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

作者徐江伟授权发表

商周时代的铭文,成篇的多以“隹”(唯)开头,人们早已说不清原因,就推测这是个虚词,没有实际含义,仅表示由此开篇。

这个传统说法是不合情理的。因为铭文都如此凝练,大多只有数十字,即使排列也经过精心设计,古人不可能去虚置每一个字。更何况,它是铭文的第一字,在古人的心目中,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字。只是因为时过境迁,观念消亡,这种思维方式没有延续下来而已。

这个高度象形的字符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笔者在研读了藏文古籍《黑头凡人的起源》后才豁然开朗。原来是苯教鸟祖观念的表达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在古藏语中是一直延续着的。

在这本古老文献中,天祖名号前都冠有“qia”(雀),例如,传为藏族共同源出的天神“雅拉达出”( qia ya bla bdag chug ),名号前就有“雀”( )。 字面含义是“牛神六出”,也译为“六牦牛部”。

这位“雅拉达出”生下六子:董( )、眨( )、 珠( )、贝( )、达( )、 噶( ),就是古“藏族原始六氏”。

这位神灵又叫作“蕃宗拉出”( ),但这个名号前通常冠以“阿女”( ),意为“父神、战神”,这是猴祖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藏族的创始神话中,世界由“恰·耶监秦波”( )在天上创造,而“雅拉达出”是他五个儿子中的最幼子,当然地位也就最为尊贵,被父神派到人间去繁衍“黑头凡人”。

他从十三层高天降到工布之地,落在叫“本日·姜多”的神山顶,从九级穆梯走下来,与一位名叫“恰·家木噶尔莫”( )的嗜血魔女结合 ,繁衍出黑头凡人。这位女性始祖名号前同样也冠有“雀”。她就是传说中住在泽当岩洞里的“罗刹女”。

在书中,一些重要部族的始祖也有雀名,如“恰杰仁噶”( ),意为“雀王白猴”。也有冠以“雀裔”的,如“恰裔·达卡俄落”( )。这些都在说明“雀”是神圣的代名词。

书的最后说到,此书原本是赤松德赞所作,为让不了解吐蕃人历史的人知晓他们的源起,也为了阐述十二大相的功德,作为部族国家的世袭首领,他们都有自己的祖先传说,皆是从“雀”而来。

历史上《黑头凡人的起源》一直以手抄本形式存世,诞生800年后才被藏族以外的人看到,一般认为被法国藏学家石泰安发现并首先阅读过。研究显示,书的语言属于康方言,用七言韵文写成。内容涉及西藏传说历史的方方面面,描述了世界的起源和大地的形状,天地间各种神灵的来历,天神与黑头人的关系,吐蕃各大氏族的始祖是谁,有何特长,居于何地等等。叙述风格与《山海经》极为相似,就是神人不分,人兽不分,始祖皆从兽来。雅拉达出、蕃宗拉出之“出”,本义都是“畜”(chù)。

天神“恰·耶监秦波”创造世界的过程是这样的:他把五种元素:土、水、火、风、空,收集起来,放在自己的体内,默念“哈”,便产生了阵风,以光轮之形转动起来,由此产生大火,风越猛火就越旺,热火与冷风生成露珠,变成微粒,被风搅起来,在天上飞来飞去,堆积成山,世界就这样产生出来。

人类的起源情形是这样的:湖边的泡沫被风吹得滚动起来,滚成了三个鸟卵,名叫“示巴桑波奔赤”的原人,从其中一枚鸟卵中跳出来,成为现实世界之王。又曰:“所有穆氏都成为苯教巫师,所有恰氏都成为黑头凡人,所有祖氏都成为畜生。”

这个“恰”( )不仅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翻译了《黑头凡人的起源》的卡尔梅克·桑木旦博士说:“藏王被视为恰氏王雅拉达出的后裔。”在各种版本的藏族起源故事中,有时说是“恰”,有时也说“穆”,但说到穆的时候,总是与天梯、穆绳相关,因为藏王是从天梯上走下来的,而后又顺着穆绳回到天上去了,但从重要的神灵属性看,最终都是以“恰”为源出。

书中还有这样的话,曰:“雄伟藏人的语言中叫黑头凡人。”“说大,黑头人最大,说长,男人的史话最长。”“首先,它是从王族血缘中起源,所以说起源最正道。”“国王来自天上,所以人是由神来统治的,这就是大人高贵的原因,也是他主持政务的原因。”(见P118)。

这些话所以值得重视,因为这就是先秦时代统治者皆以神灵自居的原因,也是他们行使统治权威的终极理论根据,更是先秦时代特殊社会政治形态的思想根源所在。所谓“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反映和投射,有什么那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

关于“文明”,书中给出了自己定义,曰:“在周边诸族中,最文明()的是吐蕃人。”藏语的“文明”( 拼音转写bzun ),对应的正是古汉字的“尊”,就是说,这个雅言古字的读音由此而来。

不可小看了这个属于原始苯教的定义,就人类文明起源而言,人群中等级地位的极大分化,以及这种社会架构的稳定存在,就是文明起源的主要推动力,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考之华夏文明起源,推动力大体来自北方,但最终都指向青藏高原。

商周铭文中用于开头的鸟形字符,只有原始苯教的“鸟祖”观念,能与之对应起来。这个字有的加有一“口”,也说明它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鸟类,特指能听懂祷告语的祖先神灵。

此“唯”(隹)或许读作“wei”,或许读作“qia”,但毫无疑问地都只能从古羌藏语中来: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1)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2)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3)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4)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5)

注意上图这个周代铭文照片,“唯”下面是一个祖先名号,叫作“畜伯女鼻”,能与吐蕃六氏始祖“雅拉达出”和“蕃宗拉出”的含义完全对应起来。

这个祖先名号是藏语式样的,由“畜伯”和“女鼻”重叠而成,就是“始祖、鼻祖”的意思,他就是礼器所“乍”(祚)的对象。

注意名号中的“女”,画成了猴脸牛鼻之状,很可能就是这个部族国家的族徽。“女”的本义是猴。《黑头凡人的起源》的藏语书名叫“乌那猕兀察恰”( wu nag miwu achu qags ),其中的“猕兀”( )就是“小猴、猴子猴孙”的意思。

以“唯”(隹)开篇的情形在《尚书》中随处可见,如:

《尚书·商书·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尚书·商书·说命》:“唯,说命总百官,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

《尚书·周书·泰誓》:“唯,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尚书·周书·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

直到今天,佛事和道场里张贴的榜文,依然以“唯”开篇,只是没有人说得清其中的含义了。

藏族也有自己传统和视为不可改变的写作格式,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话题,上至赞普发布的诏令,下至百姓使用的婚礼祝词、守护神赞,戏台词、敬酒词、颂词、家谱等等,前面都会有大段的神灵创世的叙事和祖先源出的复述,绝不顾忌是否与后面内容无关,因为这被认为是言辞必备格式,就像衣要有领口,人要有礼貌一样!

由此,笔者推测,商周铭文中的这个“唯”(隹),也可能是这种格式化叙事的替代物,是华夏古人的一大发明,用一言以蔽之,千言万语凝为一字的结果,最后代代相传地延续下来了。

更为奇特的是,敦煌吐蕃文书中发现了不少《尚书》的藏文翻译残片,这部古籍的语言完全不是汉语口语,佶屈聱牙,晦涩难懂,与吐蕃王朝的政务没有任何关系,当时吐蕃史官竟会试着去翻译!笔者推测,就是因为里面的观念、意趣、语法等,他们看起来都如此地眼熟,似曾相识的缘故。

雍仲苯教的含义(铭文以唯开头的苯教含义和语言来源)(6)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鴞尊”,神鸟长着牛的角,牛的蹄,猴的眼,作猴蹲之状,就是一个鸟、牛、猴的结合体。

先秦礼器都是祖先传说的载体,而不是随心所欲艺术创作。殷人如果没有类似“恰·耶监秦波”和“恰·雅拉达出”的祖先传说,就不会去制作这种祭祖礼器。它难道不是殷商统治者民族背景,最初从哪里来的可靠线索?

满族文化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