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

职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甚至某些公司还崇尚加班文化,以至于很多员工白天磨洋工,等到下班之后才正式开始工作,最后在下班的时候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是多么的努力和勤奋。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1)

这是现在很多职场上存在的普遍现象,每个人都看似忙忙碌碌,每个人都看似行色匆匆,但真要检视一天中做了哪些事,很多人都说不出自己一天都在忙什么。这种看似快速的工作,实际上,效率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

“慢工出细活”,只有不急于求成,精益求精,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我们应更多的保持一种“工匠精神”,不断的琢磨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行程一种行而有效的可复制的规范流程,也许在前期我们会很慢,但随着流程的大量复制,从长远来看,效率是大大的提升了。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2)

在工匠精神面前,德国人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德国人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慢”,他们的职场中流行着一句口头禅:not that hurry!(凡事不要催)如果放在中国,很多事情不催的话,任何一件事都能留到过年。

中国的职场,随处可以听到:什么时候能做好?能不能快一点?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五分钟以后我要看到报告.....很多事情都需要不断的、反复的去催才能让事情的进展能往前一点点,有时候还有可能出错,到头来又要重走一遍。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帮助他们建立了很多百年企业,帮助他们让全世界知道有一种制造叫“德国制造”。对德国人来说,他们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欲速则不达”,什么叫做“慢工出细活”,他们一贯秉持着稳健第一,速度第二的做事原则。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3)

国外很多公司,他们的工作时间都不长,很少有像国内这种996甚至997的工作时间,他们会经常在工作时间泡杯咖啡,聊聊天,玩会游戏,但是他们的工作效率却异常的高。很多国内公司也争相效仿这种企业文化,但会发现,这种工作方式在国内与自己当初的设想完全是南辕北辙,原本一天的工作,可能要花上一个礼拜才能完成。

很多时候,国内的公司只是模仿了国外的形,并未领其意。国外很多公司为什么工作节奏很慢,但是效率却很高呢?首先,他们讲究一件事从头到尾全部做完之后才会去做另一件事。比如说他们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把事情处理的一次到位,中间从不中断,也不允许被打扰,知道事务完美解决。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4)

而国内完全相反,经常是这一件事情做到一半,又被安排了另外一件事。而另外一件事刚开始做,又有其他人催其他的事情,导致很多人一天也许做了十几件事情,但是真正完成的事情甚至可能没有一件,而国外很多人他们也许一天就做了两件事情,但是两件都完成了,这就是慢工出细活,这就是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工具的多样化,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迅速和高效。但很多时候往往正是因为办公工具的多样性,沟通工具的多样性,造成了事情的流程追踪成本太高了。很多时候我们想知道事情的进展,却发现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去追踪。

国外很简单,他们通常都是用邮件来作为唯一的、正式的沟通工具。一件事情的始末都可以从邮件中找到前因后果,邮件办公也让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按部就班、逐个处理,更有利的是邮件可以分类整理和存档,以便事后调阅。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5)

在职场中,我一直强调很多工作需要制定出标准的流程,让其可复制、可执行,这样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事实情况是,很多公司的不同部门之间永远在做着大量的、重复的工作,没有任何内容沉淀。

简单来说,同样的一个事情,这个部门采用这个方法,另一个部门采用另一个方法,甚至同一个部门的员工之间彼此也是用着不同的方法。而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把大家的方法做一个整合、沉淀,形成一套标准的、固定的、可复制、可执行的系统流程,然后按照这套流程铺开使用,至于执行过程中的个性化内容可以自行添加,这样就会大大减少沟通成本,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慢工出细活急不得 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开始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计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然后在开始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正的快,并不是拔腿就跑,而是因选好路线、找准方向、确定目标之后再一气呵成,何愁效率不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