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怎么问老师(在学校不敢说话)

刚开学,小李就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不怎么爱说话,回答问题也不积极,是不是假期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小李想破了脑袋,也没想起家里有什么异常。孩子在家里一直很活泼,昨天还和妈妈一起比赛讲故事,怎么到了学校就沉默了呢?

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过类似现象,在家里“口若悬河”,和父母有说有笑,在学校却“一言不发”,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不敢和老师说话。孩子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做“选择性缄默症”的心理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医疗术语。通俗来讲就是孩子会说话,但是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学校、公共场合等处,孩子不爱说话,甚至拒绝说话。那么,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们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怎么问老师(在学校不敢说话)(1)

帮助孩子适应新的语言环境

孩子不爱说话,往往是因为适应不了陌生的语言环境。家庭中的语言环境比较单一,父母和孩子沟通所用的词语也很简单,孩子不需要很强的语言能力就能适应。相比之下,学校的语言环境要复杂得多,老师的授课语言、同学间的交流,都需要孩子掌握较高的语言能力。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80后成都妈妈,刚刚举家移民到新西兰,妈妈是某500强企业驻四川的运营负责人,儿子Andy今年9岁,一直在重庆双语学校上学。孩子出国前非常活泼可爱,没想到移民以后,只去了两天学校,就再也不想去了,甚至每天都不愿意出门。

心理医生走访孩子的家庭和学校后,发现孩子的主要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听不懂,感觉不能融入。Andy之前虽然在双语学校读书,但是周围都是中国人,外教课程一周也只有3、4次,听说英语的压力并不大。到了新西兰,满眼的外国老师和同学,语言环境一下子变成了全英文,孩子自然适应不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和孩子交流,并鼓励孩子多说话。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不同场合的沟通方法。比如,模拟孩子在学校上课时的过程,试着像老师那样提问题,帮助孩子逐步适应新的语言环境。

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怎么问老师(在学校不敢说话)(2)

帮助孩子战胜不良性格的影响

有些孩子不爱说话,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上比较害羞、被动或者怯懦。这样的孩子往往不会轻易展露自己的想法,总是让大人往自己的心思里猜。这种情况在家里还好,家长熟悉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能猜到孩子想要什么,还形不成沟通障碍。

但是,在学校,一个老师要面对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怎么可能做到对每个孩子都面面俱到?孩子在老师那里得不到主动关心,自己又因为害羞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孩子在学校就会变得寡言少语。

有一位家长在育儿论坛上求助说,“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发现孩子的裤子都尿湿了,有时候甚至还拉在裤子里。因为自己要上班,下午接孩子的时间比较晚,孩子想上厕所也不敢和老师说。听老师反映最近提问时,孩子说话的声音也比较小,要不就不说话,老师说抱下他也不让抱。晚上问孩子为什么想上厕所不跟老师说呢?回答是害怕老师。这可怎么办呢?”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游戏,比如,参加一些早教中心开设的儿童互动课程,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陌生人,培养孩子敞开心扉,主动与人沟通的能力,帮助孩子摆脱害羞、被动或怯懦等不良性格的影响。

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怎么问老师(在学校不敢说话)(3)

帮助孩子选择有益的教育环境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但也不乏一些不称职的园丁,在危害祖国的花朵。老师的责备、挖苦、甚至身体惩罚,不仅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还会让身边的同学远离这个孩子,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导致孩子在学校不是不爱说话,而是“无话可说”。

前不久,一则学生打老师的新闻甚嚣尘上,某张姓老师被二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常某殴打辱骂二十多分钟,而且被拍成视频传上网络。起因是常某当年家里穷,被张老师歧视欺辱,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打老师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件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无独有偶,甘肃一个8岁的小女孩因为平时有偷东西的习惯,被老师怀疑偷了自己昂贵的口红,被两位男同学打得下体出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报道称,小女孩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学校一直沉默寡言,经常受同学的欺负。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一定要及时和学校、老师做好沟通,帮助孩子摆脱被忽视,甚至受歧视的环境。实在不行,换一所学校也是有必要的,古有孟母三迁,今天的父母也有责任帮助孩子,选择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

孩子在学校尿裤子怎么问老师(在学校不敢说话)(4)

研究表明,“选择性缄默症”多发于幼儿园或者小学低年级,极少数发生于孩子的青春期,一般的持续时间为数周或者数月,大部分的孩子能够治愈。

孩子不爱说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忽视和懈怠。孩子不适应新的语言环境,孩子有害羞、怯懦等不良性格,孩子被学校老师、同学欺负,虽然是导致孩子不爱说话的直接原因。但是,这些原因的背后都存在父母长期忽视孩子的影子。

如果父母在入学前就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如果父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性格,孩子的沟通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如果父母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孩子的异常情绪就能得到及时疏导。所以,家长的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才是让孩子“爱上说话”的关键。

愿每一个小朋友都变成“小话痨”,快快乐乐地长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