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

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1)

木拖车

拖车,《汉语词典》解释是“拼音tuō chē,本身无动力装置、被牵引车拖着走的车辆”的意思。它可当名词,如清障车,也有人称其为“拖车”;也可作动词,“拖车”走之类的。这个词也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在鲁西南的农村,那时候生产队里的一种农具--拖车或者叫木拖车,是专门运载犁、耙等农具的运输工具,木制无轮。

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2)

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3)

当时,生产队里“拖车”是木头做成的。大致是用两块厚木板,应该是材质较密、较硬的木头(洋槐或枣木)制成的两块长度约一米二至一米五、约仨指厚、约一拃高。这两块木板与地面接触的那一面的两头,刨去棱角,便于这两块木板拖着地往前滑行。两个木板竖着放好,之间靠两端各有一根长一米多点的木橕chēng子,与木板组成“口”字形。每个橕chēng子中间,分别穿过一个铁钩子,牲口可以前后都能拖着走,这基本上就是“拖车”的无轮底盘。在“口”字型四个靠近角的地方,分别揳入一根粗木条(或扁木板),竖起来当腿,然后再用四个橕子连起来在组成“口”字型。这四根橕子一般不在一个平面上,是前后两个横橕高于两边的橕子,这样做的目的是,搁犁时,不用很抬高犁铧子就能担好整张犁,这基本上就是“拖车”的车厢了。过去牛马耕地耙地,木拖车是必不可少的农具。它主要任务是拖运犁、耙、榔头和坷垃筐等犁具以及种子、化肥等。有时人也坐在上头,套上牲口拉着在路上滑行(一般大人是不坐的,牲口主贵)。晴天走起来比较费力,若是雨后路上有泥有水,拖车滑行就很轻松了。下地犁地前必须准备好犁具,这些犁具相当笨重,人不能扛到地头再扛回来。木拖车就派上了用场。  

说木拖车笨,它的确笨。木拖车的笨,是由它本身制造结构和用材决定的。木拖车的整体结构,就像一个四腿朝上的木床,只不过床帮朝下而已。四腿朝上,四边安四根牚子,接触地面的是两块厚重的底帮。拖运犁具时,耙棚在前后两根横牚上,犁脚卡在后横牚,犁头挂在前横牚,榔头和坷垃筐则放在耙上面。木拖车的用材,特别是底帮的用材都比较坚硬耐磨。因为木拖车的行走,主要靠底帮与地面的摩擦,即使是比较坚厚的木质三两年也会磨薄、磨坏。木拖车的慢和笨也就不奇怪了。  

木拖车虽然笨慢,但它毕竟也是车,童年的我对它钟爱有加。爷爷是种地好里手。我缠着和爷爷一起下地犁地,图的就是能在木拖车上坐个来回。木拖车虽然走得慢,但它走得稳当,站在上面的感觉特别好。夕阳西下,爷爷把牛套从犁钩摘到拖车钩上,开始收工。收工前,爷爷总是把犁耙出的柴草装满一拖车,拉回家晒晒当柴烧。我站在拖车后牚上,迎着袅袅炊烟,听着爷爷嘹亮的鞭哨,感到非常幸福。

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4)

当时,在村庄外的田间土路上,一般都有两道长长的、锃亮的辙印,那就是“拖车”那两块厚木板磨地磨出来的印痕。

随着时代发展,农业以牛耕作的传统生产模式,早以被现代机械化所替代。不由而言,木拖车也随着消逝。

找一下童年的玩具(童年的记忆木拖车)(5)

如今,事隔近五十个年头,每当我出门,不论是坐在公交车上,或者乘坐在动车上,童年时代搭乘木拖车的滋味,总让我咂嘴感叹,有种忘不了的记忆。

作者 孙智敏 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曹县乡土历史爱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