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升职记三十(蒋介石升职记六)

瓜田李吓

超级大愤青蒋介石一不如意就甩手不干,这种行事风格让孙国父很是头疼,常批评说他性格太刚烈,不能合群。这几年间蒋在党内的地位爬升因为这种孤僻任性就到了瓶颈期,他越不受待见就越暴躁,大家看看他有几次给到孙国父的辞职理由:“不同谋”(周边都是傻叉),“不受倾轧之祸”(我再不逃就没命了),“军事无进展”(仗打不赢),“经费无着落”(没钱干个毛啊),如果你是孙国父,看了会有啥感想?没拿着扫帚狠狠揍他就不错了。

用蒋自己在日记里的话来总结他在1925年前的生活和性格,就是“荒淫无度,堕落乖方”,其中的乖方就是说自己的性格。

不过蒋在这几年做的第二件事是对他以后受益颇多的,就是大量的阅读,所以说什么时候多读书都没错。我们看看蒋读了什么书:《新青年》杂志,《经济学》,《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学说》,《法国革命史》,《三民主义》,当然还有他最喜欢曾国藩,胡林翼和左宗棠的书,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

从蒋这些年看的书来看,他早期对共产主义的思路是颇为认同的。后来在黄埔军校时期,他可以大段大段的和苏联代表鲍罗廷深入沟通共产主义理论和思考,使得鲍罗廷对这位手握未来党军军权的蒋校长很是欣赏,写信向斯大林推荐蒋介石,同时越级提拔蒋在国民党的地位。那时鲍罗廷在广州国民政府内的地位就是太上皇,没有鲍罗廷的力荐,蒋不可能上位的那么快。

蒋介石升职记三十(蒋介石升职记六)(1)

苏联人最爱小胡子

再后来,蒋研究了孙国父的三民主义,就成了他奉行一生的政治宗旨,而且是发自肺腑的。可能小伙伴们一直觉得三民主义很虚无缥缈,喊起来挺好听,到底要怎么执行不知道。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蒋介石升职记三十(蒋介石升职记六)(2)

民族主义:对内各族平等,对外就是要赶跑帝国主义。各族平等就是所有民族都要在一个大中国的形态下,孙最早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清帝退位了,这条口号就作废了,不能再提,再提就出大问题了,如果回族藏族蒙古族满族算鞑虏的话,那新疆西藏蒙古和东北还算不算中国了?

赶走帝国主义这条特别能打动当时中国老百姓的心,从清朝开始被列强欺负了这么多年,赶跑这些坏逼,感觉中国崛起就不远了。1927年开始的北伐,为啥北洋军队那么不堪一击,一年就完蛋了,我党最强的宣传是把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划了等号,说北洋政府就是帝国主义的代言人,没有了民心就崩的快;

民权主义:给到公民各种政治权利,包括投票集会出版游行等,这个不多说了;

民生主义:孙国父提出很简练的两句话“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来概括民生主义。What?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我们从小在政治书上学的共产主义不是也是这一套?对啊对啊,孙国父自己都说过“民生主义发展到后面就是共产主义”,很神奇吧,为什么后续国共合作能有第一次第二次,除了各种政治因素促合外,两党在意识理论上天生就有很大的交集是基础

孙国父的平均地权是温和的,不是直接打土豪分田地的一刀切。土地政策是“涨价归公”,属于改良派,承认土地是私有的,只是土地价值增长的那块归国家,国家再分配给所有老百姓。蒋介石到了台湾进行的土地改革也是改良型的,就是中央收购地主的地,转卖给农民,地主拿着钱购买国营公司股权,有点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思路了。

节制资本是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工业都收为国有,中小企业让老百姓根据市场规制自由去经营。这是不是和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强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解释很像?还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这个论调。

发现了吧,孙国父的三民主义可以看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版和温和版。孙主张的是在政治领域阶级斗争,经济领域上阶级合作,说白了,国民革命要暴力,社会革命不能暴力。孙对共产主义是不排斥的,他认为民国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够,所以不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民生主义下一步才是共产主义,“民生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是现在,共产主义是未来”。后来国民党吴稚辉和共产党陈独秀打论战,吴稚辉说共产主义要200年才能实现,陈独秀说20年就可以,现在看来陈独秀太左了啊。

但是,孙国父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导致了三民主义在1949年之前在大陆完败,就是他带领的小伙伴们的人性。孙国父已经预料到了地主阶级和资本家们会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有所反弹,所以他做了温和的改良,希望对立的两方阶级(农工VS地主资本家)各让一步,没想到地主阶级和资本家们一小步都不让,人性都是自私的,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一分钱都不能少。比如在浙江省实行的“二五减租”,只是要求地主们把地租减少25%给农民,地主们就快要造反了。国民党军队里低级军官的构成基本是地主们和资本家的子侄们,家里钱少了还能得了,就天天跑到蒋介石和李宗仁那里闹,成为412清党的一个原因。到了1945年,国民党六大公开承认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失败。

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