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

眩晕症,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发作时你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一般内耳的原因是最常见的,但是影响大脑的因素也是会引起眩晕的。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耳石症,通常是由于耳内微小的碳酸钙晶体脱离正常位置所引起的,这些晶体也称耳石。当你低头、抬头或改变体位时,它们会使你头晕目眩、恶心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就会自行消失。医生通常会对你进行耳石复位来缓解你的眩晕。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之前那个亲身测试的小编吗?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2)

迷路炎:流感病毒、细菌等会使你耳朵深处充满液体的内耳迷路感染,这会导致眩晕。你也可能会有发热、呕吐、耳鸣、听力丧失等症状。如果你的健侧前庭功能正常,经过1~3个月左右眩晕症状可逐渐完全消失,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抗生素来消灭细菌感染。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3)

前庭神经元炎:病毒会引起连接内耳和大脑的前庭神经突然肿胀,这会使你头晕目眩、平衡失调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导致听力丧失或耳鸣。它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一般它会自行缓解,但是需要你在床上休息一个月才可以完全康复。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4)

梅尼埃病:虽然这种疾病是很少见的,但是它可引起持续20分钟至数个小时的严重眩晕,而且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医生可以帮助你减少发作的次数,另外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也可以帮助到你。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5)

药物原因:一些药物会成为导致你眩晕的原因,比如一些抗生素、抗抑郁药物、抗精神药物、抗惊厥药物、降压药和抗炎药等。如果你服药期间出现了头晕和平衡问题,先不要急着停药,应该立刻去看你的医生,由她来为你替换为一些不会导致这些问题的药物。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6)

外淋巴瘘:膜迷路周围的外淋巴与中耳腔之间的异常通道,使外淋巴溢出内耳而引起听力障碍和(或)平衡障碍。这会使你对噪音更为敏感,并且如果在飞机上因为空气压力的改变会加重这种情况。通常卧床休息1或2周就可以痊愈了,如果过一段时间还是有这样的问题,你可能就需要手术解决了。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7)

前庭性偏头痛:食物、压力和偏头痛及其他原因会刺激你的前庭神经,有时会导致眩晕。你可能会感到头晕、反胃、对光线及声音敏感,或者耳鸣等症状。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你可能并没有真正的头痛。你需要通过改变饮食、运动、睡眠等习惯来进行治疗,如果需要的话,医生也会给你添加一些药物或物理治疗措施。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8)

头部受伤:头部的撞击会以各种形式干扰你的平衡,除了导致眩晕或外淋巴瘘的内耳损伤外,还会影响视力等,并且它还可能损伤大脑中控制运动的部分。治疗的方式取决于导致问题的原因,你可以询问你的医生或是物理治疗师。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9)

运动病:有时乘坐汽车、船只、火车或飞机时可能会感到恶心和头晕,当你停止乘坐这些交通工具时,你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但是如果你必须要留在车(或其他)上时,你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缓解这些症状。这这期间你需要保持头部静止,避免强刺激的气味、进食油腻食物、咖啡因及酒精等。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10)

Mal de Debarquement综合症:在经过数天或较长时间海上行程之后,产生的好像还在海上的摇摆翻滚或颠簸的感觉。少数病人的这种症状可持续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除了这个主要症状外,病人可能还同时伴有慢性疲劳,反应变慢,对视运动耐受性降低,对环境刺激高度敏感,定向障碍,知觉障碍,失眠头痛,焦虑和抑郁。医生怀疑这是因为当旅途结束后,你的大脑还没有调整过来,大多数会在一年内自行改善。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11)

神经疾病:诸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和颈椎病等疾病会损害你的神经系统,影响你的平衡等,物理治疗等会帮助你控制症状。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12)

突发的眩晕也有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征兆,如果出现了肢体活动障碍、无法睁眼、言语混乱或剧烈的头痛等,这可能就预示着卒中、动脉瘤或栓塞等严重问题,及时拨打120,可以救命的。

作者:刘鑫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硕士研究生

审稿人:郭树彬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 医学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会长

本期编辑:刘鑫

:图片来自网络

眩晕症的症状及治疗(眩晕的原因)(13)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联盟”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