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时期的第一清官(原来北宋名臣与香港歌王同属番禺化龙一脉)
你们知道香港著名歌星许志安和香港歌王许冠杰其四兄弟是谁的后人吗?快猜猜!
许志安
可能化龙镇潭山村的街坊会比较熟悉,想知道吗?跟我来,今天小番就带大家去许氏大宗祠看看。
“许志安、许冠杰这些香港明星,都是我们许氏的族人。”潭山村第27代传人许钜泉这样向记者介绍。在潭山村,有一间远近闻名的祠堂叫做“许氏大宗祠”。据了解,许氏大宗祠是北宋名臣许彦先之孙许青所建,如今已历经数百年。2011年,祠堂被番禺区评为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祠堂内墙壁上记录着许氏祖先的光辉历史。宗祠前进门上悬木匾“许氏大宗祠”,门后悬木匾“五凤世家”。
历史 潭山许氏一族枝繁叶茂
据了解,潭山村含乌石岗,古名寿山堡,村内有一小山岗形似寿星公,故名寿山堡。又因村前有深潭,村后有花山,故名潭山。潭山许氏始于福建莆田县,始祖宋代光禄大夫许彦先卜居潭山,后因官事迁住始兴县,其孙许青为潭山开村之祖。自许青来到潭山村务本里,距今已900多年历史,流传近三十代。许氏枝繁叶茂,其分支到其他乡村的许氏也都枝繁叶茂,旅居海内外及港澳族人6000多人,是番禺区最大的一个许氏村落。香港著名歌星许志安和香港歌王许冠杰其四兄弟都是潭山许氏后人。
潭山许氏大宗祠在原广荫堂的基础上重建而成,始建于元朝至治元年,历经680多年沧桑。现在的许氏大宗祠金碧辉煌,精雕细琢。宗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面宽16.27米,纵深57米,总面积93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前面广场有历代先祖功名旗杆甲石10座,前进门上悬木匾“许氏大宗祠”,门后悬木匾“五凤世家”,梁架悬十多块先祖功名牌匾,祠内有抱柱对联四副,其中有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撰写的对联。
建筑 因屡次装修,建筑原料各异
据了解,许氏第三代传人生两子,次子清卿(山吓房),后人居山吓坊。长子复卿生两子,大子充中为(红石房),后人居东街、西街、天南、亨美坊。次子成恭为(白石房),后人居天字、地字、玄字、黄字坊,后人皆出于这三房,共九坊。
山吓房只是一间较小的宗祠,红石房建宗祠广荫堂,因全部基础都是褐红色的石头,所以又叫红石祠。“其实我们宗祠内建筑材料是很杂乱的,因为每一朝、每一代的许氏传人都会对宗祠进行修补和装潢,每一代用的材料都不一样。”许钜泉表示,红石祠内一条顶梁柱的基底就由不同的石头所砌。
除了大厅多用红石之外,宗祠滋大堂的基础多是用白色的石头,所以又叫白石祠。据了解,滋大堂解放后被用作村办小学。后因连续暴雨,祠堂后座整座倒塌。因此,村里人将整间祠堂拆除,随后又扩充一些地盘,建立了新的小学。改革开放后,由港澳同胞捐资,拆除部分校舍,建设更高规格的小学。
红石祠原用于生产队堆放稻谷,分田包产到户后闲置。虽经多次重修,但终因年久而破旧不堪。2011年,在族中有识之士的发动倡议下,许氏宗亲积极响应,筹得200多万元重修资金,重建并更名为许氏大宗祠。
人物 许氏始祖为北宋名臣许彦先
据了解,许彦先从小就苦攻诗书、经史,勤练书法,精通诗文,在青年时就负有盛名。宋仁宗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一说是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许彦先进京参加会式,得中进士。“有资料记载,许彦先的三伯父许致是许彦先同科进士。由此推算,许彦先中进士时还很年轻。当年许家在同期共有5人一起考取了进士,所以就有了‘五凤齐鸣’的说法。”许钜泉带着记者来到祠堂正门,指着正门上雕刻的5只凤凰向记者介绍道。
许彦先在为官生涯中,曾任广东西路提刑官狱使,为官正直,执法公正,最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除此之外,许彦先在文学、书法、诗词方面也卓有成就。在北宋的文学革新中,他与王安石、苏轼、李之纯等人一样,为北宋的文学革新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当时文坛的杰出人物。
许钜泉介绍,早在出任广南东路茶盐转运使时,许彦先就发现番禺化龙潭山村前濒湖水(白沙湖),后枕花山(花山岗),是个风景优美风水极佳之所。于是,许彦先在卸任后便到番禺化龙潭山村居住。数年后,许彦先的孙子许青留在番禺,而许彦先与儿子许安修又重回始兴许家塘,落叶归根。
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