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

早上7时许,当大多数人才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时,篆新农贸市场却早已热闹起来。山珍海味、时令蔬菜、季节性水果;干货、鲜货、半成品、熟食……只要你想要的,在这里似乎都可以找到。统计数据显示,篆新农贸市场日均人流量3万人次左右,逢年过节可高达约10万人次,是许多昆明人最爱的老农贸市场之一。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1)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2)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3)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4)

图自:彩龙社区@王元宁

其实,篆新农贸市场,也只是昆明292个农(集)贸市场之一。

近5年来,昆明市大力开展“菜篮子”提升工程,落实农贸市场有完善的硬件设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有卫生整洁的场容、有安全放心的商品、有井然有序的周边环境“五有”要求。如今的昆明各大农贸市场,正逐步告别以往“脏乱差”的形象,变成一扇扇展示文明的窗口并向市民敞开。有的农贸市场更是集智慧、整洁、文明、多样于一体,不仅为昆明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实惠,更为市民的幸福生活开启了全新的采购体验。

“网红景点”

竟是烟火味十足的菜市场

查阅昆明旅游攻略,会发现很多博主都写了篆新农贸市场值得“打卡”,认为“不去篆新农贸市场走走的话相当于白去了一趟昆明”。篆新农贸市场有如此待遇,可能是全国唯一堪比5A景点的菜市场。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5)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6)

篆新农贸市场内的网红面馆(图自:彩龙社区@斗转星移)

云南文旅业内人士认为,篆新农贸市场逐渐成为外地游客来昆明的“网红打卡地”原因大致有三:云南特色小吃众多,且价格不贵;蔬菜品种繁多,且很多是其他地方见不到的;水果品类丰富,天南海北的几乎都能找到。

《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导演陈晓卿说:“这里每天天不亮就卖鲜花,天亮了就有好多好多菜摊,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各种鱼虾、蔬菜太多太多了……”

不过,相对于陈晓卿等外地游客对篆新农贸市场的“猎奇打卡”,昆明人更喜欢去价格公道、品类繁多、菜品新鲜、货真价实的菜市场“打卡”。

位于昆明市东风东路及环城路之间的东站农贸市场,前身为水果批发市场,服务周边曙光小区、董家湾小区、桂华新园等数个小区共3万余名居民,但由于经历了30多年经营,其硬件设施已残破不堪。今年初,经过半年多改造,东站农贸市场以全新形象呈现在市民面前。这个占地1.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被整合成一个集海鲜、冻品、生鲜、小吃、夜市、超市和水果批发共7大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日均人流量达8000人次左右。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7)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8)

图自:云报客户端

步入菜市场,干净的地面、整齐的摊位,墙面被大幅的壁画填满,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是个农贸市场,似是走进了文化馆。市民寇洪说:“一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拥堵的市场通道、老化的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私搭乱接的电线……不过,现在完全变了个样。”

近年来,昆明市着眼惠民利民,印发《昆明市集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方案》,每年安排1亿元对主城区100余个农贸市场实施硬件提档、管理升级,开展“七小行业”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在具体工作中,昆明市坚持“一场一策”,分类指导各市场开办方采取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出的措施,分类分步骤推进集贸市场和社区便民蔬菜点整治提升改造,使集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普遍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菜篮子”智慧化

让市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9)

景臻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供图

景臻·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是昆明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名副其实的“菜篮子”,但也存在车流、人流量大,环境卫生难治理等问题。为此,官渡区政府和金马街道支持市场管理方进行临街建筑外立面改造;沿街铺面统一制作遮阳帘;投入更多人力进行垃圾日产日清;增设多个垃圾分类点,倡导商户分类投放垃圾等,受到市民好评。

除了主城区,昆明各县(市)区的农贸市场也在不断升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干净整洁的“菜篮子”。“以前都是家里老人过来买菜,现在我也想来体验下这个像超市一样的新式菜市场。”晋宁区居民李云霞说,经改造升级后,昆阳南门农贸市场早已告别“地面污水横流、摊上杂乱无章”状况,走进市场就像逛超市。“如今穿着小白鞋也能放心地逛菜市场了,特别高兴!”

是的,如今在昆明大多数区域,市民都能轻易地发现一个又一个干净整洁、管理有序、文明时尚的集贸市场,能在市场内轻松地买到喜欢的各种蔬菜、水果和肉食等。

在追求便利的同时,市民对“菜篮子”的品质也有了更多要求,“智慧化”就是其中之一。

昆明老街网红打卡景点(菜篮子变身网红景点)(10)

图自:滇中新区报

在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方面,今年7月,安宁市政府与华云集团公司联合投入400余万元,对昆钢凌波农贸市场进行智慧改造提升,将其按照“昆明市首个智慧农贸市场”加以建设,成效明显。如今,走进市场,“智慧”元素随处可见,免费WiFi、扫码支付、电子显示屏亮照亮证、食品快检信息实时公示、智能溯源可微信扫码追溯、客户可扫码对摊主点赞或举报;市场管理方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加强监管、精准把控市场和市民需求……

“进入市场的人可以先看一眼大屏幕,就像网购先看看网店等级、商品评价一样,做到心中有数,也更有助于摊主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市场经营户王娇说,摊位上方悬挂的商户信息显示屏,显示着摊位商户的个人信息识别码、营业执照、好评率、菜品价格、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码、实时交易数据等信息,时刻提醒自己要诚信经营、热情服务。

文学界名人汪曾祺曾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现在,这种乐趣在昆明可以说“俯拾皆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在昆明都可以找到喜欢的菜市场。

来源:昆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昆明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