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1)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红楼梦》通篇中,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外貌着墨并不多,但其形态神韵却在寥寥数笔中让人印象深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诸多文人专家研究的一部名著,《红楼梦》还并未广泛流传,直到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问世才使得这部名著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最大一次的普及。也正是在此之后,林黛玉这个人物似乎被“活化”,紧紧依附在了其扮演者陈晓旭身上,从此,这两个女子合二为一。

角色的成功塑造,相比于陈晓旭作为演员的功底,更多的似乎还要归功于陈晓旭这个独一无二的人。进入剧组那年,陈晓旭只有18岁,虽说是鞍山话剧团的演员,但也基本都是打打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其表演除了专家指导,更多时候会将自己的个性融入进去。

正如导演王扶林所说,陈晓旭这样的演员实在难找。事实上,陈晓旭塑造出来的林黛玉的诸多性格,在其生活中同样延续着,多愁善感、古灵精怪,说话尖酸刻薄等等。

陈晓旭向来不愿意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所以现在能搜集到的访谈资料也仅限于2007年87版《红楼梦》20周年聚首时中央电视台筹办的《艺术人生》节目。

完整视频有2个多小时,主要描绘了现场演员们重聚的画面,很多人都是20年后再见面,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演员们心情的复杂(红粉们真有必要看一看)。

与今年30周年《红楼梦》音乐会对比起来,10年前的20周年聚首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仅仅10年时间,《红楼梦》主创明显又有了一番变化,只是,林晓旭自那年之后再也无法和大家再聚首。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2)

(陈晓旭接受访谈)

只能说,所有没看过陈晓旭访谈内容的人都体会不到两人性格命运契合程度之高。

她的整个访谈画风都是平平静静的,一字一句,娓娓道来,单独拿出来看可能并不觉得很特别,但是和其他人对比后,不难发现她的“话风”的的确确是往里“收”的。可能正如她所说的,自己整天胡思乱想,所以思考方式更偏向于精神层面,实际上这也是她后来命运的起因。

她说,实际上快乐不是外面给你的,而是自己内心的平静。这种“鸡汤”似乎在现阶段是屡见不鲜的,但在2007年,准确的说是在她形成这个理念比2007年早得多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在关注物质经济,她的话语的确很另类。

她的第二个思考点是,人在迷茫的时候,通常是因为他的智慧不够,如果能明白自己要什么,就会找到事情来做,无论这件事是平凡的还是不平凡的。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3)

我很庆幸,自己此前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也很遗憾,直到现在自己还是没能打破这种迷茫的状态,只能说陈晓旭的这番话再一次提醒了我,希望大家都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在迷茫中跌跌撞撞。

相比于现在,物质经济膨胀到了极点之后,人们被迫开始寻求内心的平衡,从而开始走向内心的认知,现在的被动和当时的主动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关于对陈晓旭的认知,还有《鲁豫有约》这个访谈节目。2007年12月,也就是陈晓旭逝世后的第七个月,陈晓旭的父亲、妹妹和姑姑接受了《鲁豫有约》的访问。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4)

(陈晓旭家人接受鲁豫采访)

节目中还专门拍摄到了一个陈晓旭专门用来供佛烧香的房间,这里常年佛音萦绕,它陪伴了陈晓旭遁入空门的这一路,或者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她烧香礼佛的场景,如此虔诚、统一......

在这期节目中,她父亲陈强爆料了很多关于陈晓旭的生活细节,不爱干体力活、爱指挥人,帮父亲改掉了暴脾气等等,最重要的是关于陈晓旭病情的始末,都有透露。

陈晓旭在《艺术人生》采访中提到的最后一个思考点,给了我最后一击。她说,一个人,如果说他一辈子都只守着一种性格,不肯改变,那也是十分愚蠢的。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5)

陈晓旭承认,自己棱角太多,有时候对别人不太宽容,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她依然认为需要有勇气去做出改变,纵使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谓"男版林黛玉",不过是因为觉得自己心里也满载了诸如陈晓旭和林黛玉那样多愁善感、尖酸刻薄、有时候也喜欢搞个恶作剧的种种性格。时常无法给别人带来快乐,但确也是秉性,只是自己也在摸索着如何去改变这种性格,将它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

陈晓旭用一生诠释林黛玉(都说陈晓旭活成了林黛玉)(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