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1)

南京秦状元府

六朝古都南京是一座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城市,在秦淮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长乐路上有一座历史超过300年的“秦状元府”。这座府邸的主人曾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名叫秦大士。

中国科举制历史里状元众多,秦大士的名字被后人记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是南宋大奸臣秦桧的后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秦大士在皇太后六十圣诞的万寿恩科举中,一举夺得殿试一甲第一名,即状元。

当乾隆皇帝在接见秦大士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他问:“你先祖是不是秦桧?”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如果否认自己是秦桧后人,就是欺君之罪;如果直接承认,那现场则颇尴尬,毕竟千百年来秦桧是公认的大奸臣。

秦大士不愧为状元,他回答道:“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短短一句话,秦大士回答得滴水不漏。一方面,秦大士对乾隆皇帝的提问给予默认;另一方面,秦大士这是称赞乾隆皇帝是明君。

乾隆皇帝听后,果然龙颜大悦。关于秦大士的故事,还有一个常常被提及的就是他在西湖附近岳飞墓前说的两句话。有一次,秦大士跟友人游览西湖。一行人在湖边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到了岳飞墓前。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2)

岳飞墓地

大家看到岳飞墓前的秦桧夫妇跪像,自然也感叹一番。秦大士则说了两句广为流传的话,“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从这两件小故事可以看出,秦大士充满智慧。三百多年后,大汉奸汪精卫的儿子也面临这种情况。

1995年,汪精卫墓地被炸毁49年后,小儿子汪文悌重回南京,这次他回国只有一个目的,祭拜父亲。尽管汪精卫的墓地早已不复存在,可汪文悌还是来到梅花山的父亲墓地遗址,朝着原先坟冢的位置深深三鞠躬。

让汪文悌意外的是,就在他父亲墓地遗址正对面,赫然有一尊汪精卫双手反绑面向中山陵的跪像。那么,看到这一幕,汪文悌作何感想?他又说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汪精卫遭到枪击到病死说起。

汪精卫的一生跟刺杀有着不解之缘。1910年的他还是一名热血革命者,他在北京银锭桥用炸药刺杀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失败后被捕,差点丢掉了性命。汪精卫没想到,自己也因他人刺杀丧命。

1935年11月1日,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礼堂,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将在这里召开。开幕式后,各委员集体合影。蒋介石看到现场秩序比较混乱,多疑的他临时决定不参加照相。汪精卫自发前去劝说,蒋介石以“今天秩序太乱,恐怕要出事”为由拒绝,还让汪精卫也别去。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3)

汪精卫和蒋介石

汪精卫认为都不去说不过去,便参加了合影。就在合影即将结束那一刻,一名记者突然拔枪,朝着刚准备转身的汪精卫连开三枪。汪精卫应声倒地,第一颗子弹射进左眼外角下颧骨;第二颗子弹洞穿左臂;第三颗子弹从后背射进第六、七胸脊柱骨,卡在里面。

第三颗子弹因位置特殊,无法取出,便长时间留在了汪精卫身体里,最终成为导致汪精卫病死的最主要原因。据资料,当时负责给汪精卫取子弹的日本医生就断言,如果弹头不取出,不出10年一定丧命,结果一语成谶。

1943年夏,汪精卫枪伤再次复发,日军军医检查后发现枪伤位置发黑,创面已经波及骨髓。3个月后,汪精卫下楼时跌倒昏迷,后被妻子陈璧君等人立即送到南京日本陆军医院抢救。

鉴于汪精卫的病情,当年11月9月东条英机派出日本内科病权威、东北大学教授黑川利雄到南京,为汪精卫检查治疗,这时的汪精卫下肢没有知觉,也无法下床。黑川利雄详细检查汪精卫身体后,认为南京和上海都日军医院都不具备做手术,现阶段取出弹头风险太大,还是别取出最好。

黑川利雄在回忆录中写道:“原来子弹已经伤到了骨头,但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障碍,我们认为还是不取出来为好,不久我们就回国了。”黑川利雄走后,汪精卫的病情持续恶化,只得再次请南京日本医院医生治疗,这次他要求取出弹头。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4)

遇刺受伤后的汪精卫

这次负责给他做手术是两名日本名医,日本“中国派遣军”军医部长桃井直干和南京日军第一医院院长后藤镣枝,手术时间定在当年12月19日上午。汪精卫很清楚,这次取弹头手术风险很大,重则致死,轻则致使下半身瘫痪。

关于手术经过,汪精卫在日记中有详细记载:“晨9时赴台城病院,11时开始手术,仅20分钟即将留弹取出。是日卧病院中。”说来也奇怪,这次冒险手术后不久,汪精卫很快就能下床走动。

汪精卫在日记中也表露内心的惊喜,鼓吹一定要进一步努力,“要拿出全副精神,放在决战第一上面,以谋大东亚战争目的之完成。”手术后,汪精卫还频繁参加各项活动。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象。

就在汪精卫庆幸手术胜利时,他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1944年1月初,汪精卫突然高烧,下肢难以动弹,只能卧床休息,他的日记也只要写道1月25日。此后两个月时间里,汪精卫高烧持续不断,身体自腹部以下出现重度麻痹。

汪精卫的病情让桃井直干和后藤镣枝束手无策,陈璧君则只能求助黑川利雄来南京诊治。黑川利雄再次给汪精卫诊断,确诊为脊骨癌,已经到晚期。考虑到南京和上海医院设备简陋,黑川利雄建议汪精卫去日本治疗。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5)

汪精卫和陈璧君等人在一起

汪精卫同意了。1944年3月3日上午,汪精卫被众人抬上日军的专机,直飞日本名古屋。同行的除了陈璧君和子女外,还有汪伪政府行政院秘书长周隆庠夫妇、贴身侍卫武官凌启荣、南京中央医院院长黎福等人。

汪精卫期待着能治愈归国,未曾想这次日本之行成为了丧命之旅。对于汪精卫的病情,日方确实给予了最高的重视。汪精卫抵达名古屋后,直接被送到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日本集结了全日本医学界水平最好的医生,这些医生们被安排住在医院附近旅馆里,随时待命。

抵达日本第二天,汪精卫便接受了手术。手术相当顺利,可接下来病情时好时坏。就在汪精卫滞留名古屋期间,美军对名古屋的轰炸也没有停止。11月9日,汪精卫被转移到医院地下室,因地下室病房潮湿,又没有暖气设备,汪精卫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

仅一天时间,汪精卫病情进一步恶化。11月10日,汪精卫体温飙升至40.6度,脉搏更是达到128次,呼吸极度困难。到了下午4时20分,汪精卫咽下最后一口气,终年61岁。汪精卫病死后,日方很重视,东条英机等日本高层都到医院吊唁。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6)

大汉奸汪精卫

11月12日,汪精卫灵柩由日方专机运回南京,日军还派出4架战机护航。接下来就是汪精卫的葬礼事宜,尽管汪精卫临终前要求一切从简,汪伪政府高层也公开宣称“时值非常,为恪守先生不劳民,不伤财之训起见,决定一切力避靡费,求其简肃。”

这一切都是假象,汪精卫的葬礼实在奢华至极。仅墓地这一项,汪伪政府就拔出5000万中储券,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汪精卫灵柩运抵南京大校场机场,之后经中山东路,绕新街口、鼓楼、保泰街,最后送至伪国府大礼堂停放。

当晚,陈璧君和汪伪政府官员在颐和路汪公馆举行会议,治丧委员会成员全部到场。现场气氛压抑,没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发言。陈璧君越等越生气,突然拍着桌子说:“你们什么情况?都成为了哑巴?”

作为汪伪政府“二号巨头”陈公博首先发言:“我们准备给汪先生举行国葬,大家看怎么样?”陈璧君立即反对,几乎吼叫道:“不需要给汪先生国葬!他生前也不同意这样,只表示在紫金山附近找块墓地下葬就可以了。”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7)

陈公博

这里插一句,汪精卫在病危期间留下了遗嘱—《最后之心情》。当时他口述,陈璧君在一旁记录。遗嘱中,汪精卫没有提到自己的后事安排,只是为自己辩解,他一开口就说:

兆铭于民国二十七年离渝,迄今六载。当时国际情形,今已大变。我由孤立无援而与英美结为同一阵线,中国前途,忽有一线曙光,此兆铭数年来所切望而虑其不能实现者。 囘忆民国二十七年时,欧战局势一蹶千里,远东成日本独霸之局,各国袖手,以陈旧飞机助我者唯一苏俄。推求其故,无非欲我苦撑糜烂到底,外以解其东方日本之威胁;阴以弱我国本。为苏计,实计之得!为中国计,讵能供人牺牲至此,而不自图保存?保存之道,舍忍痛言和莫若!

汪精卫特别喜欢梅花,一度把梅花定为南京市花。在陈璧君的提议下,汪精卫墓地选在了南京梅花山。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称,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南部边缘,也属于朱元璋明孝陵景区,因靠近中山陵,加上山顶上有大片梅花而闻名天下,与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武汉东湖梅园并称“四大梅园”。

墓地位置选好后,就到了修建环节。汪精卫墓地仿照中山陵风格修建,地面建筑主要由坟冢、祭堂、牌坊、警卫室等部分组成。因日本很快投降,墓地工程没有完全结束。1944年11月13日,汪精卫正式下葬。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8)

南京梅花山

汪精卫的坟冢规模很大,呈圆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用水泥加砖块围砌。陈璧君深知丈夫名声,他下葬后墓地一定会遭到破坏,于是她要求在把5吨碎铁块掺杂在混凝土里,这样浇筑的坟冢跟棺木融为一体,坚固无比。

陈璧君万万没想到,汪精卫的墓地很快将被蒋介石密令炸毁,最终落个尸骨无存下场。1946月1月21日深夜,国军74军51师工兵营接到密电,炸毁汪精卫墓地。事先,工兵们在坟冢上钻好炮眼,随着150公斤炸药的爆炸,坚固的坟冢被炸开。

清理完坟冢后,几名工兵把棺木抬出墓穴。据当时国民党南京市长马俊超回忆,棺材盖撬开后发现汪精卫的尸体没有腐烂,尸体最上方覆盖着一面汪伪政府的伪“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子。汪精卫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

棺材内只有一件陪葬品,一本汪精卫手抄诗稿。在验明尸体身份时,还在汪精卫贴身衣服口袋里发现一张3寸纸条,上面是陈璧君的题字:魂兮归来。紧接着,尸体被送到火葬场,火化时鼓风机不断朝炉膛里吹风,骨灰则顺着烟囱飘走。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9)

汪精卫墓

事情还没有结束,汪精卫的尸体被处理后,工兵们则在墓地遗址上继续平整。没过多久,一座由孙科题名的“观梅轩”亭子拔地而起。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廊亭,东西长16米,分为三间,四周围绕砖砌栏杆,建筑风格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成为了一处游客休息场所。

日本战败投降后,陈璧君在广州被抓捕,很快被押到苏州接受审判。1946年4月16日,江苏高等法院审判公开审判陈璧君。法庭上,陈璧君拒绝承认卖国行为。不仅如此,陈璧君还替汪精卫辩解:

“日寇侵略,国土沦丧,人民遭殃,这是蒋介石的责任,还是汪先生的责任?说汪先生卖国?重庆统治下的地区,由不得汪先生去卖。南京统治下的地区,是日本人的占领区,并无寸土是汪先生断送的,相反只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权利,还有什么国可卖?汪先生创导和平运动,赤手收回沦陷区,如今完璧归还国家,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陈璧君如此厚颜无耻,惹怒了蒋介石,最终她被判处无期徒刑,关进苏州狮子口监狱。1949年苏州解放后,解放军全面接管苏州,陈璧君又被转移到上海提篮桥监狱。1959年6月17日,陈璧君在监狱医院病逝,终年67岁,火化后骨灰撒入了大海。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10)

大汉奸汪精卫

最后说一说汪精卫的子女,汪精卫和陈璧君育有6个孩子,除了一个孩子夭折外,其余5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分别是长子汪文婴、长女汪文惺、次女汪文彬、三女汪文恂、次子汪文悌。因父母的缘故,这5个孩子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但也因父亲是大汉奸而遭到牵连,他们随着父母去世也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绝大多数都在美国。

在这5个子女中,小儿子汪文悌屡屡被提及,因为他曾回南京祭拜父亲。据中山陵园管理局原文物处王前华处长回忆,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一些市民希望能在梅花山设立一尊汪精卫的跪像。

这样的要求并不意外,早在1938年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时,全国各地就召开“讨汪宣传大会”。以浙江海门为例,1940年10月海门各界召开声讨汪精卫卖国行为大会。大会召开前,人们凿刻了汪精卫、陈璧君的跪像,放在城门头抗日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前,供所有人唾骂。

当中山陵园管理部门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请一名手艺精湛的石匠凿刻一尊汪精卫跪像。这尊汪精卫跪像材质为花岗岩,高约1.3米,造型是双手反绑跪地,穿着燕尾服打着领带。汪精卫跪像凿刻结束后,中山陵园管理部门在“观梅轩”对面修建一座水泥平台,汪精卫跪像就置于上面。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11)

汪精卫墓地遗址(今观梅轩)

汪精卫跪像面朝孙中山灵堂,寓意向国父孙中山谢罪。汪精卫生前自诩是“总理忠实信徒”,结果他的跪像在中山陵对面,实在是莫大的讽刺。所以,当汪文悌回到南京祭拜父亲时,也看到了父亲跪像。

汪精卫一生曾三次前往法国,汪文悌于1928年出生于法国。汪文悌出生时汪精卫已经45岁,他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宠爱,常年把他带在身边。汪文悌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在父亲安排下进入汪伪政府工作。

1946年,汪文悌以汉奸罪判处一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五年。在一般人看来,如果父亲墓地都被铲平了,一定会对无比憎恨。汪文悌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政治教育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汪文悌后来去了国外,不再涉足政治,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1958年,汪文悌考取了香港大学深造,当时他已经30岁,为了弥补学习上的吃力,他熬夜苦学,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桥梁专家。

汪精卫墓炸开后身上有一张纸(汪精卫被炸墓焚尸)(12)

汪精卫跪像

改革开放后,汪文悌也多次应邀请回到大陆开展不少合作项目。于是,汪文悌就找个时间回到了南京梅花山,他先是朝着观梅轩深深地三鞠躬。紧接着,汪文悌转身在汪精卫跪像前久久伫立。沉默了很久后,汪文悌含泪慢慢说了一段话,共两句:“我父亲做错了很多事。既然做错了,就要接受惩罚。”说完,汪文悌扭头转身就走了。

作为大汉奸的儿子,汪文悌没有为父亲犯下的罪行辩解,这难能可贵。值得一提的是,汪精卫的这尊跪像并没有摆放多久,1999年因种种原因就撤走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