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比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更加深沉快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1)

通常我们都记得这两句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仿佛是盛气青春,无以自抑,豪迈得要歌酒相伴,鲜衣怒马,慷慨之年,四处游历又快意结伴回乡。那里面的蓬勃朝气,仿佛同学少年,所以年轻时,常常以为这是杜甫年轻时代的作品。有时候同学毕业分别,也会用上这句祝福,快意豪迈,不诉离觞。

实际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杜甫52岁的作品,从他短暂的59岁的生涯来讲,这已经是他的暮年,且颠沛贫苦,给了他身体极大的摧残。

这一年春天,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史朝义自杀,叛军投降为标志结束,而杜甫这八年,大起大落,头两年,他在乱军中逆行,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找到肃宗,被任命左拾遗,结果因为耿直被贬,无奈之下的他带着妻子孩子难民一样寻找生存和落脚,最后在唐朝当时的西部边境四川,滞留了五六年。

他无日不思念家乡,但是战乱给国家和民生的破坏是空前的,不但邮信这块因为战事阻拦,和家人朋友音讯时断时续,更重要的是一家人经常挣扎在饥寒交迫中。这都是战争导致的。

杜甫此时做着收入菲薄的幕僚工作,他的消息来自上峰或者官方的渠道,第一手消息给他的震动和喜悦是无以伦比的。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2)

日落时的天空之山剪影Silhouette Of Mountain Against Sky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泣泪满衣裳。”

那么这个消息是什么呢,这不是风传,因为去年冬天,唐军的确是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漂亮仗,把洛阳郑州开封等地收复,但伴随这个好消息的是刚刚接到史思明的儿子自杀,残部投降的最新消息。也就是说,从上到下都肯定了战争的结束,大唐重新回到了安稳。

对于有家在东京洛阳的杜甫来讲,他起码有六年完全流落在外,战争不停,根本无法回乡。这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他可以结束这种飘零,可以回家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战争带来的创伤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因为战争如果不结束,人其实是没有大的方向的,乱世里为活着而挣扎,但是关于国家的命运,人生的意义,总会在暗夜里噬心。杜甫是见证过天宝年间鼎盛繁华的盛世的,但是一夜之间,这种繁华被击破,大唐就真的这么不堪一击?如果战争不结束,这就是漫长的末世的梦魇,让人焦虑惶惑,甚至无法去清晰总结。人最痛苦于一种没有方向感的混沌,因为不知道是否会更坏。

但是这一切都尘埃落定结束了。

回家!乱世里恐怕千百次并没有信心地跟同事和家人提起,所回应的是无声沉默或者泪水茫然吧。但这次不一样,太平了,可以回家了。

他看着妻子和孩子,往日生活的愁苦忽然不见了,因为有方向,云开雾散的家园在等着他。他是看什么都高兴,诗书都读不进去,只是无边的欢喜。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3)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战争结束了,太阳出来了,那笼罩在人精神上心理上末世的阴霾一扫而空,过往所有的压抑,颠沛,忧患,那种种不能确定的沉重悲伤,那在流离路上看到的经历的生死,那些死于战争的,死于饥饿的,死于惶恐的,此时都化作深沉的泪,要用酒来祭奠,去宣泄,那未来明丽的希望,要用酒来抒怀来歌唱啊!

唐朝是个奔放的朝代,人们在喝酒时载歌载舞。当然现在这种民俗已经淡去,让酒杯举起来,让歌舞跳起来,我相信杜甫还有年轻那种活力的底子还在,他并非出生寒苦,而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最青春时代同样浪漫奔放,四处游历。虽然这十多年他饱经沧桑,但是这巨大的家国喜悦唤起了他年轻的奔放。

他想趁着这明丽的春天返回故乡。就在此时,就在此刻,让这春天伴随着我回到故乡吧。

此时杜甫52岁,这种知天命的年龄,却爆发了极大的青春热情。他的诗甚至让人忘了,这是一个病痛在身的老人写的,这里有青春的豪迈,有归心似箭的相思,甚至有那久违的倜傥。

这里的青春不是年龄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杜甫和唐朝时代共振,感受着劫难之后的新的春天。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4)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地图想必一直都在杜甫的手边,或者心里。这也证明了杜甫是有天下观的才干官员,虽然命运对他不公,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年轻时他就酷爱旅游,此时只要道路通畅,哪条路最近能到达家乡他都了然于心。

他和故乡洛阳的距离,仿佛在咫尺,从巴峡穿过巫峡,在襄阳中转,直接有官道通往洛阳啊。

我想在四川几年的他无数次打听水陆交通状况,哪里能有,哪里在封锁。所以这行程是脱口而出的。这是他的计划,也是他的心愿。千里江陵一日还。他的浪漫不输李白。

李白曾经有一首非常快意豪放的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那是太平盛世之时,洒脱的李白为了见一个朋友,快船快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气息豪迈如同仙人。但杜甫的这句诗内心的那种压抑后的喷薄比李白的更加深沉和快意。因为这是国难和家难之后解冻的真实的心情和酣畅感。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5)

但是此时的杜甫虽然心情迨荡,但是回家的行程却被迫滞后。其原因有三。

一,安史之乱刚结束,物价高涨,包括回家的盘缠是个问题。

二,洛阳有家,百废待兴,还是需要他能够支撑,他毕竟已经五十多了,还拖着妻子和孩子,要钱去安顿,去经营。

三,杜甫是大才小用,贫困到此,但是有心帮他的朋友给他谋到一份不错收入的工作,看管公家的园林,并且自己也买果园经营。

所以杜甫又在四川滞留了四五年,直到身体告诉他,再不回家可能就永远回不去了。

然而杜甫的盘缠在回家的路上,仍旧用尽,因为安史之乱结束了,地方小规模的战争仍旧阻拦着他的归路。

59岁那年,他病逝在长江一条回乡的船上。

杜甫带有青春的诗,杜甫诗中青春作伴好还乡(6)

他的梦留在了诗里“向洛阳。”他的年轻时代的太平大唐。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