他崇尚自由,对卢梭的思想如痴如醉,他和朋友谢林激烈的讨论法国大革命,讨论德国的未来,但是中年之后的黑格尔的观点却转向另一个方向,当时他已经成为柏林大学的哲学系教授,而他发表的言论也更支持保守传统,而非自由和革命。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黑格尔的哲学世界。
存在即合理吗
黑格尔有句名言,叫:“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被很多人反对,认为这是把现存的一切合理化,是在哲学上为专制和特权制度辩护,但这句话的原意真是如此吗?黑格尔真的这么糊涂吗?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黑格尔的原话是:“凡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现实和存在有什么区别,黑格尔曾解释过,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坏东西,它们只是偶然的存在,并不配拥有现实的美名,现实的东西是那些必然的东西,必然的东西归根结底会表明自己是合理的。
那么,什么是必然的东西呢?就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存在,黑格尔认为,漫长的人类历史不过是自由观念的发展和展开的过程,亲眼见证过法国大革命失败和幻灭的黑格尔意识到,绝对自由具有否定一切的狂热,它不但会破坏一切宗教和政治秩序,也会铲除一切支持秩序的人和组织,而这种破坏和铲除正是自由的反面,所以绝对自由就是对自由的否定。
因此,中年之后的黑格尔从对自由的拥护者,成为了保守的辩护人,他认为只破不立没有意义,自由必须与一定的法律、秩序特别是国家相结合的时候,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实现,所以黑格尔既不是自由主义,也不是保守主义,他是希望实现两者的合题。这就是著名的“正反合”。
谁在抽象地思维
黑格尔曾有一篇文章流传甚广,叫作《谁在抽象地思维》。在这篇文章里,他反对抽象思维,但是这种观点让人乍听之下不可理解,简直有些贼喊捉贼的意思。因为黑格尔的抽象和晦涩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独孤求败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反对抽象呢?
事实上,黑格尔这里所反对的“抽象”其实是一种标签化的思考方式,他认为没有教养的人最喜欢抽象地思维,而有教养的人却思考的更具体。举个例来说,一个凶手被押往刑场,在普通人眼里,他只是个凶手,而有些太太小姐也许会说,他还是个强壮、俏皮,逗趣的男子,而牧师听了这些话,可能会补上一句评论:“看看,这就是上流社会道德败坏的表现!”
那么,试问,在这三种人里,谁在抽象地思维?黑格尔认为,普通人和牧师在抽象地思维,因为他们仅仅用“凶手”这个标签来理解这个人,如果在凶手身上,除了凶手这个抽象概念以外,看不到任何别的东西,并且拿这个简单的品质抹杀了他身上所有其它人的特质,这就叫作抽象的思维。
也就是说,仅仅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静态而片面地去总结概括一个人或一件事,这恰恰是没有教养的表现,是黑格尔所反对的抽象思维。因此,黑格尔才会不无讽刺地说道:“黑夜中所有牛都是黑色的。”
真理在变化中成为自身
从黑格尔反对抽象思维,我们可以看出他哲学的一个基本立场,他反对绝对的、片面的、静止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他主张辩证的、整体的、发展的看问题的方式,要从“抽象的普遍性”发展到“具体的普遍性”。
黑格尔曾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他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同时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
换句话说,真理若要发展,恰恰需要经历一种决定性的否定,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克服,精神才能够得以成长,每一个阶段都是完整的一部分,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在变化,不断在否定之前的东西,最终成长为黑格尔所说的“真正的知识”或者说“绝对知识”,它的内部就蕴含着否定与矛盾,通过否定之否定,不断地展开和发展自己。
为承认而斗争
我们都有自我意识,然而你是如何确定你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呢?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有在另一个自我意识中才能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和别人的自我意识对峙,人们才能形成自我意识,才能发展自我意识。但黑格尔认为当两个自我意识对峙的时候,最初的冲动是要打倒对方,消灭对方和摧毁对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起自身的独立性。
这种斗争的结果很可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有的自我意识因为勇敢而取得胜利,有的自我意识因为恐惧败下阵来,选择俯首称臣。于是那些勇敢的成为了主人,那些胆小的成为了奴隶,主奴关系就这样形成了。
然而,来自奴隶的承认并不会让主人满足,我们希望得到那些与我们地位平等甚至更优秀之人的承认,所以主奴关系是不稳定的承认关系,主人拥有承认却不满意,奴隶缺乏承认,于是会渴望得到承认而斗争,这种不对等构成了基本的“社会矛盾”,而矛盾就必然会推动主奴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演变。
那么,从这个角度,自我意思形成、发展与对峙,可以看作是历史滚滚向前的动力之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