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深度解析(一次多维视角的国际视野的实践知识提炼)

【编者按】本期介绍张伟平的专著《数学教学中的构造式实践——国际视野下的透视课堂》,该著作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光明社科文库”的教育与语言书系之一。

国际视野深度解析(一次多维视角的国际视野的实践知识提炼)(1)

该著作以多维的视角、翔实的资料及构建理论-实践共同体的“构造式实践”深邃思想,为数学教育实践作了一次极有意义的理论-实践的尝试和探索。

一. “构造式实践”之溯源

继舒尔曼的教师知识分类,特别是PCK概念的提出后,教师知识朝向精致化方向发展。美国以鲍尔为首的一批数学教育工作者把研究重点从“教师知道什么”转向“教师做什么”,致力于基于构造式实践(enacted practice)的教师特殊知识发展的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师知识发展思想体系。

构造式实践包括三层涵义:

涵义一,是指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非自发地、及时性的、专业地帮助别人学习,取得收获;竭尽所能地仔细倾听和观察其他人,抓住关键需要理解和容易误解的地方。非自发性根源在于将数学看作以知识性的原本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科。

涵义二,是在实践中再组织知识:教学实际是解压知识、展开知识,让知识“可视化”的过程。Ma1999年指出,为了应变特殊情境,需要再组织知识,增强知识的灵活性、熟练性、敏锐性、适切性。

涵义三,具备后继性特点,是指教学实践中具有经验积淀作用的、能多次再现的、具有指导性的实践知识。

二. 本著作如何演绎“构造式实践”

著作者以恢弘的气魄,从三个方面演绎“构造式实践”:学科教师构造式实践知识的内涵、要素组织;课堂关键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机制;从两个新视角作STEM学科一体化教学设计:工科导向和嵌入式培养计算思维。所有议题九九归一,指向“构造式实践”。演绎过程如下:

首先,“构造式实践”的逻辑起点和铺垫在于,挖掘鲜活的教育实践的内在结构,揭示实践知识结构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的动态变化。著作自下而上,聚焦课堂情境,扎根数学学科逻辑,激活课堂学习共同体。

著作从本体论层面,着眼课堂精致化设计和实施,以知识论为基础,作形而上层面的元分析。梳理了以鲍尔为代表的美国教师知识发展精细化研究的思想脉络,阐述了“构造性实践”的架构、组织和特色,从教师知识内容、教师支持、学习环境三个层面厘清经验教师的PCK,MCK,TCK,对教师教育实践作了“麻雀解剖式”结构分析和提炼。正如鲍尔1999年所说,“好”的课堂是策略性的、经营式的、高水准实践,是精心的教学设计。

国际视野深度解析(一次多维视角的国际视野的实践知识提炼)(2)

图1:认知-过程导向的教与学模式下的教-学要素(说明:转引自(Stürmer & Seidel,2017))

其次,从认识论层面,著作者站在构建研究者、经验教师、职前教师组成的理论-实践共同体、“做中学”的价值立场,通过揭示职前教师 “学会教学”的学习轨迹知识,桥接“构造式实践”。聚焦课堂关键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机制,分析职前教师课堂专业注意的认知进阶过程:描述、解释、预测,发展职前教师课堂专业注意能力;如图2:

国际视野深度解析(一次多维视角的国际视野的实践知识提炼)(3)

图2:观察课堂认知过程的层级项目构建参考框架

案例分析是桥接理论-实践的平台,是发展“构造式实践”的重要途径。Kolodner1993,2002年认为,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基于案例的推理重具体甚于重抽象。他认为大多数传统的认知理论都强调通用的抽象算符如何形成和运用,而基于案例的推理将代表着经验的具体案例置于首位。本著作专门研究了英国基于教师课程标准的案例示范,透视课堂,为职前教师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丰富素材。

最后,从方法论层面,通过跨学科教学设计实践,强化“构造式实践”。依据最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想,数学课程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整体性和一致性。本著作聚焦于STEM一体化设计两个视角:工科取向的设计、嵌入式培养计算思维,剖析优秀教师课堂案例。教学设计突出核心内容,呈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现内容与观念之间的融合,体现多学科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总之,围绕“构造式实践”,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节节呼应的严密论证体系见图3:

国际视野深度解析(一次多维视角的国际视野的实践知识提炼)(4)

图3:研究框架 & 知识架构

三. 本著作鲜明特色

特色一是深刻的思想性和观念性,本著作的“构造式实践”的逻辑在于构建“研究者、经验教师、职前教师”组成的工作坊的理论-实践共同体。

特色二是教学实践的国际视野,放眼世界的恢弘气派有利于教师走向世界,发展教师专长。本著作涵盖澳大利亚的职前教师研究、英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案例示范研究、对美国鲍尔研究团队的思想梳理研究、美国现代教师资格测试和度量研究。

特色三是教师教研的工具性和规范性,集中开发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适合职前教师的课堂观察工具,如SSGs、六年级学生数感测量量表等,为学生数学学习以及教师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梳理了多种美国教师知识测试和度量方法。

特色四是教学设计的方法性,著作别开生面、独辟蹊径地开发和论证了两个全新的STEM一体化设计方向—工科导向设计、嵌入式培养计算思维设计。

本著作用深邃的思想、缜密的分析和诚挚隽永的文字,与读者分享关于数学课堂实践的认识与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