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新锐作家(讲述东非往事关切难民命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埃及、英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纪双城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瑞典学院7日宣布,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以表彰“他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

西班牙新锐作家(讲述东非往事关切难民命运)(1)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在斯德哥尔摩告诉媒体,古尔纳在得知获奖消息时正在厨房里,评委会与他进行了“长时间且非常积极”的对话。“我以为这是个恶作剧,”古尔纳不敢相信自己获奖。奥尔森评价称,作为一名作家,古尔纳“始终以极大的同情心深入了解东非殖民主义的影响,及其对流离失所者和移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读者眼中的冷门作家,曾提名英国布克文学奖

由于这位作家迄今还没有作品引进中国,他对中国读者来说堪称“冷门”。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时为英国保护国,现为坦桑尼亚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以难民身份前往英国。在近些年退休前,古尔纳是英国肯特大学的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古尔纳在21岁时开始写作,虽然他的母语是斯瓦希里语,但他一直使用英语写作。在青少年时代,古尔纳见证了英国殖民历史对于家乡的影响,他的书中有大量文字回溯了自己作为桑给巴尔岛上的阿拉伯后裔遭到的种族歧视,这也是他离开当地的原因。直到1984年,古尔纳才有机会重回故里,在父亲临终前见他一面。

迄今为止,古尔纳共出版10部小说以及一些短篇故事,难民生活是始终不变的主题。其中,古尔纳创作的第四部小说、于1994年出版的《天堂》被认为是他作为作家的一次突破。小说内容以古尔纳在1990年的一次东非之旅为灵感,讲述一个成长与悲伤爱情交织的故事,还有关不同世界与信仰体系的碰撞。这部作品为古尔纳获得布克奖提名,令他在英国文学界出名。

“为非洲文学做出重要贡献”

诺贝尔奖官网评论称,古尔纳有意识地打破传统,颠覆了殖民视角。英国《卫报》援引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的评价称,从处女作《离开的记忆》讲述一场失败起义,到最新作品《来世》,古尔纳的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是对他背井离乡的回忆,向外界讲述了并不为人知的东非往事,“从墨守成规的描述中脱身,让其他地方的许多人看到了并不熟悉的、文化多元的东非。”

在古尔纳的最新小说《来世》中,主角伊利亚斯在年少时被德国殖民军队从父母身边带走,在与自己的同胞作战多年后回到了他的村庄。《卫报》将其描述为“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将所有本应被遗忘的人汇聚在一起,并拒绝将其剔除”。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文学评论家胡恩苏的观点称,古尔纳为21世纪非洲文学做出两个重要贡献:“第一个贡献是向读者展示非洲移民问题的方式——在古尔纳看来,这应作为定义非洲人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第二个贡献是对建构和理解家族社区历史是有意义的。”今年早些时候在接受非洲网站采访时,古尔纳谈到自己在书中试图阐明人们受战争和殖民主义的影响,但并不应被这些经历所定义。

被批缺乏多样性,诺奖转向“亚非”

与往年获奖者一样,古尔纳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735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在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公布前,法新社曾评论称,在120年的历史中,负责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学院一直在为西方人“加冕”。此次,瑞典学院可能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来自亚洲或非洲的作家,因为该机构此前承诺会使奖项更具多元性。“尽管瑞典学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典型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形象还是很容易猜到:男性、来自西方国家、通常在欧洲、作品晦涩、用瑞典学院可以阅读的语言写作或已经得到翻译。”

统计数字显示,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以来,117名获奖者中有95名来自欧洲或北美,其中15名是法国人,在所有国家中最多。此外,117人中仅有16名女性。尽管瑞典学院长期坚持“获奖者仅以文学成绩为根据,并没有考虑国籍”,但2017年爆发性丑闻并于次年首次停发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机构表示将调整评选规则,以实现地域和性别多样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