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

"朱元璋非汉人,早年在川东"2.6: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

一看到这标题,想必不少读者又要急了:南少林不是在福建莆田么,怎么又会在川东地区冒出来,莫非写这篇文章的人又在打糊乱说了?

尊贵的读者,请且慢,且静。本文或许有标题党之嫌疑,但且请细读本文,或许你会发现,位于川东地区的洪恩寺,可能真有南少林的影子。不过,笔者之所以写它,主要还是因为它与朱洪武(朱元璋)的关系。

一、洪恩寺或为迁址新建的皇觉寺更名

洪恩寺,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排楼乡(2020年并入龙孔镇)洪恩寺村,寺庙早已不存,根据当地传说,寺庙规模异常,曾有48道山门,后来被清代朝廷派大军围攻,但洪恩寺僧人众多,功夫了得,在久攻不下后,朝廷采用火攻,最终,洪恩寺被大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众多僧人或被烧死,或逃隐他乡,留下一片废墟。

在今洪恩寺遗址上,仍可见坐高约1.5米的明代石狮一对,禅塔塔基一处,僧墓数十座。寺庙遗址最高处的山寨顶上,巨大青石的表层留着被大火烧红的痕迹。

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1)

洪恩寺石狮。

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2)

洪恩寺禅塔塔基。

记得2004年,当笔者第一次来到洪恩寺遗址时,就被洪恩众多不凡的遗迹震撼了。当年,笔者还在广安日报副刊《川东周末》整版刊发了《岳池也有“少林寺”?》一文。直到现在,洪恩寺仍给大家留下了太多的谜团,笔者也一直在试着为解开这一谜团而努力。

后来,笔者在龙孔镇曙光村村民余世荣家发现的余家生赓佈,便越来越感觉:余家生赓佈上面记载的皇觉寺应是洪恩寺。

关于皇觉寺,余家生赓佈是这样记载的:“余本元生於乙酉年全月廿乙日酉时,生长人世地名:皇觉寺对面二里十六甲。”但余本元之后,每个人的“生长人世地名”则都变成了“岩塆二里十六甲”。

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3)

记载有“皇觉寺”的余家生赓佈。

余本元是当地余家入川第三代,可以说,时岳池的经济社会已相对稳定,从“皇觉寺对面二里十六甲”来看,余本元出生时,方圆数公里的地理方向均是以皇觉寺为地理坐标来标记的,也由此可知,皇觉寺在方圆数公里范围内,是最有历史印记也最有影响力的寺庙。同时,皇觉寺的位置与龙孔镇曙光村余家是遥遥相对的。基于这两点,初步可判断,余家生赓佈所载“皇觉寺”,即为洪恩寺。

但我们在排楼、龙孔、新场三个乡镇搜集朱洪武的传说故事时,故事中的皇觉寺均是小寺庙,且地点不一,有人说是龙孔镇柏林湾村的白云庵,也有人说是龙孔镇曙光村的余家庵,也有人说在龙孔镇的艾家场境内。但不管怎样,这些小寺庙无论其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不可能作为方圆数公里范围的地理坐标的,同时,它们的位置并不与余家遥遥相对。因此,我们作了大胆的推测:余家生赓佈记载的“皇觉寺”应该是另择地新建的,也就是后来更名的洪恩寺;在这新建的背后,有一股巨大无形的力量在暗中支撑,不排除是朱元璋当皇帝后秘密下令新建;甚或说,朱元璋当皇帝后,秘密下令,另择地大规模新建皇觉寺,是为了遮掩他儿时曾经生活过的皇觉寺,而在这遮掩的背后,或许还藏着朱元璋更大的秘密。

“洪恩寺”一名,似乎也有着朱元璋的影子。按字面意思,洪,即洪武大帝朱元璋,恩,即恩情。在洪恩寺遗址不远处,有一道山梁,当地村民称为“天官赐福”梁子,此四字至今仍完好地刻在崖壁上,每字1米见方,为楷书,雄浑有力,似乎也在影射着洪恩寺的“洪恩”之意。

按理,国内但凡被称为皇觉寺的地方,往往就有朱元璋儿时的传说,因为《明史》已明确记载,朱元璋出家皇觉寺。但在由皇觉寺更名的洪恩寺,却听不到一丁点朱洪武(当地村民称呼,实指朱元璋)儿时在此活动的故事——尽管排楼乡广泛流传着朱洪武儿时的故事。这也可说明,余家生赓佈记载的“皇觉寺”为另外择地大规模新建的寺庙,与朱洪武儿时出家地无关。

二、洪恩寺,或为真正的南少林

洪恩寺,也的确有着南少林的影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经国内考古专家确认,南少林在福建莆田。但关注了这一事件的国人大多知道,当专家宣布这一结果后,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同时,就连福建省内,除莆田之外,泉州、福清等地,还纷纷拿出证据证明南少林在其境内,一时间,南少林莆田说、南少林泉州说、南少林福清说,被炒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而专家将其定在莆田,仅掌握了一项证据:莆田的一座寺庙遗址处,有一口石缸,上面刻有“僧兵”二字。对此,专家解释说,只有少林寺的僧人才可称为“僧兵”。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央电视台曾专题介绍了莆田南少林的考证过程,笔者有幸收看了全部内容,从电视画面显示的那口石缸上的“僧兵”二字,直到现在,仍在笔者脑海里留下疑问:那字仅乒乓球大小,无明显书法功底,刻迹相对新鲜,看不出历史的沧桑感,似有造假嫌疑。

而专家在福建考察南少林之前,手中只掌握了南少林的三点线索。一是清代某稗史手稿中有这样的记载:“时少林有二,一在中原,一在闽中。”二是另有清代民间野史记载,南少林在九莲山。三是民间一直有“南拳北腿”之说,即南少林功夫擅长拳法,北少林功夫擅长腿法。然而,专家确认后的南少林,至少有一点与上面三点不符——其确认的南少林遗址处,没有九莲山这一地名,专家甚至跑遍了福建多个自称为南少林的地方,也均未发现有九莲山之名。今福建九莲山一名,实乃南少林被确定后附会而来。

反观今四川省岳池县排楼乡境内的洪恩寺,倒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说明它为南少林的可能性:

第一,笔者认为,无论南少林,还是北少林,在历史上它从来就不是一个正规的名称,它不可能将这一名称刻在木匾或石匾上,再堂而皇之地挂在寺庙的山门上。进一步讲,它只是民间百姓流传在口头上的俗称。为何有这样的俗称,笔者认为,并非因为嵩山少林寺在南方建了一个分寺而有了南北少林之称,因为,“南拳北腿”之说可证明,南北少林在武术上不存在传承关系,它们之间为总寺与分寺的关系极小,甚至两寺之间根本就没有直接的联系。南北少林的俗称,应该源于它们与帝王的密切嵩山少林寺因为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密切,而南少林则是因为与明太祖朱元璋有着密切关系。

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4)

洪恩寺高僧墓葬。

第二,清代稗史手稿记载:“时少林有二,一在中原,一在闽中。”其实,这里的“闽中”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古代手稿,都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闽”的繁体是“閩”,手写时,若把“閩”的起笔“丨”写成“丿”,并把整个字写得紧凑一点,就容易被误认为“蜀”字。也就是说,手稿中“一在中原,一在闽中”的“闽”,还真不敢说它一定就是“闽”字,说不定也可能就是“蜀”字。若为“蜀”字,那这个南少林就只能在四川境内了。

第三,四川岳池的洪恩寺,地处明代驿道(重庆北至潼川府路)侧的高丘之上,此处至今仍有“九朵莲花”之说,不排除它就是九莲山。

第四,火烧洪恩寺的传说在岳池及周边数县流传甚广,当地有村民还曾在“文革”时期见过《火烧洪恩寺》这本老书,据其回忆,书中有“火烧仪僧五百”这样的记载。“仪僧”一词,想必和专家所称的“僧兵”相比,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吧?

第五,洪恩寺周边,至今仍有不少习武之人,其功法也多体现于拳。2016年,笔者走访洪恩寺遗址时,在此世代居住的八旬老人张天伟便是一个习武之人,他介绍,他几弟兄都会功夫,系父辈所传,而他的伯父张云禄(今去世80余年)还在武胜石盘沱场当过武术教练。石盘沱场距洪恩寺约3公里,地处嘉陵江畔,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堪称武胜县的武术之乡,民间武术高手颇多,多以拳法擅长。直到今天,石盘沱场仍有数名武术造诣颇深的高龄老人,它们的功夫也多来自家传。对于这一点,老家就在洪恩寺遗址附近的岳池县经信局副局长唐洪祥也有类似说法。

第六,洪拳,堪称南少林拳系中的代表拳种,据悉,它是借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名洪拳。这或许也可证明,南少林的创建与朱元璋有着密切联系。

福南松山少林寺(真正南少林或在川东)(5)

洪恩寺石刻。

基于以上几点,若说洪恩寺有着南少林的影子,还真不为过。或许,它本就是民间传说中神秘的南少林呢?

【下期预告】“朱元璋非汉人,早年在川东”2.7:消失的柳邑城,传说城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