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徽州古城(安徽黄山市岩寺古镇)
黄山市古称歙州,宋朝方腊起义后改名徽州,解放后成立徽州地区,1988年更名黄山市。很多人都说徽州更名黄山市是最大败笔。1000多年的古地名,最终败在旅游开发上,徽州地区变成现在的徽州区。徽州区是徽文化的发源地,经过历史变迁,如今保留有徽文化痕迹的也就一条不足300年的岩寺老街 了。
岩寺古镇,古徽州府治所在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实行郡县制,并在此设歙县。隋唐时期歙县更名新安县,并从婺州分离出新安县设歙州,宋宣和3年(1121)方腊在歙州起义,将歙州更名为徽州。古徽州的府治地就是现在的岩寺古镇,岩寺古镇秦汉时期称富饶,唐朝时期称岩寺,岩寺是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古徽州文化就在这里起源。
岩寺古镇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岩寺古镇分有上街、中街、下街三部分,贯穿整个古镇长达10里,固有岩寺“十里长街”之称。时代的发展和时光的流逝,“十里长街”不复存在,目前仅留全长300米的中街,街道最宽处5米,老街大部分留有明清时期的风格,不过中街是后期修复的假老街,颇有徽派建筑风格。
岩寺古镇始建于唐朝初期,形成集镇是北宋年间,方腊起义让岩寺古镇成为皖南民间反朝廷的活动中心,若不是宋江受到蛊惑来攻打方腊,恐怕岩寺古镇又成为一个小朝廷的京城。岩寺古镇地处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地带,南宋时期已是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的集贸圣地。茶馆、客栈、酒馆,来往的商客和过往的官差,让岩寺这个集贸重镇变成南方重要驿站。
明清时期的岩寺古镇繁荣到极致,已成为“鳞次万家、规乡十里”的皖南重镇。徐霞客曾经在徽州留下过足迹,只是徽州没有一块像样的石头,要不然刻上“徐某某到此一游”这几个字,让这里的历史文化更加的扑朔迷离。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时,一心想来徽州走一走,无奈私访至苏州时被一群花楼才女给缠住,乾隆若能到此地一游又是一部精彩的故事。
岩寺古镇闻名遐迩的是抗战时期的新四军,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一致,枪口对外共同抗战,并将长江以南的8省游击力量组建新四军,1938年4月份,新四军军部从南昌向北转移,路过岩寺古镇时修整一个多月。新四军在岩寺古镇休整期间,宣传抗日统一战线,当地青年都有热血的心,踊跃报名北上抗日。
与方腊起义、徐霞客瞎游逛和乾隆想来又来不了相比,新四军留下的足迹就丰富得多。万余将士高声宣誓,那等气势犹如钱塘涨潮般汹涌澎湃,高唱游击队歌气宇轩昂,恨不得一心到抗日前线愤杀倭寇。只是蒋公不大厚道,1940年初派7个师8万多人对北上抗日的9000将士绞杀。2000人突围,叶挺将军谈判被铺,这是我军抗战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这就是蒋公挑起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药铺、徽州驿站、新四军军部旧址、茶庄、油坊、打铁铺、土特产等具有古徽州特色的景点,在老街的衬托下尽显古徽州与生俱来的古朴情怀。漫步在岩寺老街,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穿上具有古气息的唐装,手握骨扇,此时再念几首唐诗,不仅在心灵上得到臆想中的满足,还能当一回古代知识分子的隐。前段时间听说在苏州老街有位女孩穿着和服拍照,如果放在岩寺古镇这里,那个女孩有可能被赶走。
毛豆腐,徽菜中的一种,据说这道菜还跟朱元璋有关。1357年,朱元璋带领义军攻下般城后挥师北上,屯兵在绩溪快活林。老百姓听说义军屯兵快活林后做很多水豆腐犒劳将士们,由于天气太热,水豆腐太多吃不完而长白色的毛。朱元璋认为扔掉太浪费,就命下属用油炸起来,再用多种佐料焖烧,最后烧成别有风味的干豆腐,因为豆腐长白毛,所以也叫毛豆腐。有机会来岩寺古镇,不尝一尝毛豆腐那就是白来了。
千年古镇遍地是,古声古色的老街保存下来的不多,就好比如岩寺古镇,留下来的大部分是民国时期,而且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假古镇。以现在浮躁的社会和城市的快速扩张环境下,能保存下原生态古镇的又能有几个,悠闲时来岩寺老街走走,闻嗅一回徽州文化或许也不错。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