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建设大湾区的主要引擎(深圳双循环引擎轰鸣)
广深之前的“轨道交往”由来已久。2007年4月18日,随着广深铁路新增第四线工程开通运营和国产“和谐号”动车组投入运营,广深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实现完全公交化且时速高达200公里的城际客运专线铁路。
事实上,除了城市地铁和城际铁路,深汕高铁、深大城际、深惠城际、深中通道等多条在建、规划中的城际交通线路,也将让深圳更加内通外畅,舒展筋骨。
在深圳生活了近30年的陈伯依然记得自己当年坐上深圳第一条地铁时的情景:天公并不“作美”,遇上了气温大幅度下降,最低时是3摄氏度,然而这也并不能浇灭市民心中想坐地铁的热情之火。“成千上万人等在地铁站口,等着亲身体验一下坐地铁的滋味。”
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营,一条是1号线,从罗湖口岸站到机场东站;另一条是4号线,由皇岗站(后改名为福田口岸站)至少年宫站,这两条线路加起来只有27公里。
2020年10月28日上午11时28分,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正式开门迎客。当天,港铁(深圳)4号线三期(清湖北至牛湖)同步开通后,深圳地铁全网里程(含4号线)达411公里,车站283座。
在2020年,深圳共新开通6条(含4号线)合计107公里地铁线路。这也是继2016年地铁7、9、11号线开通之后,深圳开通线路里程最多的一年。随着新线陆续投入初期运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版图进一步拓展。
其中,8号线一期结束了盐田区“无地铁”的历史,缩短了沿线各组团及盐田港与中心城区间的时空距离,为支持深圳城市“东进”发展战略提供契机。此外,莲塘、福保、观澜三个片区也宣告进入地铁时代,轨道线网可达性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深圳地铁已覆盖除大鹏、坪山外的全部区域。若将地铁线路和深圳城市地图放在一起进行对读,“一条中轴通南北,东西两翼振翅飞”的线路骨架已日渐清晰。
今年,深圳轨道交通四期调整线路,以及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和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深汕铁路、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5条城际线路还将全部开工建设。届时,高铁、城际、地铁全年建设总里程将达到787公里,创下历史新高,“轨道上的城市”的壮阔图景正在加快实现。
伴随着地铁驶过的轰鸣声,深圳正高质量推动全市域一体化,加快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协调发展,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辐射能级。
始建于1992年的广深高速公路,北起广州天河,南抵深圳福田,串起了广州、东莞和深圳三市。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里是广东乃至全国车尾灯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回顾过往30年,从高速公路到复兴号动车组,交通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深圳人的出行方式,也在书写着这座城市和周边地区休戚与共的城市命运。
首先是与省会广州:2月24日,“广深地铁”首次得到官方确认,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深圳,与深圳地铁18号线实现交汇。
这条途经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并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高度重合的线路,将让人才、资金、科学技术等高端生产要素加快流通。
同时,广州深圳作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地铁互联互通更是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的重要前提。地铁22号线的建设,将让广深两地间合作红利辐射至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有助于广东做优做强“核”引擎,进一步增强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
其次是与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2022年,新皇岗口岸旅检大楼将建成,同时规划引入深广中轴城际轨道、穗莞深城际轨道、地铁20号线及预留港铁北环线支线接入条件,将成为辐射大湾区、面向世界的超级口岸和综合交通枢纽。
山水相连、合作无间。深港一个个新口岸的陆续开通与蝶变升级,让深港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的“过河”流动越来越便捷,两地跨境货运交通“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布局日臻形成。
同时,深港间交通联系的趋密更有助与深港两座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不断深化合作,让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初见端倪。深港“双城记”的故事,有望迎来新一轮精彩演绎。
最后再来看看和深圳周边的东莞、惠州、中山和汕尾等城市,未来,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将会更为多维便捷:
首先是城市地铁层面:当下,深圳地铁正尝试打破城市“边界”,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深圳以外。而最先实现这一图景的,或许是深莞间的地铁“牵手”。截至目前,两地间已规划多条地铁线路联通:
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有望与东莞地铁1号线衔接;深圳地铁10号线延伸段将从双拥街站后引出,下穿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之后进入东莞凤岗,接至在建的深圳地铁16号线黄阁站。
与此同时,“坐地铁去惠州”,也被提上了日程。根据规划,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线路全长9.1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将设车站3座。
而除了城市地铁,速度更快、运量更大的城际铁路也将更高效地串联起这些城市:
在十四五期间,向北、向东,深圳将开工建设多条城际轨道:
一路向东:深大城际将串起宝安机场和惠州大亚湾;深汕高铁将链接建设中的西丽高铁站深汕合作区。
目光向北:深惠城际南起前海,北至惠州,设计时速达160km/h,预计2026年建成。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之下,轨道交通将成为深圳与珠三角其他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载体,更有助于深圳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蓄能,在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去年5月,“深赣欧”中欧班列从盐田港首发启程,经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终点到德国杜伊斯堡。这列满载着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的火车,已经成为一条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的新通道。
而在城市的西边,宝安机场停机坪上的飞机有序起落,机场卫星厅施工正如火如荼。待2021年建成投用后,可满足2200万人次使用需求,进一步强化深圳机场的枢纽机场地位。
用轨道交通快速链接周边城市,只是第一步。深圳的真正目标,是要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城市。这其中,机场和海港,将成为深圳的发力点。
大型枢纽机场周边区域正在日益演化成为一个特色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空港,有望成为深圳打造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依托。正如“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所言,“城市的机场,正升华为机场的城市。”
截至目前,宝安机场全货机通航点增至47个,定期货运航线网络实现“欧美澳亚非”五大洲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深圳将继续建设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形成多航站楼体系,创新机场优质服务模式,引领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运枢纽,海港是深圳打通国内国际循环的重要载体。十四五期间,深圳还将高标准打造全球贸易枢纽港,建设全球中转和集拼中心,实现全球揽货、中转分拨、进出口集拼一站式服务同时,以“湾区号”深圳中欧班列为支点,打通湾区与东盟、中亚以及欧洲的国际新通道。
枢纽能级更高,承载能力更强,循环也将更加畅通无阻。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到信息流、从有形流动到无形链接,让枢纽带来的资源要素沉淀下来,深圳也将真正由“湾区枢纽”迈向“链接全球”。
【撰文】崔璨 徐烜和
【统筹】杨磊
【作者】 崔璨;徐烜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