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书孙权劝学(七下孙权劝学)

【这套资料,根据部编最新初中段语文教材,结合近二年各地中考试题,整理编写的古诗文资料。便于同学自学复习】

吕蒙孙权劝学

七下语文书孙权劝学(七下孙权劝学)(1)

孙权劝学吕蒙后,吕蒙戎马倥偬也也常常手不释卷,成为一个有勇有谋的杰出将领,令鲁肃刮目相待。

【文学常识】①《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②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内容提要】

文章先写“孙权劝学”。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原因);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接着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指出了(但当涉猎)学习的方法和“见往事耳”的学习目的,而且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了学习的作用(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再写“与蒙论议”。这部分着重二人风趣问答,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本文详写孙权“劝学”,意在突出孙权“善劝”;详写二人问答,意在突出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吕蒙学习的过程和“与蒙论议”忽略不写。

本文以“学”为线索,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原文】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语】初(当初),权谓(告诉,或对……说)吕蒙曰:“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或朋友、夫妇间的爱称)今(现在)当涂(当道、当权)掌(掌管)事(事务),不可不学!”蒙辞(推托)以(用)军中多务(事务)。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 )欲卿治(研究)经(指儒家经典)为(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管)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历史)耳(表阻止的语气词,罢了)。 卿言多务,孰(谁)若(比得上)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好处)。”蒙乃(于是)始就(从事)学。及(到,等到)鲁肃过(经过)寻阳,与蒙论议(讨论),大(十分)惊(惊奇)曰:“卿今者(如今,现在)才(才干)略(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欠)!”蒙曰:“士(有抱负的人)别三日,即(就)更(另外)刮(擦拭)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长兄,对朋友辈的敬称)何见(知晓)事(事情)之(这么)晚乎(表感叹的语气词,啊)!”肃遂(于是)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博士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抱负的人来说,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主要问题】

1.文学常识

①《孙权劝学》节选自 ,是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 (人名),主持编撰的一部这是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共1362年的史事。

②“经”具体是指《 》《 》《 》《 》《 》等书。

2.启示:读书学习对人成长成才都很重要;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两个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欠。

②刮目相待,意思是别人已有了明显的进步,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

4. 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①孙权——循循善诱、关心下属、严格要求、勤奋好学 ②吕蒙——虚心听劝、知错能改、学有所成、勤奋好学

③鲁肃——敬才爱才、真诚待友

5.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主要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具体分析略)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中考链接】

【语段一】【甲】《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若孤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1.(1)谁 (2)知晓事情 (3)不久 (4)粗略阅读

2.(1)略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乙文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写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读书,也不帮他回信。傅永便发奋读书, 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北魏孝文帝)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语段二】【甲】《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 (4)欲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答案】1.(1)粗略阅读(2)研究儒家经典(3)幼时丧父,(4)读书。

2.(1)略(2)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乙文译文】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语段三】【甲】孙权劝学(略)

【乙】余近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①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军务倥偬( )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5.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2 分)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2.①研究 ②因为 13.D

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15.结友 有恒(勤朴)

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乙文译文】我最近军务事情纷繁紧迫,吃睡不安。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心又是勤劳朴实的根源。我虽然在军队中,还天天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红笔圈批,每天必定了结这些功课为自己定下的好习惯。偶然遇到事情繁忙,虽然第二天补充书写补看,也不高兴,所以一定要忙里偷闲而为之。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下策,所以一定要早起些,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决不肯今天耽搁,对有第二天可以朴实;也不肯把明天有事,今天准备。这样的几年,不曾间断,也没有任何痛苦。

【语段四】

【甲】(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1)鲁肃过寻阳( ) (2)未青之技 ( )

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

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案】12(1)等到 (2)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13. D.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乙文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语段五】【甲】(选自《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及.鲁肃过寻阳 (3) 即更.刮目相待 (4) 有人从.学者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答案】7.(1)推辞 (2)等到 (3)重新 (4)跟随,跟从

8(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9.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乙文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一定要先读百遍。”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冬天没农活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