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

分享一个HRBP九顶帽子模型,帮助大家更全面理解HRBP的定位。

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1)

这是一个双维度矩阵,一个维度是“重视人际关系”,另一个维度是“重视工作结果”。

“重视工作结果”,指通过HRBP的努力,影响他人产出,或通过某种工作组合,最终让工作结果产出最大化,强调HRBP关注最终结果,而不是关注过程活动。

“重视人际关系”,讲的HRBP的沟通、支持、鼓励、同理心等“软素质”,人力资源本质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学科,HRBP始终要跟他人保持一个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是HRBP工作成功的关键。

HRBP天生是一个多面手,很少会单独履行任何单一的职责和角色,每个HRBP支持不同类型业务leader,处于不同的场景,处于不同转型阶段就有不同的角色。

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阿里巴巴政委的4个角色,华为项目HRBP的6个角色,它们都强调HRBP在不同的场景,不同阶段角色权重是不一样的。

因此,HRBP角色模型,大家要多去理解模型背后的逻辑、导向。

比如1996年,尤里奇提出的HRBP四个角色,不要只看四个角色,还有四个导向,值得大家重点去关注:

(1)向上:侧重未来/战略的理解;

(2)向下:侧重当下/日常的操作;

(2)左边:侧重流程/制度的优化改进;

(4)右边:侧重人才/员工的能力提升。

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2)

接下来,我们简单讲讲HRBP九顶帽子,先来看跟“人际关系”最贴近的三个帽子:观察者、反馈者、助手

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3)

1、观察者——静悄悄的看着他们

第一顶帽子,也叫“过程观察者”或“数据收集者”。

当HRBP担任观察者角色,主要工作就是观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流,包括人们所说的话和各种非言语行为。

最常见的是,HRBP要去观察业务部门的人员如何参加会议,与其说是了解会议的内容,不如说是了解会议如何进行的。

通常,当你作为观察者时,你希望是不引人注目的,你不希望你的行为(无论是在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场合)影响到你观察的人的行为。

而且,当你带上“观察者”这个帽子,你只是在观察别人,你不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你也不应该提出任何建议,你只是在看着他们。

HRBP戴着观察者帽子,最适合场景,就是刚刚进入一个业务团队。

2、反馈者——打开有质量的对话

“反馈者”全称是“反馈提供者”,关键词是“反馈”。

当HRBP带上“反馈者”的帽子后,需要你将获得的数据、信息,以支持性、非指导性的方式反馈给对方。

与观察者角色时的情况一样,这个帽子在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情况下都会出现。

举个“非正式”的例子,当你遇到一个业务leader(你以前跟他共事过)——他正打哈欠,眼睛下是两个黑眼袋子。

作为一个反馈者,你可以说:“hi,很久不见了,你今天看起来有点累。”这个示例中,请注意,你使用的是非判断性语言(描述性的),你只是在反馈你的观察结果做的。

你并不是说:“xx,你现在看起来情况不太好,是不是应该去补一个觉?”这里有明显的判断和建议,这有可能给对方带来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反馈者的目的是打开对话,不是提供建议,避免过早干预对你观察到的行为。

3、助手——给予足够的鼓励与支持

这顶帽子最容易理解,普通段位是“帮手”,高端段位叫“二号位”。

一般情况下,当业务leader需要你充当助手时,对方需要你给予足够的鼓励、同情和支持,需要你尽可能利用最高水平的人际关系技能。

需要提醒一下,HRBP不是专门的咨询师、心理医生,你不应该把自己当作“心理咨询”的专业提供者,除非你恰好有该领域深度的研修和学习。

当HRBP带上“助手”帽子,大部分的情况是——做一个有共鸣感的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个让对方可以发泄的人,或者仅仅需要你是带上一个有同情心的耳朵。

你可能不需要做出任何决定或采取任何行动,他们只想被人听到并感受到支持。

如果HRBP能够带上助手的帽子,实际上,也说明你被业务leader所信任。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第二列“帽子”——引导者、赋能者、专家。这三个“帽子”要比最左栏中的三个角色更强调结果。

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4)

4、专家——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专家”可能在HRBP最熟悉的角色之一,当业务部门比较认可你的时候,你就会顺理成章的带上这个帽子。

作为一名专家,需要HRBP拥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模块/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比如说,当业务部门正试图从三位优秀的候选人中决定聘用一人,作为HRBP,就需要你提供你的专业判断,协助业务leader做出决定。

你的决定很可能是基于每个候选人的资历和工作要求,或者是基于候选人潜力评估,或者是基于你对业务leader需求的了解,以及这个空缺职位与这些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这都是你作为“专家”要做的正确建议。

当然,当HRBP带上“专家”帽子,并不代表你完全独立做决定,重点是“利用你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做出这些决定。

5、赋能者——构建成长的能量场

赋能者,这个词大家耳熟能详,按我们的理解,入门级“赋能者”是培训师,高级的“赋能者”是教练。

更简单的理解,好的赋能者——至少会“点燃自己,唤醒他人”。

当你作为培训师,你是把自己知识和经验,进行分享和转移——“点燃自己”。

比如,你可以帮助团队人员去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政策或程序的细微差别,处理混乱的员工关系,或者帮助员工探索未来的职业。

而作为教练时,侧重根据对方的情况,你要给予方法、工具,还有信心和能量——“唤醒他人”。

比如,你将根据业务leader的个人特点,为对方提供各种review、处理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你不是在跟对方说教,也不是在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你更多的作用是“搭场子”,构建一个“能量场”。

赋能者与专家角色相比,它的确需要更多的人际关系技巧,特别是当你做到大BP、大政委的时候。

6、引导者——让对方找到突破口

作为引导者,在情感层面上,要比作为赋能者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以及对对方需求的理解。

例如,你可能正在与一个刚刚发现自己被公司打差评、甚至被降级的人一起工作。

作为一个引导者,你需要提供足够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人也需要解决现实情况(处理情绪、找到问题根源)。引导者是最具人际关系技能的人,同样需要中等程度的结果导向。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了为什么HRBP这时候需要带上“引导者”的帽子。

假设你和一群之间相处不好的同事一起工作,你想去改善这种情况——即需要你去处理这些微妙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取得一些积极成果。

这个场景下,如果你仅仅通过“赋能者”角色,给予同事“如何相处”的方法、工具是不够的,或者向他们提供“如何更好相处”建议可能达不到目标。

如何作为一个引导者?

你需要先看看每个同事,他们自己是否认为有问题,如果他们都同意存在问题,引导者会要求每位同事用自己的话描述问题所在。

接下来,引导者将使用这些信息和数据,来衡量同事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并且能够“承诺”对问题改进做些什么。

再然后,你将同事们对承诺改进问题的数据,来指导每个成员和整个团队执行这些承诺的过程。

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还不仅仅是“一次性”。如果团队特别缺乏凝聚力、信任感和生产力,需要的“引导”是持续性。

说到这里,你是否能够大概区别“引导者”和“赋能者”?

接下来,我们谈的是最靠近“结果导向”的三个帽子:执行者、模范者、协作者。

hrbp的基本理论 关键看戴什么帽子(5)

7、执行者——成为问题终结者

当你使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来直接去解决问题时,你就是一名执行者。初级的说法就是操作工,工具人,高级一点叫“问题终结者”。

与专家不同的是,专家有可能是“动口不动手”,执行者则是“能动手就不动口”,而且你动手的时候,有时候都不需要业务leader参与。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不需要业务leader参与的情况。

比如,当你发现业务leader没有遵守公司招聘或解聘政策,或者团队出现违背公司价值观的事项,你有义务去纠正这些事情。

需要留意的是,不少业务leader希望HRBP能帮他们去处理很多非HR的事情,比如业务问题、人员管理的问题,这样他们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

本身,HRBP在忙招聘等事务性工作就昏头转向,如果还在业务团队还“打杂”,很多人是不太能理解的。

这个边界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你不愿意承担,需要你主动说出来,如果你愿意承担,有可能带来其他问题,比如持续的“倦怠感”,需要你自己去衡量。

因此,作为HRBP,“助力业务团队,赋能leader成长”,有时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8、模范者——展示你的榜样作用

当HRBP作为一个模范者、成为大家标杆(榜样)时,实际上,你是向其他人展示如何行动(最佳实践)。

人们通过观察一个拥有自己缺乏的知识和技能的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你成为别人的榜样,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模仿你的标准动作,并最终学会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行动中。

如何做一个好的模范者(榜样)?

关键点是你要知道跟谁展示,具体要展示哪些行为。

举一个例子,你正在帮助业务leader进行员工绩效评估,假设你正在跟对方讨论,如何向去年被评为表现欠佳的员工们传达“坏消息”,需要避免团队动荡。

除了向业务leader提供“绩效反馈”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工具外,你还可以向业务leader澄清这些概念和工具在实践中的“合适的行为”和“标准动作”。

这种“标准动作”的示范,往往是一种更强大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就像在团队管理中,“照我说的做”,往往没有“跟着我做”的方法更奏效。

总之,HRBP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模范者,相当于人设“知行合一”,难度很高。

9、协作者——为产生的结果共同负责

与引导者不同,协作者主要的责任是去帮助实现最终结果,比如帮助团队打胜仗。

与模范者不同,协作者需要利用最高水平的人际关系能力与业务leader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这也是HRBP所孜孜以求的战略性“业务伙伴”合作关系。

什么时候需要你和业务leader之间“协作”、“双赢”的关系?

比如说,当你和业务leader同时都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经验来解决问题时,形势迫使你们必须共同参与“问题攻坚”时候。这个时候,你们会平等地“拥有问题”,平等的拥有“问题解决”的过程。

举例子说,业务部门在制定中长期规划时,具体到“人员战略、人才规划”这些具体内容,HRBP与业务leader在这项任务上的合作是适当的。

又或者,他们希望设计一个新的部门激励计划,这个激励计划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他们需要利用你在激励计划方面的专业知识来实现这一目标。

当新的激励计划启动并运行时,你可能还会被要求在执行计划时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业务leader通常比你更了解组织需求、目标和人员。但是,业务leader之所以需要“协作者”,是因为你拥有他所缺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管怎么说,从模型来看,“协同者”是九个帽子里面,人际水平最高,最关注工作结果的,同样,要真正做好这个角色,难度也是top级别的。

以上是HRBP九个帽子模型的基本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