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沈阳歌曲(沈阳汉子姜天恩的命运之歌)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当年的沈阳歌曲(沈阳汉子姜天恩的命运之歌)(1)

当年的沈阳歌曲(沈阳汉子姜天恩的命运之歌)(2)

当年的沈阳歌曲(沈阳汉子姜天恩的命运之歌)(3)

由姜天恩亲自掌勺为在岗位上过年员工做的“双喜”年夜饭,是企业上下的一大美谈。

姜天恩是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喜”)董事长,他曾带领陷入困境的“老字号”扭亏为盈,挂牌新三板,日前,他终于完成了“大雁东北飞”的心愿。

前奏难忘那身戎装

在沈阳提起双喜牌压力锅,即便是很少下厨的青年一代也会倍感熟悉、亲切。儿时父母上班用的铝饭盒、飞速旋转呲呲喷着热气的排气阀、被母亲擦得锃亮的铝制水壶,还有高压锅烹制的软糯饭菜,有关“双喜”的记忆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二。

姜天恩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自然也有类似的生活密码。只不过少年时期的姜天恩不曾想到,后来他会与“双喜”有着如此深的牵绊。

1981年,当了四年工程兵的姜天恩转业回到沈阳,进入沈阳市工农铝制品厂(“双喜”的前身)。在部队的那几年,社会倡导“深挖洞、广积粮”,姜天恩经常背着炸药包炸山洞,辛苦不说还很危险。到了工厂,姜天恩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叫“打胖”,也是厂里最苦最累的工种。

“打胖”是工友的形象比喻,即利用水的冲击压,在铝制水壶制作的最后,将即将成为水壶嘴、一段铝管的根部打成弯曲的椭圆形的过程。

姜天恩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他把自己成长和进步很大一部分归功于部队“大熔炉”的锤炼和提升,虽然脱下军装,可他仍是一个兵,一辈子的战士。当兵的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强健了他的体魄。在“打胖”车间,姜天恩从不叫苦喊累,穿着水靴、戴着防水的皮革围裙,一年四季撸起袖子拼命干。最多的一年,他一个人打出了37万把水壶嘴,几乎覆盖整个沈阳市场。

主歌苦乐都在“双喜”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用猛烈的开场叩开了命运的大门。人生有时也恰如旋律一般,有欢快明丽的抑扬顿挫,也有愁苦黯淡的起起落落。可心中有歌,终会奏出欢喜的乐章。

两年后,成为骨干的姜天恩调至齿轮压片车间,压制水壶铝片。也是在那里,姜天恩险些丧命。

那是1984年12月9日晚,姜天恩独自一人在车间赶制水壶,其间他见冲压机床的两个大齿轮没油了,便拿起油壶给齿轮上油,不料脚下一滑一个趔趄倒在了机床上。顷刻间,姜天恩的右臂落入即将咬合在一起的齿轮中间。就在他整个人即将要被齿轮吞噬时,车间突然“啪”的一声断电了。当收发室的维修工人把齿轮卸下来时,姜天恩的右臂的血肉模糊,白骨露在外面。那次事故后,姜天恩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双喜”贴得更近了。

痊愈后,姜天恩离开一线调至售后部门。在他与客户打交道的那十年,“双喜”也面临着命运的翻转。“当时双喜的产品广销全国,常常一锅难求。许多消费者甚至不惜花高价、托关系只为买一口双喜牌压力锅。”供需的不平衡让“双喜”开始了盲目扩张,许多贴牌的“联合厂”应势出现。姜天恩回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有的联合厂背着“双喜”做了许多偷工减料的产品,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使用事故。于是,个别不明所以的消费者大闹“双喜”。

然而联合厂的出现还不是压倒“双喜”的最后一根稻草,核心技术的流失、老国企的疲态、人心涣散也加速了金字招牌的坠落,曾经烜赫一时的“双喜”滑向了被迫停产、资不抵债的悬崖之边。和弦大变局新希望

在企业生死攸关的时刻,姜天恩接过了“双喜”总经理一职。彼时的“双喜”工厂停产,流动资金几乎为零,外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为了让病入膏肓的“双喜”醒转过来,姜天恩抵押了自家房子给工人开支,又凭着真诚拿到了重启生产线的救命钱。1996年9月,在姜天恩接任“双喜”总经理仅3个月后,“双喜”的生产线重启运转,沉寂了近一年的厂区也再一次沸腾起来,重新回到工厂的工人们幸福得像过年一样。1998年,“双喜”完成改制,成为董事长的姜天恩也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负债”创业。

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双喜”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姜天恩带着“双喜”挥师南下,到珠海建新厂。离开家乡的火车上,姜天恩心如刀割。他无心看窗外的景色,只静静地呆坐着,他默默跟自己约定:有一天,一定要带着“双喜”重返家园!

在珠海,背水一战的姜天恩像黄牛一样,在工地跟着员工一起挥锹抡镐盖新厂房;厂里没有像样的食堂,姜天恩就跟着员工蹲在屋檐下,捧着盒饭边吃边聊工作中遇到的事。饭盒里永远都是馒头和白菜汤。姜天恩憋着一股劲,“双喜”的大旗绝不能倒。

当2000年的日历翻到最后一页,投产不到一年的珠海“双喜”新厂的第75万口压力锅宣告下线。“双喜”也从一穷二白的荒地,一点一点做到了当年投产当年收益的佳绩。

姜天恩早年学过厨师,东北菜烧得很好。2000年除夕,姜天恩亲自下厨给没有回家过年的员工做了一顿年夜饭。炉前,他腰间系着围裙、肩搭毛巾,一番煎炒烹炸熘煮炖,香喷喷的酸菜馅饺子、红烧肉、小鸡炖蘑菇等东北菜就出锅了,让来自北方的员工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新声

根与魂从未远去

去过珠海“双喜”工厂的人都曾发现,在厂区办公楼前有一棵北方的老柳树。老柳树是姜天恩从沈阳小河沿边的“双喜”老厂区运过去的。当年在沈阳老厂,工人上下班没有电子铃声,不知是谁,将一节道轨和一把铁锤挂在了这棵老柳树的树干上。从此每到上下班时间,值班的门卫便会敲响它。许多年里,老柳树就像“双喜”的一位老员工,忠于职守,见证了“双喜”一路的风雨历程。

2022年,在阔别家乡二十余载后,“双喜”终于要回家了!这一次,姜天恩带着“双喜”新产品研发、品牌升级、电商销售三大板块回到沈阳,开始第三次创业。“双喜”也形成珠海生产基地和沈阳技术创新、品牌提升相辅相成的崭新发展格局。

回归沈阳的“双喜”容光焕发、步履轻盈,以中国双喜厨具创新技术研究院、沈阳双喜文化产业研究院、辽宁双喜电商基地“两院一基地”为依托,牢牢把握“老字号 新字号”的定位,在谋求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家乡沈阳、为辽宁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目前项目筹备与进展情况顺利,姜天恩还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文创企划专家学者,提出“双喜”文创基地建设计划;聘请辽篮主教练杨鸣作为双喜品牌代言人,共建杨鸣篮球文化广场,同时策划系列活动,实现“双喜”品牌与篮球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双喜”新的蓝图已经绘就。

有人说,时间是支离弦的箭,稍不留神就飞射出很远很远。而记忆则是那根温柔的线,轻盈地串起了过往所有的时间点。从踏入“双喜”的那一刻到如今,这么多年过去,姜天恩早已分不清是“双喜”成就了他,还是他成全了“双喜”。不过,“双喜”的根在沈阳、魂在沈阳、心在沈阳,从未改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关彤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