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

前言

我们中国历史家有一个不好的毛病,那就是从不在历史书上讲社会运转的底层经济逻辑,从来都是单独说中国史,也不把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联系起来,仿佛中国是生活在火星似的。这篇文章,我们抛开传统历史那些浮夸的君王将相的狗屁倒灶的事情,通过钱这个链接所有文明上层建筑,链接所有人一日三餐的主线来讲述近代史社会发展的逻辑,同时来填这篇文章中华文明本质一一大一统的生产型文明(下)文末的坑。

★郑人取玉与离岸货币

鬼谷子》谋篇中,讲了一个郑人取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郑国人发现郑国的玉价格很贵,但是玉的需求又特别大,玉在当时几乎能直接兑换所有东西,所以机灵的郑人就以珠宝生意的由头,偷偷采玉,然后走私到郑国。

从和氏璧的故事里面,我们知道在那个时期,一块好玉,价值15个城池。玉在当时是一种高价值的,具有高购买力的,只有贵族王侯才能使用的高级货币。郑国不缺玉,只不过在郑国国君和贵族人为控制了玉的开采,制造玉的稀缺性,让玉具备了交易的货币属性。

郑人这个机灵鬼的行为,按照现代经济学上定义的来说,叫做离岸铸币,私铸货币。他从国外这么一倒腾,郑国王权以挖玉为中心的权利货币体系价值链就不受上层控制了。

★私人货币的兴起,国家铸币权的旁落

中国的货币体系,在蒙元之前,被历史经济学称之为铜本位。按照我的理解,其实那之前不能叫做铜本位,在中国进入铁器时代之后,铜的作用和价值被大大削弱,加上铜的开采量巨大,不具备稀缺性,铜被叫做废铜。大统一王朝发行自己的铜币的时候,背后的信用储备是金银珠玉。比如秦朝时期,当时的货币体系,铜虽然是基础货币,但背后的储备还是货真价实的金银。因此铜币本质上跟现代的纸钞差不多,只不过是材质的不同罢了。

宋朝的时候,人文制度的优异,导致宋朝时期以汉族为主导的中华文明科技大爆发,路上丝绸之路虽然被堵死,但是指南针的出现和造船技术的突破,致使由中央集权的宋朝开启了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通过设立市舶司和完善的朝贡体系,把海外贸易做成了一个闭环,经济最高达到了世界GDP的80%。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1)

宋朝打仗不行,搞经济却是一把小能手,宋朝的货币锚定宋朝生产的实物,后面又有巨量的金银珠玉为货币储备,所以宋朝的铜币非常坚挺。辽金两国虽然在战场上打的宋朝叫苦连天,但是被宋朝这种不值钱的铜币给掏空了,老百姓和贵族只认宋朝货币,不认辽金自己当权者发行的货币。相当于辽金的铸币权被宋给潜移默化窃取了。另一边,宋朝通过官方组织海外贸易,老百姓以加盟的形式共同参与,并且对走私处罚非常严格。海外贸易获取的金银都被宋朝政府给收取兑换成铜币了。宋朝牢牢掌控住货币的发行权。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2)

宋朝被灭之后,这套货币体系走向了解体,为什么呢?

欧美文明本质---劫掠文明(上)这里聊了一点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教会和犹太人联合起来给十字军战争提供金融服务。蒙元东征的时候,又被有心之人发现了商机。

宋的时候开始,因为海外贸易异常发达,通过海路,犹太人逐渐在开封开始聚集,蒙元打了过来之后,一部分犹太人就跟随蒙古大军一直往西。大家不要以为蒙古大军远征的时候,全是清一色的军队。在蒙古军队背后,不远不近处,跟着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商团,虽然蒙古军很残暴,但是只要是人就有需求,这些商团就是为战争士兵的需求服务的。蒙古劫掠到的财富和多余的女人会找他们置换成便于携带的银为主的货币,银正式进入民间作为货币流通。

在开封犹太人的穿针引线之下,十字军的金融模式在蒙古大军里面完美复制。这也让意大利的很多金融家族得以崛起,意大利的这些家族,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它们是欧洲的古典金融霸主,犹太人这时候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金融掮客的身份。

从上面的信息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金融问题,之前宋朝中央政府严格控制金银在市场上的流通,并且通过贸易回收金银,市场的主流货币是以金银为储备发型的铜币。到了蒙古这帮掠夺者这里,金银直接越过铜币进入市场流通,成为战争时期的硬通货。等到蒙元建立之后,有投靠蒙元的汉人官员向忽必烈指出了这个问题,忽必烈一度禁止金银在市场流通,但是收效甚微,后来忽必烈就躺平了。

蒙古西征在金融上的结果是,巨量的劫掠财富被置换成天量金银流入生产型文明的中国成为了市场上直接流通的主流货币(主要以白银为主,金的数量太少),并且由于中国不是主要的产银国,中央政府铸币权旁落之后,完全失去了对货币价值的掌控。金:银:铜的价值每天都在剧烈震荡,玩到后面大家一个劲把银藏地窖里等着金银升值,铜币却在市场上很难流通。

元蒙玩了不到一百年,就滚回了草原,满清却玩了接近300年,主要差别就在这钱上。元蒙无法掌控住货币发行的命脉,引发重商主义资本兼并——抢金银(抢货币权)。货币一乱,天下肯定会乱。

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而起。朱元璋上台后对经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海禁。

海禁的主要目的历史学家说是东南海寇猖獗,我只能说他们盲人摸象,摸到个尾巴就说这是事情的全貌,海禁是综合考虑后在明初得出的最优解,主要矛盾是为了解决走私贸易带来的不受政府控制的金银。

第二件事就是发行大明宝钞,将宝钞价值锚定国家信用。同时严厉打击市场上的金银流通。朱元璋这种做法,跟当今的美元发行类似,叫做无储备果奔货币。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3)

这种货币发行有两个问题。

一、那就是宝钞印多少你心里有数么?怎么才能不多发或者少发?你能保证不多发?你总得有个发行锚点吧。宝钞感性发钞,全凭感觉。

二、宝钞的价值,得是王朝政权稳定与延续的前提下。朱元璋走后,朱棣造了他侄子的反,前朝的宝钞信用崩溃,宝钞体系崩溃!

宝钞系统崩溃后,私人资本联合海盗、官员,玩得走私勾当愈加猖獗,再次控制了货币体系,蒙元的那一套又卷土重来。

★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

朱棣上台,朱允炆给他留的并不算是个烂摊子,勉强能过。但是朱元璋定的史上最低农民税负三十税一外加特殊的税收制度让中央政府无钱可用。特殊奇葩的税收制度我们后面讲。铸币权旁落,加上又收不上税,让永乐大帝没钱用,更没钱北伐。朱棣想到了宋朝的富有,于是也准备效仿宋朝玩1 N的模式重新把货币的权利抓回来。

他先是沿用宋制设立了市舶司,又完善了一整套朝贡与海外贸易体系,由于明初那会,岛国那边处于战国时期,乱得很。很多倭人全下海做了海盗,有一部分倭人在明初资本家的资助下做大做强了,他们与沿海的官员大族勾结,一直在玩排他性的走私贸易。啥意思呢?走私利润奇高,但是也架不住狼多,所以干脆养寇设立入行门槛。

朱元璋时期定的国策是民间“片甲不能下海”。朱棣也不好带头坏规矩,于是以寻找先帝和宣扬中华国威的名义叫自己的亲信太监开始了下西洋的壮举。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乘坐的主力舰--宝船 长约138米 宽约54米,根据模型推算排水量约2500吨。要知道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船最大的圣玛利亚号排水量仅仅100吨。200余艘大船随行,同行军士、水手、医官超过两万名。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4)

抛开历史学家胡说八道,我们认真想一想,你下南海找个人,宣扬个国威需要这么豪华的配置?朱棣傻吗?钱烧得慌?如果不赚钱财政吃的消?

前面说了,宋朝之后海上被养了一堆寇,这些寇有时候是商人,有时候是海盗。他们勾结中华的走私资本家和官员,接收从中华沿海用小船走私出来的货物,像一个一级分销商那样,贩卖给下一个节点的海盗,然后就这样一节一节的被中间商赚差价,最后才流转到阿拉伯和欧洲。由于中间商太多,流转到阿拉伯和欧洲的货物价格自然是奇高无比。还有些被大资本资助的海盗强大一点的能够自己跑完全程的,自然赚的利润更多。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5)

郑和下西洋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扫清沿途海寇,为大明建立一条持续输血的海上贸易通道。

二、卖货赚白银回来,拉货回来接着赚白银。

至于历史学家说的那些找先帝,扬国威那都是次要原因。朱棣作为历史上现象级的帝王没那么无聊。把次要原因当成主要原因根本狗屁不通。

郑和的船队巨大无比,船上装满了大明官窑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贵重物品。郑和一路沿途打怪,一路沿途卖货。

到了一个地方,先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会见当地首领(首领自己屁颠屁颠过来见郑和,而不是郑和去他们地盘见他们)。然后将船上的货物展现给土著首领看,首领也不傻,知道这年头大明货物是硬通货,所以是能留多少是多少,先给金银珠宝,如果还不够的就用土特产抵。

比如,郑和在苏门答腊采购胡椒,给当地人折合的价格是0.01两/斤,到了大明货物下船的价格是0.2两/斤,这还只是下船价,也就是说下船接货的是一道贩子。整整赚20倍,这利润不高么?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产品。况且郑和的船来回都装了货,这还赚不够路费?这些儒家的历史学家就喜欢说些有的没的形而上的,他们就怕你跟他们算数,算账。

就这样郑和一路赚的盆满钵满,就这还被史官杜撰骂劳民伤财。各路大臣纷纷上书,郑和下西洋这种行为动了国家根本什么的,还有些拿着朱元璋海禁的事来说。

为何儒家史官为何这么骂他呢?有两个原因,他们看不起太监,觉得抢了他们这帮东林党蛀虫的风头,第二个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我前面说过,在明朝出货走私,如果没有当官的在上面罩着是玩不转的。江浙那边从宋开始就是经济手工业高度发达,资本兴盛的地区。那边因为有钱,所以读书这个费钱的事他们玩的特别好,大官高官大部分都出自那边。他们一般是族兄在朝里当大官,族弟就在当地毁田养桑走私赚“外汇”。

郑和赚的钱是给国家赚的,他们一毛钱都拿不到。并且,郑和带了这么大船队去贸易,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打破了他们的垄断,还玩了一出低价倾销。他们能不恨么?

投名状里面有句话很形象,跟这里比较符:“不打仗了,我们吃什么?” 在这群蛀虫眼里国家利益那就是个屁了。

朱棣心里门清,所以他在世的时候一直支持着这种行为,大明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重新夺回了中央的货币权,牢牢的掌控了白银的输入,大明在这段时期,也基本是效仿了宋朝的财富模式。所以朱棣一直北征也没把大明给搞穷。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6)

★国家资本主义戛然而止

朱棣的这种玩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玩的国家资本主义。朱棣死后,朱棣最看好的孙子朱瞻基继续朱棣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模式。在大明三代人期间,郑和七下西洋,为大明前期开创了盛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大明这段时期,几乎都不怎么需要依靠农业税收,来支付对外战争。朱瞻基之后,明朝国家贸易模式戛然而止。

这么好的模式为何,不玩了呢?

我们前面说过,江浙苏杭那边世家大族出大官还特有钱,同时背地里玩走私。国家玩贸易了,他们赚得少或者没钱赚。朱瞻基死后,被压制的文官集团势力迅速抬头,他们先制造舆论,把之前的国家组织船队贸易的模式在舆论上社死。然后自己又以家族的模式,组织船队贸易。

之前说的宋朝的模式是把白银收归国有,然后发行铜币,朱棣爷孙也是这么玩的。到后面,民间大资本又开启了海上贸易之后,中央的铸币权事实旁落,官方发行的铜币又变成废铜。

近代战争史的奇迹(近代屈辱史的根源)(7)

私人控制金银,金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还不受政府管制。这必然会引发资本兼并。大家都为了积累金银而活着。要积累金银,就得拼命地开展逐利经营。而在自然经济中,人们的经营活动,并不是为了积累金银,而是为了积累实物财富,再用实物财富养育更多的子孙后代,最终还是导向了人的自然生存和繁衍。而当人们把积累金银当作一切的中心时,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再导向生存和繁衍,而是导向资本本身,这就引发了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本质,就是不折手段把别人的金银都赚光,变成自己的金银。所以生命活动的重心都变成了赚金银。

这种以白银(钱)为本的经济形态,取代了之前以人为本的经济形态。我们现代人一直被西方学者洗脑的历史学家误导了一个最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以钱为本的资本主义等于历史进步,以人为核心的生产型中央王朝产生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于落后,所以我们百年屈辱挨打了。

这种历史学者真的跟猪一样,永远只把表象当做历史推动的根源。

挨打是结果,他促成的因素有很多,跟皇帝也许有点关系,但不是强相关。真正的强相关,就在于生产型文明的中国在大明朝朱瞻基之后失去了对钱的掌控,失掉了铸币权,丢掉了中央银行!不生产白银的中国,将白银变成了流通货币而不是储备货币,这才是落后的根源。大明朝的内阁制度并不坏,后面日本有天皇,近代落后了吗?英国有女皇他们落后了吗?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玩的内阁那一套,英国照搬的你晓得不?

我在这里再解释一下明朝的资本家,他们在大明一朝和中国的官本位是一体的。他们既是官又是文人还是资本家。他们具有多重身份,前面我解释过族兄当官族弟经商走私的事了,后面不再重复。他们忠于钱,而不忠于皇室和国家,后面异族来了他们投的比谁都快。

国家货币银权旁落后,银子代表了一切,明朝的资本家,为了积累更多的白银,不仅改稻为桑,而且还重演了郑人取玉的那一幕,开启了离岸铸币的新篇章。离岸铸币,需要三大关键要素,第一个是控制贸易关口。第二个是有负责运输的商队,第三是有一个负责开矿冶炼的铸币奴团队。

朱瞻基死后,文官集团反扑,为了把朝廷彻底踢出局,私人资本家们联合了起来,策划了土木堡政变,控制了北方贸易关口,也就是丝绸之路。又废了郑和宝船团队,控制了海上丝绸之路。控制了贸易关口和通道之后,明朝的资本家们,又孵化出来了海上的贸易商队,和专业的白银矿工铸币奴。这些贸易商队和铸币奴国家,有日本人,有西班牙人,有葡萄牙人,还有荷兰人,英国人,利用这些外国人铸币与开采银矿从元朝的时候就开始了。

元、明朝资本家为了利益,把朝廷踢出局,处在金钱社会的我们,这个可以理解。那元、明朝汉人资本家,为什么不组织中国人,来做郑人取玉的事,而使用洋人来帮他们做这些事呢?

因为如果使用中国人来去境外找银子,他们找到银子之后,必然不会再甘心受控制,肯定会踢开这些资本家自己玩。而使用这些不开化的洋人,他们即便带了银子,也不能在中国开办工商业,也不能入籍,这样就不会控制中国的金融体系。所以,使用洋人当离岸铸币奴,就相对比较好控制,而且还能减少国内法律的麻烦。

日本人,有西班牙人,有葡萄牙人,还有荷兰人,英国人,这几个国家,它们在明朝时期,最主要的国际价值链分工,就是给中国找银子,也就是出口白银给中国,完成白银资本的离岸铸币。

为了让这些卖银国铸币奴,能够帮中国找到银子,而且还能把找到的银子给运过来。明朝的资本家,派了工匠过去,对它们当中一些人进行了长期的科技孵化和文明孵化,手把手教会了它们怎么进行造船与航海,还有怎么发展火器军事科技方便他们去新大陆掠夺。

在这之前,西方的船队,航运能力极差,横渡个地中海都是经常翻船。它们的测绘技术,航海技术,都是明朝人手把手教的,教会了它们,这些铸币奴,才能帮助明朝人找银子。

文艺复兴的科技并不是他们在古罗马,古希腊文献里面发现了航海技术,开启了文艺复兴。古罗马古希腊那时候的技术也是很渣,并没有先进到哪里去,真正的文艺复兴的科学部分来十字军东征之后的,世界十字路口的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科技来自东方,另一部分来自元明资本家为了找银子手把手传授的。

银子流入的逻辑是,东方生产型大国的铸币权旁落私人资本家,国家进入重商主义阶段,一切向钱看齐,而流入的很多很多白银被有钱人都藏起来了,市场通货紧缩白银升值。白银升值反向又促使大元、明需求更大量白银,于是激发了他们把技术带出去,让人命不值钱的欧洲强盗去帮我们找白银。

现在你们明白为何全世界1/3的银子会流入大明了吧?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无需求不贸易。

这段时期的故事很多,要讲非得讲几万字,简而言之,罗马之后,西方上千年处在中世纪,一直在互相掠夺内耗,文明和科技发展几乎停滞,东方虽然被短暂的掠夺型文明打断,但是整体是在发展的。

所以所谓的文艺复兴促使他们技术进步,本质上是他们在寻找之前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东方科技和技术。

技术这东西,如果你不发展的话,是不可能跳跃式的出现的。西方停了上千年不发展,突然技术就踩我们头上去了,那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我们的肩膀上再次发展,而我们在明末以及清朝文明发展陷入停滞,这才让他们从我们肩膀上进一步踩到我们头上,这才是我们华夏民族落后的本质。

现在西方学者告诉世界人民,他们因为文艺复兴自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技术,只字不提中国,就是为了抹杀阉割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而我们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有名的几乎都是他们体系培养起来的,只会像一只鸭子一样跟着叫,从来不跳出西方给的文化陷阱,单独去看看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拿破仑:"中国是一头沉睡的东方雄师,一旦醒来,必将会震惊世界"后半句是“东方有一头沉睡的雄狮,谢天谢地让他继续睡吧”

你们以为拿破仑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全世界1/3的银子为何会流入大明?现在明白了吧。

元、明与西欧同时期大事件对比

蒙古西征(1219年)

十字军最后一次东征(1291)

元蒙灭亡(1368年)

文艺复兴思想启蒙(14世纪起)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文艺复兴技术革命(15世纪起)

土木堡之变(1499年)

大航海时代(16世纪起)

文艺复兴有个佛罗伦萨最重要的意大利家族推动,它叫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我在前面说蒙古的时候说过!!!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心脏是佛罗伦萨,那些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家,多半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美第奇家族统治了佛罗伦萨断断续续长达三个世纪。

百度百科-文艺复兴

同在一个地球,东方的变动促进了西方的演变,历史早有因果,并不是单独的封闭环境。现在西方学者和我们的教授一直抛开东方讲西方近代的先进,纯粹是胡说八道。

今天聊到这,后面接着聊为什么明朝收不上税,以及清朝那坑玩意。

想了解更多有趣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忠哥看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