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说字做寿娃晬)

做寿·娃晬讲自己的年龄,到了多少岁,讲“满”如果正好“满”、刚刚“满”,讲成“拍满”过去用升、斗量谷、米,最后一个动作是用手掌将上面的米、谷掠平如是还别人的,还得让它稍稍隆起,以示大方这个动作也叫“拍”,好像以手将米、谷拍紧,使它满到最满《山乡巨变》:(盛淑君)“我拍满十八,吃十九岁的饭了”“吃十九岁的饭”,也说成“进十九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寻根说字做寿娃晬)

做寿·娃晬

讲自己的年龄,到了多少岁,讲“满”。如果正好“满”、刚刚“满”,讲成“拍满”。过去用升、斗量谷、米,最后一个动作是用手掌将上面的米、谷掠平。如是还别人的,还得让它稍稍隆起,以示大方。这个动作也叫“拍”,好像以手将米、谷拍紧,使它满到最满。《山乡巨变》:(盛淑君)“我拍满十八,吃十九岁的饭了。”“吃十九岁的饭”,也说成“进十九岁”。

还有“男做进,女做满”的风俗:男性在进入十整周岁的那年做亘生日,女性在满十整周岁的那年做亘生日。“进”就是进入。十整数的生日,“十”为满数,因“满招损”的道理,男子的生日要提前到“九”做生日,同时,“九”谐音“久”,以期长寿。而男性还做“三十六”,就因为“四九三十六”,谓“暗九”。女性做十整数生日,是因为女属阴,阴可以满;而男属阳,“阳”不能满。

“长尾巴”是小孩生日的俗说,南方、北方都这样讲。其起源应与民间贱养孩子传统有关。怕孩子长不大,给他(她)起一个贱名。益阳还有为男孩起女孩名,为女孩起男孩名的风俗,不过是为了迷惑阎王,使他分不清自家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平平安安长大。贱名以名“狗”者最多,因为民间以为狗的生命力最强,命也最贱。乡间,将狗打死之后,会将它迅速离开地面。说狗是土命,不离开地,不久它就会活过来。人本没有尾巴,说孩子长尾巴,取意在将孩子比喻成小狗。久而久之,“长尾巴”就成了小孩生日的隐语。

与此相关,小孩生病,方言里称为“做狗”,也是隐语。孩子病了不说“病了”,却亲切的谓之“做狗”。狗不是命贱不?生点小病没事的。家长只轻轻的做这样一个比方,相信孩子很快就会好起来。

娃晬,民间谓“抓周”,是婴儿周岁时的一个小仪式。晬,义为一个成整的时间概念,如周岁、周时、一日夜、一百天等。晬,普通话读zuì(与最同音),在益阳这个字读成了zhōu(周)或zhāo(朝)。

“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到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在全国各地盛行开来,谓“试晬”或“周晬”。元代和明代,此习俗被称之为“期扬”,到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

抓周时,摆放试儿物件的盘子叫晬盘,整个仪式也叫晬盘。益阳民俗,生了孩子亲戚要来贺“三朝(出生三天)”,带着礼物来祝贺,叫“打三朝”。婴儿一周岁时亲戚来“打娃晬”,方言念如“打哇朝(zhāo)”。

冷火悄烟

《山乡巨变》:“太阳落了,天色阴下来,小小的茅屋,冷火悄烟。”“冷火悄烟”本义是没有开火做饭,引申义为冷冷清清、没有动静。

“冷火悄烟”这个词现在还经常用,只是读成了“冷火俏烟”或“冷火秋烟”。

“悄”字,“肖”意为“变小变细”。“心(忄)”指心跳声。“心”与“肖”合起来表示“心跳声变小变细”。本义:心里安静下来,引申义为轻声、低声、寂静无声。因为兴奋时心跳声响亮,忧愁时心跳声细弱,转义为从兴奋转为忧愁。因此,《说文》释:“悄,忧也。”

火冷好解,而烟悄,用了通感手法,让只看得到的烟,可以听,进而以无声(悄)形容之。

有个游戏叫“悄旮旯(读成qiāgèlo)”。一个人躲起来,另外的人来找他。将“躲”的意思,讲成“悄”,以“无声”表示藏起来,当动词用了。益阳人批评人胆子小,不出头露面,为“满妹几躲悄悄”。甚至直接用“悄”表示躲藏的意思,如说“好久没有看见人,你悄到何海去哒?”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呜呼哀哉”本是感叹人生悲哀的感叹词。后来成为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词。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现在常借指死了或完蛋了。

不过,这个词在益阳另有用法,指程度极深、要死的状态。如“别人都出去做事了,你还在这里睡得呜呼哀哉啊?”“我最近忙得呜呼哀哉!”“他在文革中被整得呜呼哀哉。”

还有“啊噗”一词,本是人们劳累、吃力时发出的喘息声,但“啊噗啊噗”作为成语,却表示十分劳累,形容词了。如“领导安排我一周写三个材料,搞得我啊噗啊噗!”

清描俨像

《山乡巨变》:“……唱的是戏,亏他做得清描俨象了。”“清描俨象”,按现在的规范写法,“象”要写为“像”。这个成语里的“俨像”在许多南方方言里都用。

《礼记·曲礼》:“俨若思。”注曰“俨,矜庄貌。”俨就是庄重、严肃的样子。引申来表示程度,有十分、非常、很的意思。“俨像”就是十分像。如《刘海砍樵》:“(男)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哪!(女)那我就比不上哪嗬嗬!(男)我看你俨像打她罗嗬嗬!”

“清描”放在“俨像”之前起强调作用,表示“俨像”到什么程度呢?就如用画笔清楚的描绘出来的。只在口语中,“描”往往被读成了“猫”或“毛”。

这个成语写为“亲模俨像”或“清描热像”,也通。

来源:益阳新闻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