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沃野奏响秋收序曲(沃野万顷绘新篇)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今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等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良田沃野奏响秋收序曲?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良田沃野奏响秋收序曲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具有“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今年以来,安顺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现代化推进大会等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统计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66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排位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5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排位全省第五。
加快构建山地农业产业体系
平坝区十里五万亩蔬菜产业园核心区在5千亩连片青庄坝区,去年2月以来,这里经过土地平整化建设,水利管网铺设全覆盖,纵横的机耕道实现串联,为20余种蔬菜等农作物实现规模化发展、机械化耕种、科学化灌溉、快捷化运输奠定了基础。如今,这里一片片蔬菜在宽广的土地上绘就出丰收的巨幅油画。
十里五万亩蔬菜产业园只是我市奋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工作,将其纳入市委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统筹安排,提出了“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明确了“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数智化、全球化、融合化”的发展定位,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1 10”配套工作方案,成立市推进农业现代化专项组,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奋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加快构建山地农业产业体系,特色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及4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牛、紫云红芯薯“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夏粮及秋粮均获得丰收,面积、总产实现“双增”。
同时,我市不断夯实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今年1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0.19万亩、新增耕地4.35万亩。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创新选育出水稻、玉米、大豆等10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认)定。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全市农膜回收率73.29%,完成秸秆综合利用55.9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1%……
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如何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雁,安顺市把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在镇宁自治县牛来香公司,记者跟随工人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进入加工厂车间。一阵阵轰鸣声传来,解冻、煮肉、凉肉、炒制、摊盘、烘烤、分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各自忙碌,经过10余道流程,历经10余小时,五香牛肉等产品新鲜出炉。
牛来香是一家集商品牛的屠宰、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产品从普通生产车间走进了航天“空间站”。公司已建立15万亩绿色食品优质牛养殖基地,拥有日屠宰活牛300头的屠宰线、国内一流技术水平的全封闭牛肉干生产线、真空软包装生产线各一条及400吨冷库一座。
据了解,该公司有真空软包装五香牛肉、牛筋、牛肚、农家鸡、鸽子、鸭肫和最新研发的预制菜等系列产品,年产量可达4000吨。
从2003年开始,“牛来香”公司就实施了扶贫养牛项目,农民按市场价每卖给公司一头牛,补贴农民100元,引导农民重视发展商品牛养殖,带动周围村寨农户稳定就业,并累计收购当地生姜、辣椒、花椒等辅料覆盖10000余户。
牛来香公司只是我市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带领百姓共同富裕的一个例子。
黔中大地,一大批农业现代化产业的运行,成为安顺后发赶超的新“引擎”。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9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84家,已建立“村社合一”合作社982个。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5%,在全省各市(州)名列第二。全市建成679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4393个网络店铺,农特产品电商及物流配送体系基本成型。
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
近年来,安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盘活“沉睡”的土地。
如何盘活“沉睡”的土地?塘约村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带动。
作为贵州农村脱贫攻坚的“样板村”,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三套马车”并驾齐驱,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发展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塘约村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4000元提高到2021年的682万元,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提高到23162元(2020年数据),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蜕变,为农村脱贫打造出了“塘约经验”。
“十四五”乡村振兴谋新篇,塘约村村干部们表示:“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好好干,定能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让塘约更美、农民更富。”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三权”促“三变”农村改革顺利推进,成功探索了“塘约经验”“大坝模式”,有效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得到了中央、省的高度肯定,成为了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改革的样板之一。“塘约经验”在全市1053个行政村(涉农街道)有力推广,“兵支书”经验遍地开花,百姓实实在在增收,一步步迈向幸福美好新生活。(本报记者 陈婷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