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心理学理论(性心理学人们到底是)

人们到底是因爱而性,还是因性而爱?

这边是进行精神恋爱的情侣没有性接触也能爱得死去活来,那边是电影里深情演绎的男女因滚床单而发展出深刻爱恋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会心生疑问:人们到底是因为相爱才会想要有性,还是因为有了性才会想要去爱呢?

爱的心理学理论(性心理学人们到底是)(1)

有这样一句话:“爱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爱情而变得神圣。”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爱情和性的关系。

一对相爱的男女会自然地渴望与对方的身体深深融合(几乎所有精神恋爱的伴侣都是因为不具备发生性关系的现实条件,而非刻意保持所谓爱的纯洁性)。在毫无遮拦的私密空间里,将自己完全裸露在对方面前,意味着要与爱人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忘我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自己被爱人完全接纳,而自己也选择无条件信任对方,这是一种深刻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情感性的,更是肉体性的,能够让双方更进一步地确认爱与被爱的感觉。

爱的心理学理论(性心理学人们到底是)(2)

在一对相爱的男女那里,性的互动将加深他们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更会为他们的关系带来更多的稳定感和确信感。

也有些时候,人们会一时对某个异性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在彼此毫无交集的情况下就对对方产生难以抑制的渴望。电影《苦月亮》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公共汽车上偶遇,产生了不可抑制的对彼此的渴望,继而由性而爱,开始了一段充满纠葛的感情故事。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乏因性而爱的例子,比如有人爱上“一夜情”的对象,先是把“一夜情”变成“多夜情”,然后两个人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但现实是,这种由性关系开始的感情往往不容易善终。《苦月亮》后来的剧情发展是男主人公很快就对女主人公的身体失去兴趣,两个人开始了对彼此的虐待和折磨,并最终以悲剧收场。因为由性吸引而开始的感情,往往激情的成分更多一些。如果两个人建立爱情关系后,不注意培养感情(尤其是信任感和亲密感),那么一段时间(通常是三个月至半年)之后,因性吸引而燃起的激情将很快由于新鲜感的消失而淡化,一段爱情佳话就会沦为香艳的风月故事。

爱的心理学理论(性心理学人们到底是)(3)

所以,社会学家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也发现:因爱而性的爱情会更容易稳定和长久;在爱情基础上发展出的性关系,将会加深彼此的爱意,并使关系更稳固。而那些因性而爱的感情则更多地建立在激情的基础上,如果要发展成长久的爱情,就需要在关系开始后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亲密感的培养,否则关系就容易夭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