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

很久没有好好地过一个“年”了——或因“就地过年”而留在异乡,或是历经繁琐流程,才能回到老家吃上那顿年夜饭。堆在墙角的年货、挂在屋梁的香肠、温馨的家、热闹的街、围坐在客厅嗑瓜子的长辈,一群等着看烟花、收压岁钱的小孩.....这些和“年”有关的画面,在如今全新的背景下,让人格外地期待。

期待之中,又夹杂着些许担忧。孩子回到并不熟悉的“老家”,总会遇到一些小困惑。例如亲戚发压岁钱,却不知道对方是谁;陌生的环境里,总有大人喜欢逗孩子......如果想和孩子过一个愉快的年,帮助孩子建立起对家乡的熟悉感,这份过年攻略请收好了。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1)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书本、纪录片去了解城市里没有的植物与动物,了解“老家”的前世今生,可因为距离而少有走动的“陌生”亲戚们,孩子们可以从何去了解?

解决方案: 预习 引导,减少“陌生感"

在心理学中有“陌生人焦虑”一说指儿童由于陌生人的突然出现而产生的某种程度上的恐惧、紧张或不安的情绪。其通常发生在儿童出生后6个月左右,8~12个月达到高峰, 15个月后逐渐消失。当他们长大一些后,内部安全感构建逐步完善,这时便能适当放下内心的担心和恐惧,尝试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

回老家过年,某种程度来说便是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要想孩子在陌生环境里放下恐惧,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2)

首先,家长可以与孩子提前沟通,例如通过给孩子看家中的老照片,告诉他们一些亲戚的相关情况,讲讲家中亲戚的“趣事”,让孩子知道亲戚都长什么样、有哪些特点,从而脑海中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他们对于我来说,并非陌生人。

其次,带孩子见亲戚时,家长可在孩子身旁逐个介绍引导,让自己成为孩子与陌生亲戚之间的桥梁。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也会更积极。

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即便在做足了准备工作后,仍然有可能出现孩子怕生、不叫人的情况,这时家长千万不可着急给孩子贴上“没礼貌”“不大方”等标签——这不仅不会让孩子更积极,反而会加大孩子对于“走亲戚”这件事的抵触心理。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3)

带孩子认识亲戚,并非全然出于引导孩子面对陌生环境的考量。

在从前,只有读书人和少量的商人,才有机会离开故土。商人出去赚钱,然后回到家乡修建大宅子;文人去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思乡时写下大量有关故乡的诗歌,塑造出了“故乡”的神圣性。

但在人工智能时代,在人们离开家乡变得便捷的同时,“回家过年”这个概念也开始浮动。离开家乡的人在城市扎根,随着时间推移、父母老去,故乡的概念会变淡薄,成了一个不是非回去不可的地方。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4)

我们希望以认识陌生亲戚为一个切口,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帮助孩子从小在心中构建自己与家乡的联系——过年,并非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而是回到一片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地。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5)

“熊”孩子的新闻看过不少,但你遇见过“熊”大人吗?他们会问孩子一些注诸如“喜欢爸爸还是妈妈”、“爸爸妈妈更喜欢你还是弟弟妹妹”这样的问题,又或是起哄孩子表演节目,喜欢把孩子逗着急等等.....

过年期间,如何面对这样的大人呢?

解决方案: 观察孩子是否有抵触情绪

在豆豆妈妈看来,带着恶意逗孩子的亲戚,是极少数:“过年的氛围下,大人和小孩都是图个热闹。大人们逗逗孩子,不仅是我们家长知道没有恶意,哪怕是两、三岁的小朋友也明白是在开玩笑。”她的处理方式是在孩子不抵触、且气氛和谐的情况下,家长没必要对这些问题上纲上线;在孩子出现明显抵触情绪、或被反复问及这些问题时,则可以换个话题把孩子从“灵魂问答”中带出来。

对于来自“熊”大人的玩笑,妍妍妈妈则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平时与家人聊天时就讲明白,哪些玩笑可以开,那些玩笑不要当着小孩子讲。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6)

孩子被要求当众表演节目时如何处理,则要看孩子自己的性格。

豆豆妈妈说女儿很喜欢表演,家中音乐一放,她自己就要去跳舞,甚至还要喊大家陪她一起跳。在她看来,孩子能够享受其中的情况下,家长不必太过阻拦。

有性格外放的孩子,自然也有腼腆的孩子。空空是一个很害羞的小男孩,平时一家三口呆在家时,他会很开心地和爸爸妈妈打闹。但遇上朋友做客,空空便会安静地坐着看动画片。空空妈妈说道:“家里的亲戚知道他的性格,也知道我的脾气,一般不会一直起哄让他表演节目。气氛到位了,他愿意表演就去表演,但他不愿意的话,我会出面打断那些起哄。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7)

除了帮助孩子应对这些玩笑与起哄,家长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

妍妍妈妈小时候有过被要求表演节目的经历,她回想道:“我小时候算比较内敛的性格,但遇到被起哄表演节目时也并没有太害怕,因为我父母挺顾虑我的感受,我说了‘不’之后,他们便会神奇地将这一环节给带过。”

如今回家过年时,面对家中的小侄子们,她会提醒自己不要变成“招人烦”的大人:“我们看到不熟悉的亲戚也害羞,不想打招呼,为什么要一直起哄孩子‘来一个’?”

过年走亲戚该怎么走呢(过年走亲戚攻略)(8)

除了陌生的亲戚,过年回家必不可少地会遇见许多小朋友。小朋友们凑到一起后,发生了争执,这时,家长需要介入解决吗?

解决方案:

相信孩子,并告诉孩子“对”与“错”

妍妍妈妈平时会有意识地教给女儿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例如拿别人的东西前要征得同意、游戏输了不能耍赖、不可以动手等等。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之间的她都不会出面制止:“小朋友在一起玩,有争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相信女儿能记住我平时和她讲的哪些能做、哪些不能错。也相信其他的家长,会教给孩子这些东西。”

对这样的做法,小李妈妈也表示认同。在她看来,小朋友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他们同龄人之间也有着一套秩序,大人贸然介入则会打破这份秩序:“他们的交往逻辑我们大人们或许难以理解,但我会选择相信他能处理好矛盾。”

不干预孩子处理矛盾的家长还有茜茜妈妈,但如果有小朋友“讲脏话”或“动手”时,她会很严厉地出面制止:“一些小的矛盾可以帮助孩子社交规则的建立,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原则必须让孩子明白。所以不管是我的孩子,还是其他孩子有这些行为,我都会进行批评。”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家长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过年tips:

过年的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零食糖果,家长们也难以确认那些零食是否给孩子肠胃造成负担。为了不让孩子乱吃零食,妍妍妈妈会提前准备许多“宝宝小零食”给女儿。

对于要回老家过年的家长,空空妈妈建议可以带一些孩子喜欢的绘本、书籍,最好是和新年相关的。这样既给孩子一些过年的氛围,也可以避免无聊时孩子一直捧着iPad玩。

春节被中国人视为“百节之首”,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在即将到来的春节里,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辞旧迎新,过一个快乐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