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

在影视《军师联盟》中,描述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字仲达)只带了自己的三千死士,最后令曹爽(字昭伯)束手无策,乖乖被擒。

一直自装病的司马仲达怎能够而高平陵政变的时候,身边突然冒出了那么多人。

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历史上的司马仲达养三千死士是真的吗?

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1)

公元239年,魏明帝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这时的朝堂是有曹昭伯和司马仲达这两股势力在平衡。

曹昭伯重用与自己关系亲近之人,任由他们排挤老臣,其中的老臣也包括仲达,且不久即晋升司马仲达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

之后,曹昭伯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昭伯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

从此曹昭伯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仲达则被架空。

司马仲达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昭伯。

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仲达辞行,司马仲达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

因此令曹昭伯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仲达却与两个儿子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

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2)

公元249年,曹芳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刚踏出洛阳,司马仲达后脚就有大举动了。

司马仲达在亢奋激昂的演讲之后率领三千死士,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发动高平陵之变。

夺武库,占领司马门,请太后懿旨,最终屯兵洛水浮桥等曹昭伯来降。

然后曹昭伯真的来降,最后身死族灭。

电视剧里司马仲达养死士,在此设定上就是他对曹魏有一定的恨意,或者说是有一定野心。

但不管怎么样,编剧走的更多的都是情感路线,企图表现出司马仲达的爱恨情仇。

不过历史上的司马仲达真的有豢养三千死士吗?民间有不少猜测。

所以史书上会说一个“阴养三千死士”这样一件事,甚至于这个“三千”,本身可能就是一个虚数。

公元这三千死士的记载是在《晋书》里,不过,这里记载养死士的是仲达的儿子子元。

也就是说,是司马子元养死士,不是司马仲达养死士。

不过,不管是谁养死士,都是司马族里面的人,意义是一样的。

正如曹操在诗里所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那个年代,孤儿肯定特别多,司马家族肯定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孤儿。

或许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背有命案的亡命之徒,由仲达的儿子们网罗而来。

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3)

把孤儿和亡命之徒收集起来以后,便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同时在教育上,对他们进行洗脑,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坚定的刺客。

这些死士“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意思是这些死士平日里隐匿在普通老百姓里,待时机成熟时,聚集成一支队伍。

隐忍不发的司马仲达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的那一刻。

不过,从基础资本来讲,各位觉得司马仲达豢养三千死士的行为是有可能的吗?

在封建时代豢养死士的成本会很高吗?

看看电视剧和史书,公卿都吃不饱的年代,给三千人活命的机会,这成本能有多高?

不过,我们不要遗漏一点,司马家族并非一些小士族家族,而是一个世家大族。

这样的大族养死士挺正常,因为乱世中,有自己一票人马才是资本。

没这些死士,高平陵之变是搞不成的。

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4)

东吴也有大族,大族们也有自己的部曲,这都挺正常。

魏晋南北朝本就是世族垄断,只是世族内部,世族之间也有竞争,有的起势,有的没落而已。

的确,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灭九族的死罪,但是司马家不怕,以司马家在朝堂的势力,众臣们都想着能够跟司马家搞好关系。

对司马家的动静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当时有人发现了他们的暗地有这种行动,也是充耳不闻,不敢轻举妄动。

若你说历史上并没有养死士,史诗般的斗争,司马仲达靠的是士族里的威望和曹昭伯本身的无断。

至于他对曹魏是否忠心,一般只能判断他想做一个权臣,其他的内容实在不好说。

司马懿私养死士的记载(在古代私自豢养死士是死罪)(5)

如果说影视上的“三千死士”的这一情节是导演本身追求的艺术,还倒不如真的设身处地站在司马仲达的角度上思考。

司马仲达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已经是耄耋老翁,尚有如此吞天蚀日的雄心,后来还平定王凌之叛,为自己的子孙开万世基业。

这心气别说在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古代,就是现代又有几人到了这个年龄还有如此劲头呢?

可谓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了。

本期的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点,欢迎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