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绿柱石的传说故事(石头都能变成黄金)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金色绿柱石的传说故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金色绿柱石的传说故事(石头都能变成黄金)

金色绿柱石的传说故事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东方大国,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到了公元前656年,齐国与其他六国组成北方联军,兴兵南下,征讨楚国。联军人多势众,不计其数的战车扬起滚滚尘土,朝着楚国的战略要地——陉前进。

看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楚人被吓得腿如筛糠,楚国立马派使者与联军交涉。在联军面前,楚国使者颤抖着问道:“各位大佬,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究竟有什么仇什么怨,为什么要揍我们?”

联军派出能说会道的管仲,让他与楚国来使进行交涉。管仲不愧是齐国的多面手,编起理由来头头是道。管仲一本正经地讲起了齐国的历史及齐楚两地的宿怨,连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都没错过,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你们楚人洗干净脖子等着挨剁吧!”

按说,当时的齐国名士如云,满大街的专家教授,想要编出几个打仗的理由根本没难度。不过,管仲却拿出一个非常雷人的借口:“你们楚国搞垄断,将茅草这种特产囤积起来,使天下茅草短缺,我们怀疑你们破坏各国的祭祀仪式,搞得各国在进行祭祀活动时没有茅草过滤酒水。我们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让楚人乖乖地交出茅草,让我们能够顺利地进行祭祀活动。”

估计当时的楚方代表被这一番强词夺理吓蒙了,他哭笑不得地陈词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大哥,不就是为了些茅草吗,至于派这么多人大张旗鼓地讨要吗?罢了,这几天我们楚国就派人去长江、淮水边多摘些茅草,孝敬各国,您看行吗?”后来,碍于战争可能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双方并没有开战,联军与楚国签个和约走个过场,这场南征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不过,这场没有爆发的战争,却使得一样东西的价格水涨船高——茅草。

按理说,以齐国五霸之首的国力,怎会缺小小的茅草呢?何必兴师动众地搞出这么大动静,把茅草捧得像贵金属一样。

在这里,我们得解释一下茅草这种植物。

这种植物是南方特产,主要生长在长江、淮河之畔。也就是说,这玩意在江淮两地随处可得,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

不过,迷信的东周人认为,茅草有通神的功能。天子祭祀时,必须要用到茅草这种东西。自从酒被发明后,祭祀活动中就离不开酒水,该怎么让神仙喝到凡间的美酒呢?总不能让神仙特地从平流层飞下来喝酒吧?这时茅草这种通神工具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没错,茅草就是人与神交流的媒介,只要用茅草滤酒,然后将酒洒在神坛上,这样就能将酒送到神仙嘴里。就是这样一道迷信的程序,让茅草这种不值一文的草本植物,成了价值很高的稀缺物资。不过,茅草再稀缺,也不至于挑起战争。

之所以齐国带着联军对楚开战,炒作的成分远大于茅草的实际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齐国不止一次炒作过茅草。

东周时期的天下诸侯,有点像是俱乐部的“会员”,而俱乐部的经营者就是当朝天子。当时的俱乐部,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资金不足。

按照起初的约定,成为“会员”的诸侯每年要缴纳一定会费,维持俱乐部的运转。然而,作为“会员”的诸侯们都混成了江湖大佬,他们根本不买周天子的账。

这时,为了扩大自己在江湖上的影响力,齐国老大齐桓公精心打造了一个口号:尊王攘夷。“攘夷”对于齐国来说不成问题,只要拳头硬一些,收拾几个不入流的小国家,目的就达成了。但是,“尊王”是个麻烦事,东周俱乐部的“会员”们已经习惯了赖账,涉及到经济问题,齐桓公也不好直接与诸国撕破脸皮。

齐桓公正为这件事犯愁,管仲就来出主意了:

“这个简单,江淮一带有种特产叫茅草,我们请俱乐部负责人周天子派一彪人马将江淮一带管控起来,然后向各大会员放出消息:东周俱乐部即将搞一场祭祀主题活动,想要参加这场活动的会员,必须自备草垫,活动现场不配备凳子。不过,这草垫一定要符合固定规格,必须是江淮一带特产茅草编织的。每个会员在进入现场前,必须接受检查,只有准备了符合要求的草垫才能顺利入场。”虽说笔者的这段描写比较“接地气”,但这并不是编故事,史料中是这样说的:“必抱菁茅一束以为禅籍,不如令者不得从。”

管仲的这一招堪称绝妙,虽然东周俱乐部得罪不起各位江湖大佬,但周天子始终掐着入会凭证的发放权。若哪个诸侯国不按规矩来,周天子就会收走他的会员卡,让他成为国际孤儿。各江湖大佬为了维持地位,不得不派小弟前往江淮地区摘茅草编织草垫。不过,周天子的人马早就驻扎在江淮两地,就等各诸侯国上钩了。想要茅草?简单,拿黄金来换。既然各国都想要茅草,那这茅草理应卖得贵一些,一根一百两黄金怎么样?虽说这一行为无异于明抢,但各江湖大佬不得不就范,谁让势力最大的齐国定下这一规矩呢?

用茅草换黄金,短短的三天时间里,黄金堆满了周天子的王宫,周天子乐得合不拢嘴。根据史料记载,这次东周俱乐部赚的黄金竟能抵得上七年的会员费,“周天子七年不求贺献”。

不得不说管仲是个商业鬼才,他不仅能将茅草炒到天价,连石头都能让他炒成黄金。

某年,齐桓公的经济状况出现问题,没法缴纳当年的会员费。换做其他诸侯,不交就不交了,反正当时赖周天子的账早已司空见惯。不过,齐桓公与其他诸侯不一样,为了维持江湖地位他必须做出表率,这笔钱非拿不可。

为了筹钱,齐桓公只好找到管仲,向他请教:“大哥想筹点钱交今年的会员费,你有什么主意吗?”管仲眼珠一转,一个炒作计划油然而生:“老大,咱们在阴里这个地方开发房地产,盖一座规模庞大的巨型城池,越夸张越好。我觉得,城门修个三重九道就够了,然后打出‘天下第一城’的招牌,向全天下的诸侯打广告。做完了宣传工作以后,再赶制一批‘天下第一城’的纪念品——石壁,按照尺寸明码标价:一尺一万钱,八寸八千钱,以此类推。”

齐桓公一头雾水,疑惑不解道:“诸侯又不是傻子,谁肯买这天价石壁呢?”管仲大笑道:“老大您忘了之前我们炒作茅草的事了吗?我们和东周俱乐部串通好,邀请天下诸侯去大周观礼。观礼现场,我们制定这样的规矩,但凡参加仪式的会员,必须佩戴我们齐国特产的‘天下第一石壁’。”齐桓公恍然大悟,点头称善。

靠卖石头赚了一大笔钱后,齐桓公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跟管仲学习经营之道。某次,齐桓公请教管仲:“我国是产盐大国,该如何利用这样的经济格局呢?”管仲答道:“我国物产丰富,资源充足,这是件好事。不过,再多的资源,如果不能善用,它也会变得廉价。我有个主意,能让天下人乖乖地交出黄金,让我们齐国的老百姓不用种地就能吃饱饭,不用织布也能穿上衣服。”

管仲用了什么办法呢?

在一肚子坏水的管仲的撺掇下,齐桓公在全国搞起了“大炼食盐”,在短时间内,齐国人烧制了超量的食盐,并将这些食盐全部囤积起来。从第一年十月开始,到次年正月,齐国的国库中储存了三万六千钟的食盐。储存了食盐后,齐桓公立马发布了“禁盐令”,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制盐,集中一切生产优势,将食盐的价格拉高。

没过多久,食盐的价格呈指数暴涨,翻了几十倍。这种高价盐销往何处呢?当然不能卖给齐国的老百姓,让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吃高价盐这种事齐桓公干不出来。齐桓公将这些盐投入到国际市场上去,卖给内地国家。像赵国、宋国、卫国、宋国这些内陆国家,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战略物资。没了食盐,人就会软弱无力,没力气劳动、打仗。因此,哪怕齐国将盐炒到天价,这些国家也得乖乖地买单。

短短的三个月,齐国的国库收入了一万斤黄金。这时,天下绝大多数的黄金都集中在齐国。值此之际,管仲又给齐桓公出了个主意。但凡来到齐国纳贡或缴税的诸侯国,必须缴纳黄金,坚决不收其他货币或等值商品。于是,天下的金价飙升。管仲靠着金价上涨的经济实力,开始对各地物价进行调控,把握住了中原经济命脉。

从茅草、石头,到食盐、黄金,管仲靠着灵活的经济头脑,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富有的诸侯国,巩固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