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最近的电影有哪些(在念念上映的这天)

【导语】

4月19日,导演张艾嘉新作,由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和李心洁共同主演的电影《念念》宣布,将内地上映日期调整至今日(4月30日)。

张艾嘉最近的电影有哪些(在念念上映的这天)(1)

张艾嘉希望为更多观众带去被她“拥抱”的感觉。

“但愿大家看完《念念》,会有被拥抱过一样的温暖感觉,并从中获得安静和力量。”

张艾嘉最近的电影有哪些(在念念上映的这天)(2)

“这部电影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可以尝试的一点挑战。”张艾嘉说。说这句话时,她仪态端庄地坐在记者面前,背后放着导演新作《念念》的海报,眼神中带有母性的温暖与慈爱。可是她的牛仔裤有个巨大的破洞,大到暴露出大半个膝盖,也暴露出早年的“嬉皮”情结。她笑着说,“我年轻时就喜欢这么穿。”这位华语影坛著名的“才女”,曾经的叛逆文艺女青年,今年61岁了,比好朋友林青霞还长一岁。某次采访中途,她戴上了老花镜。

她所说的“挑战”,是《念念》这部电影的风格。这部4月17日公映的影片同时成为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和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影片,她自己也是本届香港电影节的“焦点影人”。整个华语影坛给了她足够的荣誉。而《念念》却没有完整的起承转合,甚至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影片中,三个年轻的男女主人公,跟自己最亲的人之间都有解不开的心结。张艾嘉在影片里一反常态,让故事退隐至后景,营造出散文诗的氛围。这让影片从表面上看,更像流行的“文艺小清新”。但电影远非“小清新”那么简单,前十几分钟让很多观众摸不着头脑,整个故事时空交错,虚虚实实。

在一个热衷于谈“超级IP”、“产品经理”的电影时代,做一部有作者意识的文艺片,似乎有悖潮流。不过,老影人用自己的资历换来了“任性”的权力。正如许鞍华用名声赌了一把《黄金时代》,张艾嘉也用《念念》小小“冒犯”了一下观众。她自己也承认,“这绝不是主流电影,但是它应该被拍出来。

这仍然是一部打上“张艾嘉”烙印的电影。音乐人姚谦认为,张艾嘉过往电影里最常出现的主题是“与自己沟通”。“这次《念念》借由三位不同性格、性别的年轻人,在生命迈入辉煌之前进行一段自我整理。这又回应了张艾嘉作品最迷人之处:不把题目做大,只从细微处观看。”另一个印记是经常出现在张艾嘉作品中的两位爱徒:李心洁和刘若英。李心洁在影片中扮演母亲角色,还贡献了电影中所有的画作。初为人母的刘若英没有赶上出镜,却用演唱主题曲的方式表达支持。这是她们继《203040》之后再次联袂,中间相距十年。

《念念》展示了父子、母女、兄妹、恋人等亲密关系的沟通。这些年,看着三个儿子渐渐长大,步入耳顺之年的张艾嘉开始关心年轻人的情感出路。在《念念》之前,她已经有五年多没拍电影。她去演林奕华的话剧《华丽上班族》,给他写剧本,又谋划着别的项目,直到《念念》的剧本放到她的桌上。

剧本原作者是日本青年演员荫山征彦。他和自己的家庭有解不开的矛盾,于是一个人在台湾待了好几年,写下这个剧本。他曾经一个人跑去防波堤,幻想自己跟父亲说一段话,后来这段带有魔幻色彩的情节用到了电影中。张艾嘉看完剧本后深受触动。“东方人不善于表达感情,两代人之间有很多话藏在心里,造成很多心结。这些就是萦绕在我们心头的‘念’。”张艾嘉修改了剧本,特别设计了几个梦境,“电影里两代人感情很深,表达上却比较节制,所以需要用梦境来连通。”有一场柯宇纶与李心洁饰演的母亲在梦里相遇的戏,张艾嘉调动整个美工组,从零开始搭建了一个颇有油画意境的面摊。

《念念》2013年开机,到制作完成,已经是2015年,光后期制作就用了9个多月。制作过程的缓慢对应了影片的舒缓节奏,也映射出张艾嘉目前的心境。她过去总是忙着做这做那,一度很容易焦虑,睡眠不安稳,而读了美国影人大卫·林奇的《钓大鱼》(CatchingtheBigFish)这本书,学到他介绍的“超觉静心法”,逐渐用冥想找回平静。拍《念念》时,“有云就拍云,有太阳就拍太阳,没有太阳就等明天。我跟每一位工作人员说,不着急,慢慢来。”电影因而呈现出一种安静氛围。张艾嘉觉得,安静可以带来更大感受空间,让情感的力量渗透到心里。

“我们话讲得太多,沟通得却太少了。”张艾嘉不止一次感叹道。前不久,她去录制央视节目《开讲啦》,跟一位年轻女孩面对面彼此凝视了一分钟,整个过程没有讲话,直到女孩泪流满面。张艾嘉相信,情感的沟通是不需要语言的,她把《念念》看做是和观众一次私密的情感沟通。她说:“这不是一分钟的凝视,是两个钟头的凝视,是我和你的凝视。”

对话张艾嘉 电影有太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不够勇敢

《综艺》:你曾经在《心动》里展示出优秀的叙事技巧,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为什么在《念念》里却选择打破故事结构,用散文诗方式去讲述?

张艾嘉:这里面真正打动人心是感情。感情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说得越多,越难感动。诗是最简洁到位的,我一直想寻找这种感觉。诗不是情节的铺陈,是情感和场景的铺陈。我第一次尝试在戏里设置大量留白,拍了很多天和地的画面。

刚开始剪辑师是按照原剧本来剪片子,我觉得不对。因为我拍摄第一天已经把原剧本打散了。我一边拍,一边自己在脑海里剪辑。剪辑师也有自己的感受。我们沟通、修改了很多次。我后来丢掉好多对白,丢掉很多大家习惯看到的故事, 所以很多人看前1 0 分钟的时候,会觉得“你在搞什么啊”。中国观众太习惯只用一种方式看电影。其实电影有太多可能性,只是我们不够勇敢。这部电影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可以尝试的一点挑战。最主要的是,我并非不在意观众。我深深知道,有几场戏是特别能让人心疼的。很多人刚开始抓不住重点,不耐烦,但看到后来就默默流泪了。

《综艺》:为什么把故事背景设置在绿岛?沈重这个角色的用意何在?

张艾嘉:绿岛很特别,它离台湾很近,但大部分台湾人都不太去。那里早期是关押政治犯的,绿岛经济的开端也是从关押犯人开始,因为有人来探监,就会产生消费需求。那些犯人对当地居民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关键信息就是:教育很重要。绿岛本土的最高学历好像是初中毕业。电影里沈重的故事没有展开,但是隐约可以看到他对育美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间接对姐弟俩命运的影响,也带出了“罪”这个主题。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不经意之间犯下罪过。

《综艺》:原剧本是日本男孩写的,你在此基础上做了哪些二次创作?

张艾嘉:日本人性格比较“宅”,比较压抑,所以他们对情感挖得很深,有几场戏很打动我。但是日本人说话过于客气,不太像中国人讲话,所以我在台词上的修改比较大。东方人整体不大擅长表达情感,尤其是男人。但这个男孩有勇气把这种情感写出来,所以我很想把它拍好。电影有魔幻的地方,一定要用真实作为对比。我加了很多真实的细节,比如生孩子,我们真的去拍了一个产妇的生产过程。

《综艺》:为什么选择海和美人鱼作为意象?

张艾嘉:海带有母体的生命感觉,不管是翻腾,还是平静,你的人生还是要往前走。这是我自己多年以来的体会,起起伏伏经历过太多事情。我曾经是一个所谓的“叛逆”少女,而现在是一个母亲。回头看, 两种心情我都了解, “ 叛逆”只是一个人生过程。现在我的孩子们也到了叛逆的年纪,我想把这份心意告诉年轻人:时间不会等你,很多困惑不用纠结,往前走一走就好了。美人鱼是跟海有关的,它是海边长大的主人公对于自由的向往。

《综艺》:这是久未露面的梁洛施的复出之作。大家都很好奇你为什么选择她作为女主角?

张艾嘉:男女主人公之间有很深的爱,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观众感觉到他们之间的火花。张孝全定下来之后,我就一直在寻找和他能搭配的女主角。正好梁洛施从国外回来,她和我聊天,强烈流露出她希望重返影坛。刚开始我没当真,但是她的表现让我逐渐看到育美这个角色,所以把剧本给她。所以,是她选择我,不是我选择她。

《综艺》:这是一个商业片的时代,而你却大方地表示这就是文艺片,为什么?

张艾嘉:很多人怕说“文艺片”,怕观众不来,但我不愿意欺骗观众,而且我40多年的电影生涯一直在拍文艺片,我也还站在这里。文艺片可以跟大家分享很多心灵感受,也能够造就很多好演员,我就好好拍部文艺片,诚诚实实交给观众。观众也在等待看到一部自己想象不到的电影。电影人要经常给观众惊喜,才会让他们学会对电影不抱有任何成见。

《综艺》:这部电影地域特征明显,本土化也是近年来台湾电影的一个趋势。你是有意为之吗?

张艾嘉:电影的主题跟本土与否没有关系。很多外国电影,也很本土化,为什么你接受?这是成见,我很不喜欢这一点。《桃姐》也很香港,但大家能接受,因为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每个人都有感受的。

《综艺》:你介意别人说你是“女导演”吗?

张艾嘉:我过去很在意别人说这个字眼,喜欢抗议,现在年纪大了,反而比较愿意回归女性的温柔。我就用我的温柔来拍电影,我不需要跟徐克、姜文他们一样,因为我不是他们。

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本公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